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做一個令人刮目相看的商人(2 / 3)

當時有人嘲笑海亞·蘭德斯,說他胸無大誌:“千辛萬苦地到加州來,不挖金子發大財,卻幹起這種蠅頭小利的小買賣,這種生意哪兒不能幹,何必跑到這裏來?”海亞·蘭德斯毫不在意,不為所動,繼續賣他的水。結果,一段時間後,大多數淘金者都空手而歸,而海亞·蘭德斯卻在很短的時間靠賣水賺到幾千美元,成了一個小富翁。

猶太商人抱持“一點一滴地積累財富”的觀念,其實還有另一層深意,那就是,即使自己賺到了很多錢財,也應該保持當初節儉的意識,善待每一分錢。

在一個專門描寫美國百萬富翁生活的電視節目上,介紹了一位典型的猶太富翁巴特勒先生。他現年57歲,大半輩子都是和同一個女人度過,在當地的大學畢業,擁有一家公司,最近幾年賺了不少錢。在鄰居眼中,巴特勒先生一家人不過是毫不起眼的中產階級,殊不知他的財產淨值高達2000萬美元,在那個高級住宅區裏約居前10%之列。

主持人問巴特勒先生:“請問您買過最貴的一套衣服是多少錢?”巴特勒先生閉上眼睛好一會兒,顯然陷入沉思。接著回答說:“買過最貴的,包括我自己、太太及為兩個兒子、兩個女兒買過最貴的是400美元。沒錯,那是最貴的了,是為了我和太太結婚25周年買的。”

猶太商人認為,掙更多的錢,有更少的需求,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致富方法。最簡單的、保證富裕生活的方法莫過於去掙更多的錢。但不要認為,每次提高收入你也都必須提高生活水準,這樣做會犯愚蠢的錯誤。

猶太商人做事學問啟示道路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財富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隻有在任何時候都保持平靜而放鬆心境的人,才能腳踏實地地為自己的前程打下堅實的基礎。反之,對小錢要麼不屑為之,要麼隨意揮霍,不但不能得到大的財富,小的財富也會與之失之交臂。

學識淵博生意才能做大猶太商人做事學問要訣商人要學識淵博,學識淵博不僅可提高商人的判斷力,還可以增加他的修養和風度,人而在生意場上立於不敗之地。一個文質彬彬和一個粗俗不堪的人,分別去應酬同一宗生意,成功幾率性大的必然是前者。

猶太人認為,沒有知識的商人不算真正的商人,既然你不是真正的商人,我就沒必要和你做生意。他們最看不起沒文化的商人,猶太商人絕大部分學識淵博、頭腦靈敏。

正因為猶太商人擁有淵博的知識,他們才具有高智商的頭腦,從而才在生意中永立不敗之地,成為公認的“世界第一商人”。

《塔木德》裏有這樣一個猶太故事。

有一次,量艘大船出海航行,船上的乘客中,除了拉比外,全是大亨。大亨們閑來無聊,就互相炫耀自己的財富。正在他們爭得麵紅耳赤時,拉比插話了:“我覺得還是我最富有,隻是我現在的財富無法拿給你們看。”

中途,海盜襲擊了這艘船,大亨們的金銀財寶全被搶劫一空。等海盜們離去後,這艘船好不容易抵達了一個港口,但已沒有資金繼續航行了。

下船後,這位拉比因其淵博的學識,很快受到當地居民的尊重,並被聘為不校的教師。後來,這位拉比偶然碰到曾經同船旅行的大亨。這時,他們已身無分文,隻好再一次白手起家。大亨們深有體會地說:“隻有知識才是奪不走的財富啊。”

商人要學識淵博,這是猶太人提出的口號,同時也是他們的經商法則。學識淵博不僅可提高商人的判斷力,還可以增加他的修養和風度。一個文質彬彬和一個粗俗不堪的人,分別去應酬同一宗生意,成功幾率性大的必然是前者。

假如是一個學識淵博的商人,他除了了解自己的商品以外,還了解自己商品所針對的顧客的心理,盡力滿足他們的需要,選取合理的場所,必要時還要客氣而又不失風度地與顧客周旋,取得顧客的信任和重視。顧客對你的商品開始注意,這樣生意就成功了一半。但是,假如是一個見聞狹隘,學識粗淺的商人,他既不懂得怎樣設置場麵,創造氣氛,也不知道怎樣招攬顧客,更不知道怎樣樹立自己的信譽,衣飾粗俗,出口粗話,這樣,顧客未進門也許就給嚇跑了,還能賺什麼錢?

