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的幫助,會在別人心靈深處留下永恒的陽光。麵對他人脆弱易碎的尊嚴,有時無聲的嗬護更勝過萬語千言。
被人尊重,是人的一種幾本的社會需求之一。有時候,感恩就是彼此尊重的道德基礎。我們在真誠地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時,請一定要記住:尊重他們。我們不能在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時,卻踐踏了他們的自尊。
有一位老人,每晚8點左右總會出現在某縣委大院的垃圾箱邊上撿破爛。他衣著襤褸,但卻神情坦然。
一次,老人與門衛發生了爭執。他要進院來撿破爛,門衛卻不讓,說這是縣委大院,並且又是晚上。老人便粗著脖子說:“我是靠自己的雙手撿點破爛糊口的,又不是小偷,你憑啥不讓我進去?!”老人很瘦,脖子上扯起根根青筋。他的縷縷白發在燈光下閃爍著清冷光。
當時有人認為這老頭兒是倚老賣老,無理取鬧。但不知怎麼回事,後來門衛就又讓老人進去了。讓人驚奇的是,這位老人雖然每天都到大院裏撿破爛,但與其他撿破爛的人不同,他每次都會在天黑以後才來,而且僅僅隻是撿破爛。除了別人扔掉的東西,他從來都是秋毫無犯。這對一度飽受“順手牽羊”之苦的大院住戶來說,實在是個驚喜。
後來,人們知道了老人撿破爛的真正原因:老人原是某國營工廠的退休工人,由於老伴長年體弱多病,老兩口受盡了兒媳的氣。倔強的老頭一氣之下,就與老伴搬出來租了一間破房,老兩口相依為命,過起了清苦的日子。但因為原單位倒閉了,兩位老人就沒有了經濟來源,生性高傲的他為了湊足為老伴抓藥的錢,不得不背上蛇皮袋出來拾破爛。
當大家知道了這段隱情後,都唏噓不已,從此看他的眼光也多了幾分同情與敬重。
鄰居有位熱心的大伯,他總是擔心老人晚上撿不到什麼,便很客氣地將一袋上好的桔子遞給老人。老人先是一愣,隨即嘟噥了一句:“我是撿破爛的,不是乞丐。”隨即拍拍手,提著癟癟的蛇皮袋起身就走。接下去的好幾天裏他都沒有再來。
熱心的大伯很默然,一到那個時間就總是向垃圾箱瞅去。幾天後,老人終於又出現在大院的垃圾箱旁。等他離去時,大伯便回屋拿來一個鐵錘,在垃圾箱旁的大樹上釘了兩顆鐵釘。第二天黃昏,熱心大伯就將一些包紮好的食品掛在上麵的釘子上,又將一些廢舊物捆紮在一起,掛在下麵的釘子上。撿破爛的老人來了,他取走了掛在樹上的兩個袋子。
後來,大院裏的許多住戶都知道了這個秘密,於是那兩個釘子上便常常會掛出許多脹鼓鼓的食品袋。門衛也很默契,除了晚上讓老人進來之外,對其他撿破爛的一概拒之門外。
據經常晚歸的小王說,他每次看到老人取掛在樹上的那些食品袋時,總會眼含熱淚。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尊嚴,也都希望自己在別人麵前有尊嚴,被人尊重。然而麵對弱勢群體或失敗者,我們有時可能會忽略這一點。緣於自己的優越,我們常常會無情地傷害到對方的自尊,抹殺別人的情感。這種做法,不僅讓我們沒能幫助別人,反而給別人帶來了傷害。
因此,我們在幫助那些有困難的人時,別忘了給他們留住尊嚴。懂得感恩,就是懂得尊重每個生命個體,就是愛人。感恩的人和被感恩的人,都能從中獲得生命的尊嚴感,因此,對生命也會更加熱愛。
日行一善,助人即助己
用自己微不足道的感恩之心每天為別人做些事,相信你得到的會比付出的更多。
有這樣一個人,他的父親是為大莊園主。
在他7歲以前,他是過著鍾鳴鼎食的生活的。到了20世紀60年代,他所生活的那個島國突然掀起一場革命,這讓他不幸失去了一切。
當他的家人帶著他在美國的邁阿密登陸時,全家所有的家當就是他父親口袋裏的一疊已被宣布廢止流通的紙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