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做一個令人刮目相看的商人(3 / 3)

導遊一邊盤算著一邊說:

“女工們平均薪水為25000元,每月工作日為25天,一天1000元,每天工作8小時,那麼1000用8除,每小時125元,換算成美元是等於……”

花了兩三分鍾,那導遊才計算出答案,可那位猶太人,聽到月薪25000元後立即就說出“那麼每小時35美金”。待工廠的一位負責人說出答案,他早已從女工人數與生產能力及原料等,算出生產每部電晶體收音機,自己能賺多少錢。

猶太人因為心算快,所以他們經常能做出迅速的判斷,這使他們在談判中能鎮定自如,步步緊逼,直至大獲全勝;在商場上遊刃有餘、坦然從容。

猶太人認為經商離不開數字,而有些商人一說到“數字”兩個字就不行,他們對預算表之類的東西幾乎毫不過目,全部都托付給財務負責人,而隻過問“總的說來本季度或本年度賺了多少錢”就完事了,即使他們知道企業的金庫和銀行存款上還有多少現金,但對有多少借款和欠款,有多少賒賬和收受票據等,全然沒有任何把握。當然,對目前企業有多少固定資產,負債多少等更是一概不知,即使他們了解月度、年度的大概銷售額,但大腦中卻全然沒有成本等費用的數字,這樣的商人顯然是不會成為世界一流的巨富的。所以說經營與數字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作為一名商人都必須和數字打交道不可。

一位猶太商人講了這樣一個故事,說明了數字的巨大作用。法國曾有家企業,老板常常把錢比作魚來看待。例如1千萬法郎就相當於一條金槍魚,1百萬法郎就相當於一條沙丁魚等。那位老板對此有獨特的想法,他認為如果把錢當作錢看時,心裏害怕不敢下決心動用。作為一個銷售額大約隻有3億法郎的企業,該企業的老板卻為了一時的誇口籌措了10億法郎修建新的工廠,且把籌措到的資金看作100條金槍魚,以避免動用時身體發顫,結果該企業新的工廠竣工後不久,就悲慘地倒閉了。一言以蔽之,該企業對銷售情況的估計過了頭。

其實幹事業有時必須下定失敗了就會麵臨喪失一切的那種極限性的決心,但往往正是那種時候必須仔細、誠實地關注數字。10億法郎就是10億法郎,而不是100條金槍魚,不是像金槍魚那樣填進肚子裏就完事了的東西。不管怎麼說它是必須從賣出的商品利潤中償還的,為了還清這10億法郎究竟得賣出多少商品呢?老板的感覺必須首先轉向這兒。當錢成了金槍魚,重要的數字感覺就變得淡薄了,自然企業決策就會失誤。

猶太商人做事學問啟示資產、負債、利潤都是通過數字表現的,在你的經商理念中,如果你要賺錢,就要把數字準確地運用到生活中,並經常地接近它,否則是要吃虧的。

靈活運用宇宙大法則猶太商人做事學問要訣在一個國家中,富有的人遠遠少於一般大眾,但富有人所持的貨幣卻壓倒大多數人。也就是說,一般大眾所持有的貨幣為22%,而富有人所持的貨幣是78%。因此,做生意必須把78%的精力放在22%的最主要客戶上,而不能平均使用力量。

猶太人認為,78頤22法則是一個宇宙大法則。這一法則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靈活運用它來經商絕不吃虧,這是猶太人經商千百年來總結出來的經驗。

猶太人的78頤22的經商法則是一個具有絕對權威、千古不變的真理法則,猶太人卻以此作為經商的基礎,依靠這個不變法則的支持,獲得世人皆慕的財富。猶太人本著這樣的法則指導自己的經商,獲得了許許多多的成功。

阿沙德是一位美籍猶太人。二戰初,他的父母為了逃避法西斯對猶太人的迫害,逃亡到美國,生下了他。十分不幸,阿沙德尚未讀完初中,父親英年早逝,他不得不中途輟學,到社會上打工,以維持家庭生活。阿沙德與其他猶太人一樣,生活的艱難阻擋不住他求學的決心,他邊工作邊自學,直到讀完了大學。

阿沙德認為,在一個國家中,富有的人遠遠少於一般大眾,但富有人所持的貨幣卻壓倒大多數人。也就是說,一般大眾所持有的貨幣為22%,而富有人所持的貨幣是78%。因此,做生意必須以擁有78%貨幣的22%的富有人為主要對象,一定會賺錢。在通常情況下,78%的生意是來自22%的客戶,這就要求企業界要認真研究和分析客戶的構成,應把78%的精力放在22%的最主要客戶上,而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因此,阿沙德把主要精力集中於富有的客戶身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績,短短兩年時間,就成了百萬富翁。