一個做鑽石生意的猶太商人曾問他的合作夥伴:“你知道大西洋底部有哪些魚類嗎?”聽者乍一聽問這個問題,可能都會感到莫名其妙。因為做鑽石生意和大西洋底部的魚類毫無關係,怎麼問這樣一個驢唇不對馬嘴的問題呢?

但猶太人自有自己的想法:一個鑽石商人需要的是一個精明的頭腦,對方連大西洋有哪些魚類都了如指掌,可見對鑽石的業務知識也同樣相當熟悉,那麼對巨細俱全的鑽石種類的分析肯定也是全麵、周到的,和這樣的商人合作肯定能賺錢。

猶太人阿爾伯特的成功有力地證明了知識的強大力量。

阿爾伯特剛開始僅僅是一家銀行信貸業務員,他像現在美國許多年輕人一樣,在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認為自己的學識不足,產生了回大學深造的要求。

阿爾伯特經過大學學後,專業技能獲得了極大提高,在銀行業中做出了很大的成績。不久,阿爾伯特便晉升為一家銀行在紐約的總經理,隨後又再次晉升為這家銀行的總行經理,年齡青青的便成了銀行的高級管理人員。

你看,阿爾伯特的成功便是他不斷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的結果。

猶太人既注重學校的正規教育,又注重自教自學。眾所周知,學校的教育是獲取基礎知識的場所,很多專業知識及實際操作技術要通過實踐或專業學習才能得到。另外,由於各人情況和條件不同,受到正規教育的情況也不盡相同。因此,猶太人很強調具有自己獨立獲取知識的技能,從中指導自己的工作實踐。

所以,猶太人把知識視為財富,認為“知識可以不被搶奪且可以隨身帶走,知識就是力量”,所以他們十分重視教育。猶太人有個說法,人生有三大義務,第一義務就是教育子女。他們教育子女,目的在於讓後代能在競爭的社會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壯大自己和民族力量。

猶太民族在這麼一種宗教影響和文化輿論熏陶下,對教育和學習的重視就蔚然成風,形成了一種幾乎全民學習、全民都有文化的傳統。盡管早期的猶太民族的學習主要以神學研究為取向,涉及知識麵十分狹窄,但後來隨著猶太民族受迫害流散於世界各地,他們的學習很快擴展到吸納世界各國的文明成果了。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的勤學苦研的傳統從未中斷,這使猶太人特別是猶太中青年在調節其心理,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激發求生存謀發展的創造力上,具有了更大的能量。正是這種傳統的繼承,使猶太人不管流散到哪裏,其民族的文化整體素質都比別的民族要高。

猶太商人做事學問啟示知識和金錢是成正比的,隻有豐富的閱曆和廣博的業務知識,在生意場上才能少走彎路少犯錯誤,這是能賺錢的根本保證,也是商人的基本素質。

掌握多種語言多多益善猶太商人做事學問要訣語言是商人行走世界的利器,掌握多種語言是經商賺錢的資本,是成為世界性商人的必備素質。在現代社會,世界商務往來益密切。與外國人做生意時,能用本國文化語言的思維考慮問題,同時使用外國的語言文化思維斟酌相同的問題,這意味著理解是從不同角度和習慣分析得出的,所以就準確而迅速,並深刻得多。

猶太人是一個世界性的民族,很早就知道了語言的重要,他們把掌握多種語言視作自己經營賺錢的資本,他們幾乎都能熟練地掌握一種以上的語言,他們與外商接觸不必通過翻譯,這已成為猶太人經商成功的一招公開秘密了。

代表猶太民族5000年智慧精華的《塔木德》,就非常重視多種語言的運用。《塔木德》分為本文和注釋兩部分。注釋部分包括了世界各國的文字,除了希伯來文之外,還包括了巴比倫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北非文、土耳其文、波蘭文、意大利文、俄文、日文、英文和中文等等,所以這部書為世界各國廣泛閱讀,並且添加了許多新注釋。

有不少商人認為,外語隻是從事涉外工作人員必備的語言工具,這種觀念很不全麵。語言是商人行走世界的利器,在現代社會,世界、文化和科技的發展,早已衝破國界,各個國家、各個民族的相互溝通和交往日益密切。這種交往,最重要的是使人判斷準確、迅速。

跟猶太人打交道,首先讓你吃驚的是他們的判斷非常迅速和準確。原因何在?在於他們普遍懂得兩個以上國家的語言。他們與外國人交往時,能用本國文化語言的思維考慮問題,同時,亦使用外國的語言文化思維斟酌相同的問題,這意味著他們的理解是從不同角度和習慣分析得出的,所以就準確而迅速,並深刻得多。

