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用勤奮將困難分解(1 / 2)

一勤天下無難事

勤奮能塑造卓越的偉人,也能造就最好的自己。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在天才與勤奮之間,我會毫不遲疑地選擇勤奮。它幾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化劑。”高爾基也說過這樣的話:“天才出於勤奮。”卡萊爾更說了一句激勵我們勤奮的話:“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

凡是能有所作為的人,無一不是與勤奮結緣的人。古今中外的藝術家、科學家、思想家,他們無一不是勤奮耕作走向成功的典範。

1601年的一個傍晚,丹麥天文學家第穀·布拉赫躺在床上,生命已經垂危。他的學生,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坐在一張矮凳上,傾聽著老師臨終的教誨:“我一生以觀察星辰為工作,我的目標是1000顆星,可是現在我隻能觀察到750顆星。我把我的一切底稿都交給你,你要把我的觀察結果出版出來……你不會讓我失望吧?”

開普勒靜靜地坐著,用力地點了點頭,眼淚從臉頰上流下來。

為了感謝老師的信任,為了不辜負老師臨終時的願望,開普勒開始勤奮工作。但是,他的繼承卻引來了布拉赫親戚們的嫉妒。不久,他們就合夥把作為遺產的底稿全部收了回去。無情的困境沒有讓開普勒屈服,他日夜牢記老師的托付——“我的目標是1000顆星”。開普勒開始自己進行實地觀察,每天隻睡幾個小時,吃住都在望遠鏡旁邊。751,752,753……20多年過去了。終於在1627年,開普勒實現了老師的遺願。

天才出於勤奮,偉大來自平凡的努力和一顆感恩的心——感謝困境,感謝壓力,感謝挫折,讓我們超越了自己,讓我們衝破了生活的挑戰。

其實,勤奮本身就是一種感恩的表現,感恩自己擁有的一切,從而更加盡力地去回報社會。

記得有人說過:“天才之所以能成為天才,隻不過是因為他們比一般人更專注更勤奮罷了。”的確,沒有人能隻依靠天分成功,上天隻能給人天分,但卻隻有勤奮的人才能將天分變為天才。

曾國藩是中國曆史上非常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然而他小時候天賦卻不高。

一天晚上,他正在書房背書,來了一個賊,潛伏在他的屋簷下,希望等曾國藩讀完書睡覺後撈點好處。可是,曾國藩反反複複地朗讀了不知道多少遍,還是沒有把書背下來。賊人非常生氣,跳出來對著曾國藩怒氣衝衝地說:“你這種水平還要讀書?”然後將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

賊人是聰明,至少比曾國藩要聰明。可是,他卻隻能成為賊,而曾國藩日後卻成了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理論家。其中奧妙何在?無非一個“勤”字。“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可見,任何一項成就的取得,都與勤奮分不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而且,不管多麼美好的東西,人們隻有通過付出相應的汗水和努力,才能懂得這美好的東西是多麼來之不易,因而也會愈加珍惜它。這樣,人們才能從這種“擁有”之中享受到幸福和快樂。

“即便有一天我忽然什麼錢都沒有了,我也不怕。我還可以當農民,還可以一步步從頭做起!我可能年紀大了點,但我幹活會勤奮,看門就把門看好,掃地就把地掃幹淨,老板還會認同我,也許會給我開高點工資。”希望集團的創始人劉永好曾經這樣表示過。

從這些成功之人的身上我們也可以看到,任何一個成功之人,都不可能脫離勤奮而衝向終點。勤奮是一種思想和觀念,它隻存在於那些認清勤奮重要性的人的心中。隻有勤奮之人,才能更加敏銳地發現機會和創造機會,突破重重壓力、層層困難,進而在生活之中不斷進取,完善自己輝煌的人生。

感恩,為勤奮加足動力

汽車大王福特說:“當大家都認為一個年輕人很有前途時,我會問:他努力工作嗎?”

漢代名將韓信少年時生活非常窮困,每天隻能靠釣幾條魚來充饑。有一次,一個洗衣婦到河邊洗衣時,發現韓信正在河邊釣魚,就覺得他很可憐,於是每天都把自己的飯分給他吃。韓信感激地說:“我將來富貴了,一定要重重地報答您!”可是,那位洗衣婦訓斥韓信道:“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這一句話激勵了韓信。後來經過努力,韓信終於成了“熟知六韜三略,胸藏百萬兵甲”的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