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商人做事學問二:在逆境中打磨自己的心誌“磨煉自己,就是成就自己”。這是猶太商人的至理名言。的確,他們隨時隨地善於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是真正的聰明商人。猶太人深知任何逆境裏邊都孕育著機會,而且這種機會的潛能和力量都是十分巨大的,所以他們總是善於抓住機會,十分樂於在逆境中生存,因為他們知道,逆境將把他們推向又一個更高的起點。
在商界中,無數猶太人成為行業之王,他們基本上都是憑著積極進取精神,在各種做事的細節中磨煉自己,盡管兩手空空,最終也能成就大業。
敢於給失敗迎頭一擊猶太商人做事學問要訣從失敗中奮起,這是商戰的取勝之道。我們的態度決定了我們怎樣看待障礙,樂觀的人把它看成是成功的台階,而悲觀的人則把它看做是絆腳石。隻有那些意誌堅決、不辭辛苦、充滿熱情的人才能完成這些事業。
猶太聖典《塔木德》上有一句話說:“失敗決不會是致命的,除非你認輸。”這是經商的名言。
商場如戰場,失敗是難免的。但失敗並不可怕,怕的是在失敗中垂頭喪氣。一個人如果不怕失敗,善於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把失敗化為“成功之母”,就一定能轉敗為勝,贏得更大的成功。所以說,從失敗中奮起,這是商戰的取勝之道。
猶太商人該亞·博通就是一個勇敢的人,正是這一點,使他獲得了輝煌的成功。
該亞·博通早年埋頭於發明創造,他先是發明了脫水肉餅幹,但卻未給他帶來多少好處,相反,卻使他在經濟上陷入窘境。有了第一次失敗的教訓,又經過兩年反反複複的試驗,他終於又製成了一種新產品———煉乳,並決定把它推向市場。該亞·博通的第一步是要尋找專利保護。
該亞·博通發明的煉乳,是一種純淨、新鮮的牛奶,牛奶中的大部分水分在低溫中利用真空抽掉。但是,該亞·博通為他的製造方式尋求專利權時,得到的答複是產品缺乏新意,並且,專利局官員告訴他,在已批準的專利申請存檔中已經有數十種“脫水乳”的專利權,其中包括一種“以任何已知方法脫水”。該亞·博通並不甘心,又一次提出申請。但他的第二次申請又再度被駁回,這因為專利官員判定“真空脫水”並非必要的過程,該亞·博通隻是被認為製作態度比較謹慎而已。第三次申請仍被拒絕,理由是該亞·博通未能證明“從母牛身上擠出的新鮮牛奶在露天地方脫水”與他的製作方式的目的不一致。
雖然三次申請,三次被駁回,但這並未把該亞·博通擊倒。他對專利權仍然窮追不舍,因為他堅信他的創造。他的第四次申請終於被批準了。
然而,雖然有了專利權,推銷新產品也不是一帆風順的。該亞·博通的工廠是由一家車店改造的,租金便宜,剛開業時,該亞·博通每天花費18個小時在廠裏指導煉乳的生產方法,監督生產程序,檢查衛生清潔情況;由於附近有純正、營養豐富的牛奶供應,因而煉乳的成本較低。
於是,該亞·博通小心地挑選一位社區領袖做他的第一位顧客,因為這位社區領袖對煉乳的意見會有助於鞏固新公司及其新產品在該地區的地位,而且這位社區領袖對產品也表示了讚賞。但是,當時當地的顧客習慣的是把摻有水分的牛奶放入一些發酵品,進行蒸餾,他們隻覺得煉乳稀奇古怪,對它有疑心,所以,很少有人問津。出師屢屢不利,甚至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該亞·博通的兩位合夥人都失去了信心,第一家煉乳廠被迫關閉了。
在失敗麵前,該亞·博通破釜沉舟,又建起了新廠,也許是他的努力感動了上帝,他的第二次嚐試終於獲得了成功。他的公司在他逝世時,已根深蒂固,成為美國具有領導地位的煉乳公司。
該亞·博通的創業奮鬥奠定了現代牛奶工業生產的基石。在該亞·博通的墓碑上,有這樣一段墓誌銘:“我嚐試過,但失敗了。我一再嚐試,終於成功。”這正是對他一生的總結,這對每個渴望成功的商人也是一種激勵。
成功是由那些抱有積極心態並付諸行動的人所取得的。同一件事抱有兩種不同的心態其結果則相反,心態決定人的命運。
一個人成功的真正原因是他的積極想法和樂觀態度。我們的態度決定了我們怎樣看待障礙,樂觀的人把它看成是成功的台階,而悲觀的人則把它看做是絆腳石。
