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吉林省民營企業融資困境及對策(1 / 2)

吉林省民營企業融資困境及對策

地方經濟

作者:詹克鈺

摘要:近年來,我省民營企業迅速發展,在吸收勞力就業、產品研發和促進我省經濟增長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民營企業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也遇到許多問題,其中特別突出的問題是融資困難。因此如何解決好這一問題已成為促進我省民營經濟發展的關鍵。本文通過對我省民營企業融資現狀的分析,揭示其融資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民營企業;融資;對策

中圖分類號:F83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12-0-01

一、吉林省民營企業融資現狀

(一)融資渠道單一、用途集中、結構簡單

2013年上半年,省金融辦聯合省農委、省商務廳、省工商聯針對吉林省部分有市場、有效益、缺資金的民營企業融資情況進行了調查統計。本次調查樣企業共300戶,包括195戶涉農企業、67戶服務貿易類企業和38外商會會員企業。樣本企業大多處於成長期,並具有一定規模,企業急於擴張發展,融資需求旺盛。

從融資渠道來看,我省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是銀行貸款,有258戶企業通過銀行貸款籌集資金,占樣本企業的86.6%。從貸款用途看,流動資金短缺是大部分企業的經營難題,占企業樣本戶數的62%。

(二)民營企業貸款門檻高、銀行惜貸嚴重

銀行為了降低貸款風險加大對小企業的信息收集與監督,致使其監督成本上升,麵對大企業在經營透明度和抵押條件上的優越,銀行更願意追求規模效應為大企業提供融資服務而不願為資金需求規模小的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當前,民營企業從商業銀行貸款的門檻較高,中小企業貸款在商業銀行貸款中所占的比重較低。

吉林省中小企業與銀行合作的主要困難及調查情況

可以看出既有中小企業自身因素的影響,但總體上是由於商業銀行貸款的門檻較高,許多中小企業並不滿足銀行貸款的條件,造成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得不到有效的滿足。

(三)中小企業直接融資發展落後,融資成本高

首先,我省大多數中小企業規模較小,多數是以家族經營、合夥經營等方式發展起來的,規模較小並不滿足上市的條件,這就限製了中小企業通過發行股票來進行融資。其次,發行債券的手續複雜繁瑣、審批嚴格時間較長、許多中小企業對對相關的政策規定不清楚等原因導致我省中小企業通過發行債券進行融資發展較為緩慢。最後,民間借貸、集資等直接融資手段極易出現非法行為,因此國家對此有嚴格的限製。

(四)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係不完善

當前我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係依然不完善,存在許多問題:一是缺乏全省統一的信用信息平台,記錄更新不及時,查詢時間長,沒能實現多個部門共享。二是麵缺乏暢通的銀企對接溝通的渠道,金融創新產品和融資條件與企業的真實融資需求沒有形成有效的對接機。三是擔保專業人才的缺乏增加了擔保機構的風險,製約了擔保機構的可持續發展;四是再擔保機構缺位。

綜合以上我們可以看出,我省中小企業在融資過程中存在著一係列的困難,這些問題嚴重影響著中小企業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