後來,阿沙德創辦了一家投資公司,他又注意到各國經濟在不斷發展,需要更多的資金發展大項目,而以分散的放高利貸形成不了優勢。於是,他又想出辦法,把猶太人分散的錢積聚起來,吸納各人的錢購買股票或股權,把集中起來的錢投向耗資多並且回報率高的大項目。這樣的做法,既滿足了企業發展的需求,又解決了當地政府發展經濟的難題,自己又可以從中漁利。正是這樣,阿沙德在美國成為華爾街上的一名風雲人物。

阿沙德談及自己的成功時說:“我的成績取得是靠78頤22法則的結果。”

世界上有太多的78頤22宇宙大現象存在,可見,一個商人能夠遵循這種規律是很容易致富的。

猶太商人做事學問啟示靈活運用78頤22宇宙大法則,是成功的重要條件。猶太人善用資金,靠籌集錢使它增值,把其配置到最佳的位置上,這就是78頤22法則的活用,使猶太民族在世界金融行業中處於相對優勢的位置。

除了自己誰都不可輕信猶太商人做事學問要訣時時提防可能出現的災難性打擊,除了相信自己,對一切都持懷疑態度。自己必須自強自立,有自己的主見。人要是拿不定自己的主意,受別人的影響,那麼就會一事無成,最後都不知該怎麼辦。

作為標準商人的代表者,猶太商人懷疑一切,這點傾向非常突出。曆史上,猶太民族是災難深重的民族。因為要提防隨時都可能降臨的傷害和打擊,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小心翼翼,一點風吹草動,都會讓他們迅速做出自衛的反應。猶太民族正是這樣的弱勢群體,嚴酷的現實環境,迫使他們時時提防可能出現的災難性打擊,除了相信自己,他們對一切都持懷疑態度。

日本商人藤田先生還對此講了一個故事。大約是1967年秋天,藤田先生拜訪了芝加哥市的德彼·舍皮蘿先生,他是一家製作名牌鞋的公司的經理,是一位猶太人。

這位猶太經理教育子女為人處世的方法非常獨特。

德彼的住宅大約有30000平方米,附有草坪和遊泳池,空地上放著三輛製鞋車。

在客廳裏德彼的長女和小兒托未正在玩耍。德彼抱起小兒放到壁爐台上,然後揮手說:“來,跳到爸爸懷裏來。”

小兒看到爸爸陪自己玩,非常高興,笑著往爸爸懷裏跳。可是當他快要落到爸爸臂上時,德彼卻猛然把手抽掉了。小兒摔在地板上,哇哇地哭了。

德彼微笑地望著小兒。小兒爬起來哭著找媽媽去了。媽媽並不責怪丈夫,隻說:“爸爸真壞。”

德彼望著對此大惑不解的藤田先生,解釋說:“這是猶太式的教育,小托米尚無一個人從壁爐上跳下來的勇氣,但在我的鼓勵下跳了下來。我故意抽回手,這種事情重複兩三次,小托米漸漸就會明白,父親也並不可靠。不要盲目相信父親,靠得住的終究是自己。從小教育,到老也會牢記。”

這個故事雖然有些殘酷,但這就是猶太人教育子女的一種方式,他們在經商中永遠保持警戒心,從來不會吃大虧。

猶太人富有自信自強的優良傳統。艱難和凶險的生活環境,沒有扼殺他們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反倒培養了他們堅忍不拔,堅持己見的民族性格。

在猶太商人看來,缺少主見,遇事遲疑不決,容易受別人的影響而放棄自己的主張和追求,這種人大多是意誌不堅強的人。

一家全球聞名的大保險公司的人事經理,在麵試新員工時總是注重應聘者是否能堅持自己的觀點。他通常先提出一個問題讓應聘者發表自己的看法,而他自己卻故意提出與之相反的觀點,甚至這種觀點明顯是錯誤的。

經過一番辯論,有的應聘者屈服了,放棄自己的觀點,而有的應聘者卻堅持到底,甚至於差點因為辯論而鬧得不愉快。凡是敢於堅持己見的應聘者都通過了初試。

在複試時,人事經理特意測試應試者是不是一個遇事肯勇往直前、不屈不撓的人。當他口試時,就用各種頹喪的話語來攻擊應試者的意誌,告訴他們保險事業充滿了種種危機,以此來試探他們。

