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善於和競爭對手比巧智(2 / 3)

猶太人福克蘭是美國鮑爾溫交通公司的總裁,他的成功並沒有顯赫家室的支撐,而是一切靠自己白手起家。年輕時他隻是鮑爾溫交通公司的一位普通職員。

有一次,公司老板買了塊地皮,這裏的位置和各方麵的條件都比較適合建造一座辦公樓。可是這塊土地上居住的一百多戶居民讓老板感到很頭痛。在這裏生活了幾十年的老住戶都早已習慣了這裏的一切,突然要他們搬走,他們從心理上不能接受。一位愛爾蘭老婦人還主動去聯合其他住戶一起抵抗鮑爾溫公司的決定。住戶們團結一心,讓鮑爾溫交通公司的老板束手無策。

公司老板最後隻好提出用法律來解決。年輕的福克蘭想:法律固然能夠解決這件事,但是公司必須支付大量的費用,況且一打官司,就會影響遷居的速度,最好能勸說住戶主動搬遷。於是福克蘭把工作重點放在了愛爾蘭老婦人身上。

福克蘭把自己的想法跟老板說了以後,老板雖有些懷疑他的能力,但還是決定讓福克蘭去試一試。

一天,福克蘭看見愛爾蘭老婦人正悠閑地坐在台階上乘涼,便走過去。福克蘭裝作滿腹心事地在老婦人麵前走來走去。老婦人看見這樣憂心忡忡的年輕人就主動問:“小夥子,怎麼這樣煩惱啊?”

福克蘭沒有回答老婦人問話,而是把話題轉移到了老婦人那裏,他裝作很可惜的樣子說:“您整天坐在這裏無所事事,真是太可惜了。聽說最近這裏要拆遷,弄得大家人心惶惶的,是這樣吧?你可以發揮自己的能力為鄰居們找一個安樂的地方居住,一來可以打發無聊的時間,二來可以讓鄰居們更信賴你,佩服你。”

福克蘭的話引起了老婦人欲獲得尊重和讚賞的興趣,也讓她感到自己對於鄰居是多麼重要,於是她便四處奔波去找房子,讓鄰居們一家一家地有了安寧的住處。至此,鮑爾溫公司的問題自然而然地解決了。不但提前解決了搬遷問題,還省了一半的花費。

還有一位猶太人卡塞爾更是這方麵的高手,卡塞爾是位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善於洞悉別人心理的大贏家。他把這些都用在做生意上。提到“霍氏耳朵”巧克力,想必大家一定不陌生吧。在超市食品櫥窗裏那種被咬破的耳朵形狀的巧克力,就是卡塞爾發明設計的。1998年,美國一場拳擊比賽上,超級拳王泰森在和霍利菲爾德的一場拳擊比賽上,咬掉了霍利菲爾德的半塊耳朵,當場觀眾一片嘩然。而後這件事被炒得沸沸揚揚,盡人皆知。卡塞爾便突發奇想,為他所屬的特爾尼公司設計了耳朵巧克力,這種巧克力吸引了大量的消費者,也為特爾尼帶來了大量的利潤。

誰不想嚐嚐咬壞別人耳朵的滋味呢?尤其這種巧克力酷似霍利菲爾德的耳朵。卡塞爾這種超乎尋常的商業洞察力,給他贏來了3000萬的年薪。

猶太商人做事學問啟示作為商人,如果你永遠對自己所要的感興趣,別人不會對你所要的感興趣。因此,如果你想生意獲得成交的話,你就要了解對方所想要的,談論他所要的,並教他怎樣去獲得。

名牌產品高價出售猶太商人做事學問要訣商品可以薄利多銷,也可以厚利少銷,這是一門經商的藝術。如今市場上的人們都喜歡與眾不同的名牌產品,而這些名牌產品,靠的是價格來培養的。名牌產品在營銷中采用高額定價法,能夠鞏固名牌的高貴地位,保持特優的身價,維護其至高無上的優勢,當然也賺取超額利潤。