心態能使你成功也能使你失敗,不要因為你的心態而使你成了一個失敗者。按照美國哈佛大學著名行為學家皮克斯在《心態影響人的一生》一書中的觀點:人的心態隨著環境的變化,自然地形成積極的和消極的兩種。思想與任何一種心態結合,都會形成一種“磁性”的力量,這種力量能吸引其它類似的或相關的思想。這種由心態“磁化”的思想,好比一顆種子,當它培植在肥沃的土壤時,會發芽、成長,並且不斷繁殖,直到原先那顆小小的種子變成了數不盡的同樣的種子。這就是心態之所以產生重大作用的原因。
心態與前途的關係是每一位謀求成功的人都必須考慮的人生課題。在此,我們相信:事業成功的人,往往都能夠充分地運用積極心態的力量。人人都希望成功會不期而至,但絕大多數人並沒有這樣的運氣或條件。就是有了這些條件或運氣,我們也可能感覺不出來,很明顯的東西往往容易被人忽略。每個人的積極心態就是他的長處,這是毫不神秘的東西。
在當今社會中,一個有生氣、有計劃、克服消極心態的人,一定會不辭任何勞苦,聚精會神地向前邁進,他們從來不會想到“將就過”這些話。那些克服消極心態而成就的大事,決非那些僅僅為了“填飽肚子”以及抱著“得過且過”思想的人所能完成的,隻有那些意誌堅決、不辭辛苦、充滿熱情的人才能完成這些事業。
猶太商人做事學問啟示生意場上,競爭激烈,優勝劣汰。每一個有所成就的商人,無不是經曆了一個個的失敗而走向成功的。因此,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商人,首先要能夠承受得起失敗,敢於給失敗迎頭一擊。
堅持下去,必能獲得大收益猶太商人做事學問要訣大多數人都停下來收手不幹的事情,隻有富有忍耐力的人才會繼續堅持;人人都感到絕望而放棄的信仰,隻有富有忍耐力的人在繼續為自己的意見辯護。一個商人隻要具有這種卓越品質,最終總能獲得很大的收益。
猶太人認為,成功有兩個重要條件:堅決和忍耐。許多人失敗,都是因為他們沒有恒心和忍耐力,沒有不屈不撓、百折不回的精神。
經商過程中常被許多不利因素所阻撓,甚至徹底失敗。這就像登山常被雪崩、寒冷的天氣、不可預測的風暴所阻撓一樣。但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優秀的商人絕不會放棄,而是盯住目標,勇往直前。
一家猶太公司的總裁說:“隻要專心致誌盯住自己的目標而且不猶豫、不走神,我看什麼都能做好。就像打井一樣,打到一半深度可能沒有水,這時你轉移方向,就可能前功盡棄,而隻要你堅持下去再深挖一下,這口井就能打成。”
大多數人都停下來收手不幹的事情,隻有富有忍耐力的人才會繼續堅持;人人都感到絕望而放棄的信仰,隻有富有忍耐力的人在繼續為自己的意見辯護。所以,一個商人隻要具有這種卓越品質,最終總能獲得很大的收益。
世界上有無數人,盡管失去了擁有的全部資產,然而他們並不是失敗者,他們依舊有著不可屈服的意誌,有著堅忍不拔的精神,憑借這種精神,他們依舊能成功。
看看“美國名人榜”的生平就知道,這些功業彪炳史冊的偉人,都受過一連串的無情打擊。隻是因為他們都堅持到底,才終於獲得輝煌成果。
猶太人威廉·詹姆斯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管理顧問,你一走進他的辦公室,馬上就會覺得自己“高高在上”似的。辦公室內各種豪華的擺設、考究的地毯,忙進忙出的人潮以及知名的顧客名單都在告訴你,他的公司的確成就非凡。但是,就在這家鼎鼎有名的公司背後,藏著無數的辛酸血淚。
威廉·詹姆斯在創業之初的頭六個月就把自己十年的積蓄用得一幹二淨,並且一連幾個月都以辦公室為家,因為他付不起房租。他也婉拒過無數的好工作,因為他堅持實現自己的理想。他也被拒絕過上百次,拒絕他的和歡迎他的顧客幾乎一樣多。就在整整七年的艱苦掙紮中,誰也沒有聽他說過一句怨言,他反而說:“我還在學習啊。這是一種無形的、捉摸不定的生意,競爭很激烈,實在不好做。但不管怎樣,我還是要繼續學下去。”
威廉·詹姆斯真的做到了,而且做得轟轟烈烈。有一次朋友問他:“把你折磨得疲憊不堪了吧?”威廉·詹姆斯卻說:“沒有啊!我並不覺得那很辛苦,反而覺得是受用無窮的經驗。”威廉·詹姆斯能在逆境中堅持到底,結果他成功了。
我們再來看看一個相反的例子。這是一個挖地三尺見黃金的故事,發生在美國那個產生許多富翁的淘金時代。