比方說,在猶太人的商務活動中,常會講到英語的“nibbler”這個詞,它是由動詞“nibble”延伸而來,變成一個名詞。nibble是指釣魚時,魚兒咬吃鉤上餌的動作。聰明的魚會把鉤上的餌吃光而不被釣著,而笨魚則會被釣起來。猶太商人將奪得魚餌逃走的魚叫作“nibbler”,即做商人要做聰明的魚。猶太人就這樣巧妙地將外語的精華運用到自己的經營運作中,使其能賺錢,不會被“釣”起來(賠本)。

從事科學和藝術事業的猶太人,更是注重掌握外語了,他們能克服語言的障礙,能汲取人類的各種文明,因而增強了自己的才智。愛因斯坦是生於德國並長於德國的猶太人,他除了精通猶太民族的希伯來語、德語外,還精通英語,這樣才使他能博采眾長,成為20世紀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弗蘭克爾是一位德國猶太人,傑出的音樂家和法官。法律與音樂的學科是毫無關聯的,但弗蘭克爾卻在這兩方麵都做出令人驚歎的業績。他在柏林當了近10年的法官,成為德國頗有名氣的人物。弗蘭克爾到美國定居,由於他精通英語,很快被好萊塢聘任,專門為曆史影片譜曲作詞。外語不但成為他謀生的本錢,還成為他事業成功的階梯。

猶太商人中大多精通多種語言,這也是他們成為世界性商人的素質。

猶太商人做事學問啟示語言是溝通和交流的重要工具,掌握多種語言,就多了幾條生財的渠道,可以做盡天下人的生意,這對於一個人商業的成功是有很大作用的。

把數字運用到每一個商業活動中猶太商人做事學問要訣經商離不開數字,商人需要培養對心算的敏感和精通。當然,並不是每一個對數字敏銳的人都會成為優秀的商人,但是,優秀商人會牢牢地把握的數字。相反,失敗的商人則幾乎都是不通數字。大腦中全然沒有成本、費用、利潤的數字,這樣的商人顯然是不會成為世界一流巨富。

猶太人認為,商人必須注重數字,這不僅運用到經商中,還要讓數字覆蓋於生活的每個角落。鍾愛數字,使用數字,才能生意做大,這是猶太商人在幾千年的漂泊生涯中總結出的經驗。

猶太人擁有強烈的數字意識和豐富的數字知識,不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經商之時,他們都可以將數字玩弄於股掌之上。猶太人的皮包裏一直備有計算器,他們對數字有絕對的自信心。他們把數字靈活運用於經商,取得了明顯的成績。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對極小的數字都異乎尋常地重視。一次,他打電話時借了秘書5分錢,歸還時秘書不好意思要,洛克菲勒勃然大怒,說:“記住,5美分是1美元一年的利息。”

其他猶太富商也多與數字打過長期的交道,以做數字方麵的文章而見長,如杜邦公司的董事長歐文·夏皮羅最初幹過會計,海灣和西方工業公司的查爾斯·布盧德霍恩最初當過證券分析員等等。

注重數字幾乎是所有商人的共性,但隻有猶太商人讓數字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商業裏,都能對數字運用自如,把數字玩轉起來。

猶太人認為作為一名商人需要培養對心算的敏感和精通。當然,並不是每一個對數字敏銳的人都會成為優秀的商人,但是,優秀商人會牢牢地把握企業的數字。相反,失敗的商人則幾乎都是不通數字。

猶太人在商場上,絕對容不得摸棱兩可,馬馬虎虎。特別是在商定有關價錢時,他們非常仔細,對於利潤的一分一厘,他們計算得極其清楚。

一個旅行者的汽車在一個偏僻的小村莊拋了錨,他自己修不好,有村民建議旅行者找村裏的白鐵匠看看。白鐵匠是個猶太人,他打開發動機護蓋,朝裏看一眼,用小榔頭朝發動機敲了一下———汽車開動了!

“共20元。”白鐵匠不動神色地說。

“這麼貴?”旅行者驚訝至極。

“敲一下,1元,知道敲到哪兒,19元,合計20元。”

由此可見猶太人的精明。隻要他們認為該賺錢的地方他們一定會臉不紅心不跳,不卑不亢地賺它回來。在長期的商場磨煉中,猶太人練就了閃電般迅速的心算能力。

某導遊引導某猶太人參觀一個電晶體收音機工廠,該猶太人目睹女工作業片刻後問到:“她們每小時的工資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