從南京市食品市場現狀視角探析食品安全法的貫徹與落實
地方經濟
作者:謝飛
摘要:南京是我國的東南重鎮,是中國東南部最重要的小食品集散地和食品自由批發市場。自2009年新食品安全法頒布以來,南京的食品市場狀況發生了較大的改變。本文基於對南京市食品市場現狀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探討了《食品安全法》在南京市的貫徹與落實情況,以期為規範南京食品市場、促進新食品安全法對南京食品市場的約束力而獻計獻策。
關鍵詞:南京市;食品市場;食品安全法;現狀
中圖分類號:F407.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12-0-02
食品安全是新時期黨和人民政府的重點核查部分,是國民經濟發展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保障。在中國市場經濟體製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在我國新行政管理改革將食品和藥品單獨提取出來並加大監管力度的政策籠罩下,規範食品市場、加強食品市場稽查和保障食品安全是我國質檢、工商等行政執法部門的重要職責。南京是我國的東南重鎮,是中國東南部最重要的小食品集散地和食品自由批發市場。自2009年新食品安全法頒布以來,南京的食品市場狀況發生了較大的改變。本文基於對南京市食品市場現狀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探討了《食品安全法》在南京市的貫徹與落實情況,以期為規範南京食品市場、促進新食品安全法對南京食品市場的約束力而獻計獻策。
一、南京市食品市場現狀探析
要深入了解南京市的食品市場現狀,應從了解南京市的食品分類和了解政府部門對南京市食品市場的監管數據入手。基於此,筆者前夕對南京市的食品市場進行了一次調研活動,現將過程與結果列示如下。
1.調研
①研究目的。了解南京市食品自由貿易市場現狀,對照中國現行《食品安全法》,對南京市的食品市場進行綜合評分。
②研究對象。將南京市的各大中型超市、食品交易市場、生豬交易市場等納入調研範圍,深入了解食品的生產和銷售情況;此外,將消費者納入調研範疇,聽取消費者對南京市食品市場的綜合評價。
③研究方法。筆者運用了兩種研究方法:第一,深入一線了解實際情況,聽取超市負責人、個體食品經銷商、食品批發零售代理商和消費者等對南京市食品市場的評價;第二,采用電話預約的方式了解南京市偏遠轄區食品銷售商家和消費者對南京市食品市場的評價。
④研究結果。通過對南京市各區食品市場的調研,筆者對南京市食品市場的現狀總結了三點。
第一,問題體現在了對小型或個體食品生產、加工和代銷點的監管和查處力度不足,有些生產、加工或代銷點往往沒有固定的營業場所,流動性大,為行政執法部門的監管造成了很大難度。
第二,對食品市場監管的網絡覆蓋不完善,有些區域存在著空當,同時也存在著監管時段的不合理現象。如周六、日和晚上時段的監察力度不足往往會給一些流動食品攤點製造機會,加大風險隱患。
第三,與幹貨、醬菜、調味品等食品類型相較,快消食品的風險隱患更大,如街頭一些流動攤點製作的燒烤、鮮榨類食品,小食品存在著大隱患,對於行政執法部門而言這是不容忽視的。
在調查中,筆者以食品的理化指標、生產日期、質量等級等等為評價標準,而綜上數據顯示,南京市各區域食品市場的食品安全狀況不容樂觀。其中,苯甲酸、苯甲酸鈉實測超標的食品經營商家占南京市各區食品經營商家總數的24%;果菜市場農藥殘留率占南京市總果菜市場比例的6.8%;無生產批次、過期和無質量等級的食品占南京市總食品市場比例的2.3%。從表麵數據來看,不合格食品在南京市還是僅占據少數的。然而,即便是2%的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場,也會給無數個家庭健康帶來極大的風險。因此,結合數據,筆者認為加大對南京市食品市場的監督力度已刻不容緩。
2.南京市食品市場運營的主要特征
南京市依山靠水,地理條件優越,生態資源豐富,是中國的東南重鎮。在多年的建設發展中,南京市的食品市場運營已趨於成熟,彙集於本市轄下鄉鎮以及四麵八方的食品成品和原材料每天都源源不斷的湧入市場,目前已形成了產、供、銷一體化的產業鏈結構。宏觀來說,南京市食品市場運營的主要特征體現在兩個方麵。
第一,外產內銷,各類食品都是由鄉鎮、農村或南京周邊地區乃至全國其他省份所生產的,集中在市內各大、中、小型食品市場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