青年農民魯賓賣掉自己的全部家產,來到科羅拉多州追予黃金夢。他圍了一塊地,用十字鎬和鐵鍁進行挖掘。經過幾十天的辛勤勞動,魯賓終於看到了閃閃發光的金礦石。繼續開采必須有機器,他隻好悄悄地把金礦掩埋好,暗中回家湊錢買機器。
他費盡千辛萬苦弄來了機器,繼續進行挖掘。不久就遇到了一堆普通的石頭,這時魯賓認為:金礦枯竭了,原來所做的一切將一錢不值。他難以維持每天的開支,更承受不住越來越重的精神壓力,隻好把機器當廢鐵賣給了收廢品的人,卷著鋪蓋卷兒回家了。
收廢品的人請來一位礦業工程師對現場進行勘察,得出的結論是:目前遇到的是“假脈”,如果再挖三英尺,就可能遇到金礦。收廢品的人按照工程師的指點,在魯賓的基礎上不斷地往下挖。正如工程師所言,他遇到了豐富的金礦脈,獲得了數百萬美元的利潤。魯賓從報紙上知道這個消息,氣得頓足捶胸,追悔莫及。
人的一生當中會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堅強的人總是表現出極大的忍耐力。
耶路薩冷一個賣花的老太婆微笑著,又老又皺的臉上蕩著喜悅,衝動之下小夥子挑了一朵花,“今天你看起來很高興?”小夥子問。“為什麼不呢?一切都這麼美好。”老太婆穿得相當破舊,身體看上去很虛弱。她的回答令小夥子大吃一驚。
“耶穌在星期五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時候,那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三天以後就是複活節。所以當我遇到麻煩時,就學會了等待三天,一切就恢複正常了。”然後,她笑著道了聲“再見”。
可見,忍耐是經商中必不可少的。當一切都已遠離、一切宣告失敗時,忍耐力總可以堅守陣地。依靠忍耐力,許多困難,甚至許多原本已經無望的事情都可以起死回生。
猶太商人做事學問啟示在逆境中要敢於堅持到底。忍耐是戰勝挫折的自信,是直麵逆境的豁達。在你最困難的時候,一定不要有向後轉的念頭,更不要絕望,要堅強地做下去,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不怕失敗,就怕不會總結它猶太商人做事學問要訣成功是在不斷的探索和失敗中發現的,善於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及不斷改變的人,才是真正的聰明人。為了在你的生活中創造積極的東西,你需要就你做事的方式進行一些改變。
猶太人認為:每個人都不可能避免失敗,不分聰明和蠢笨,而那些善於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的人,才是真正聰明的商人。有很多人,已經喪失了他們所有的一切,但他們並不算是失敗,因為他們有一種不可屈服的意誌,他們從不介意一時的成敗,失敗隻會讓自己更加成熟。
美國企業家保羅·道彌爾就是這樣一個聰明的商人。他專門收購麵臨危機的企業,這類企業在他的手中經過整頓,個個起死回生,財源廣進。
年,21歲的保羅·道彌爾離開了祖國匈牙利,來到美國。當時,他一無所有,最大的資本就是一副健康強壯的身體。
在美國找一份工作勉強度日,並非難事,但是胸懷大誌的道彌爾並不以能夠維持生計為滿足。在一年半時間裏,他竟變換了15次工作。他之所以這樣做,並非朝秦暮楚,好高騖遠,而是為了更深更多地了解美國,盡快增長自己的能力,學會做自己不會做的事情。最後,道彌爾在一個製造日用雜品的工廠正式開始工作了。他總是不聲不響地工作,主動幫助老板忙裏忙外,幹得極賣力氣,還做了許多份外的事。老板被他這種刻苦耐勞的、持之以恒的精神感動了。
一天,老板把道彌爾叫到辦公室,對他說:“我還有許多事情要做,我想把這個工廠交給你照管,你不會反對吧?”道彌爾非常高興,他很自信地說:“謝謝您對我的信任,我想我會把它管理得很好。”道彌爾做了工廠主管,每周工資由30美元升到了195美元。這個數字在當時來說是不小的收入,但他追求的不是這個,他要向企業家的目標奮鬥。這個小工廠固然能學點管理經驗,但畢竟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