許多應試者聽了之後,仿佛看到前途是多麼的暗淡無光,於是打消了留下的念頭。隻有極少數人在傾聽人事經理的許多“忠告”之後,仍然不為所動,決心從事這種富有挑戰性的工作,這正是人事經理希望聘用的。結果可想而知。

人活著就要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生活準則,有自己獨立的價值標準,有自己的人生觀。要想擁有美好的前程,自己必須自強自立,有自己的主見。沒有主見又缺乏自信的人,肯定沒有自我。

一個人若失去自我,就沒有做人的尊嚴,就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

人要是拿不定自己的主意,受別人的影響,那麼就會一事無成,最後都不知該怎麼辦。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想法,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看法,不可能強求統一。不加分辨地聽從他人是愚蠢的,也是沒有必要的。與其把精力花在一味地去依賴別人,無時無刻地去順從別人,還不如把主要精力放在踏踏實實做人上,兢兢業業做事上。

猶太商人做事學問啟示一個商人的成功最終要靠自己的堅強和獨立,除了自己誰都不可輕信,要心存主見,自己拿定主意。每個人應該堅持走為自己開辟的道路,不受他人的觀點所牽製。活著應該是為充實自己,我們無法依靠別人,能依靠的僅是我們自己。

經常自我反省讓自己更成熟猶太商人做事學問要訣在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多少都隱藏了一些不易察覺的弱點,這種內在的弱點常常會驅使一個人做出危及自己的行為。如果商人對自己的缺點渾然不覺或者不知反省,結果就會把自己一步一步推向失敗的境地。人性的弱點最易讓人迷失理性,所以你要善於自我反省。

猶太商人認為,經商的失敗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自身的弱點造成的,因為人性的弱點最易讓人迷失理性,所以你要善於自我反省。

在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多少都隱藏了一些不易察覺的弱點,這種內在的弱點常常會驅使一個人做出危及自己的行為。如果我們對自己的缺點渾然不覺或者不知反省,結果就會把自己一步一步推向失敗的境地。

自我反省是提高一個人認知能力和辦事能力的手段。缺乏自我反省,隻能是盲目者最顯著的特征,不能從根本上清理自己的錯誤。一個錯誤太多的人,隻能在失敗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猶太商人洛德爾的檔案櫃中有一個私人檔案夾,標示著“我所做過的蠢事”。夾中插著一些他做過的傻事的文字記錄。他有時口述給他的秘書做記錄,但有時這些事是非常私人的,而且愚蠢之極,沒有臉麵請他的秘書做記錄,因此隻好自己寫下來。

每次洛德爾拿出那個“愚事錄”的檔案,重看一遍他對自己的批評,可以幫助他處理最難處理的問題———管理他自己。

洛德爾講述他避免犯錯誤的秘訣時說:“幾年來我一直有個記事本,登記一天中有哪些約會。家人從不指望我周末晚上會在家,因為他們知道,我常把周末晚上留作自我省察,評估我在這一周中的工作表現。晚餐後,我獨自一人打開記事本,回顧一周來所有的麵談、討論及會議過程。我自問:‘我當時做錯了什麼’?‘有什麼是正確的?我還能幹什麼來改進自己的工作表現’?‘我能從這次經驗中吸取什麼教訓’?這種每周檢討有時弄得我很不開心,有時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莽撞。當然,年事漸長,這種情況倒是越來越少,我一直保持這種自我分析的習慣,它對我的幫助非常大。”

一個人如果失去反省的能力,他就看不見自己的問題,更不能自救。假如一個人自己不常常反省或管理自己,便很容易把責任推給別人,犯上自以為是的錯誤。

反省的好處是,它讓我們更清醒地認識自己。在安靜的心靈狀態下,我們可以看清事情,包括我們自己對問題應負的責任、做事情的新方法,以及我們擋住自己的方式。反省讓我們察覺到自已所設下的限製,以及我們思考中的某些盲點。

總之,反省是最未被善用卻最強而有力的致勝工具,反省讓答案在你的眼前顯現出來,通常你隻要做一點努力,甚至完全不必費力。

猶太商人做事學問啟示每一個人最大的敵人其實就是自己,一個真正成熟的人應該具有反省自己弱點的能力。自我反省是提高一個人認知能力和辦事能力的手段,缺乏自我反省,隻能是盲目者最顯著的特征,不能從根本上清理自己的錯誤。一個錯誤太多的人,隻能在失敗的道路上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