在美國洛杉磯市,有個生產經營珠寶手飾的猶太商人特爾曼開設的精品店,門麵不大,生意也不怎麼興隆。為了搞好生意,特爾曼專門聘請的高級設計師,經過精心設計的世界最新流行款式的手飾首次上市銷售。他對這一產品寄托了很大的希望,企盼一舉改變自己經營不景氣的狀況。為此,他投入了100萬美元的資金,首批生產了1000件,成本為500美元,基於打開市場的需要,他采取了低額訂價策略,把每件定為800美元,這在手飾定價中算是比較低的了。特爾曼心想,憑著新穎的款式和低廉的價格,今天一定會開門大吉,發個利市。

特爾曼親自出陣指揮,大張旗鼓地叫賣了半個月,購買者卻寥寥無幾。急昏了頭的特爾曼鐵下一條心來,每件下降50美元銷售,又呼天喊地叫賣了半個月,購買者卻仍不見多。向來不服輸的特爾曼,這時也顧不得那麼多了,幹脆大甩賣吧,每件200美元,工本費都不要了,實行賠本清倉,但仍然沒有幾個人願意光顧。

徹底絕望的特爾曼自認命該倒黴,索性也不再降價和叫賣了,他讓人在店前掛出“本店銷售世界最新款式手飾,每件500美元”

的廣告牌,至於能否銷售出去,隻好聽天由命了。在繁華的鬧市中,有這麼便宜的東西,也可真少見。希望顧客們可憐一把。誰知,廣告牌一掛出,陸陸續續來了不少購買者,興致盎然地挑選起來。站在一旁的特爾曼這回可傻了,呆若木雞地立在一旁。原來,他的店員一時粗心大意,在500後多加了個0,這樣每件500美元就變成了5000美元了,價格一下子高出10倍,購買者反倒一擁而上,不一會兒的功夫,倒還真賣出了七八件,並且隨後的銷售狀況是越來越好,生意空前的興隆。一個月過去了,特爾曼的1000件手飾已經全部銷售一空。差點血本全無的特爾曼,轉瞬之間發了橫財,高興得他不亦樂乎。

特爾曼的世界最新款式的手飾精品,主要銷售對象是那些愛趕時髦的年青人。他們的購買心理特點是講究商品的高檔次、高質量和時髦新穎。對手飾的需求不僅講求時新,而且講求派頭,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和愛美之心。雖然,特爾曼的手飾款式新穎,但因為開始定價太低,他們便誤以為價低則質次,穿到身上有失體麵;當後來價格抬高10倍時,他們便以為價高而貨真,因而踴躍購買。

可見,經商時要多動腦筋,抓住客戶的心理來運作是一條發財的捷經。

猶太商人做事學問啟示物美價廉、薄利多銷,是一種有效的競爭手段,也符合一般消費者普遍心理特點的定價策略,但這種定價方法並非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奏效。對於那些講究商品高檔次和高質量的顧客,則要走高品味高價位的經銷策略。

不放過多賺1美元的機會猶太商人做事學問要訣大海之所以成為汪洋,是由於一點一滴的積聚;大富翁也是從一點一滴做起,積少成多的。當然,實行積少成多的過程中,還要具有堅韌不拔的意誌和紮紮實實、埋頭苦幹的精神。

世界屈指可數的建築業巨子中,猶太人比達·吉威特,就是靠積少成多的方法成為億萬富翁的。

吉威特公司的經營內容,鮮為人知,因為吉威特往往這麼回答訪問者的問題:“即使公司非常著名,它所承建的工程不見得就能相對地增加。有關本公司的經營內容,無可奉告。”

但是,這位65歲的猶太富翁,不僅稱霸於建築業界,同時在煤礦、畜牧、保險、出版、電視公司甚至新聞界,也廣泛地大展宏圖,獲取了巨大的利潤,這是各界人士共知並予以承認的。

身為大企業家的吉威特,其成功的關鍵就在於他那獨特的經營哲學,也就是他常說的:“倘若可以多賺1美元,隻要有這種機會,我絕對不放棄。”然而,僅以此為例,還不足以說明吉威特的一切,我們還要從各方麵來認識吉威特這個人。

吉威特是一位完全靠自己力量成功的代表,這多少有點保守。譬如,他為什麼要經營金融公司?其主要目的是要使自己所有的子公司的資金周轉及業務往來,由自己的公司來經辦,不肯讓其他行業去“賺”這筆錢。這樣經營的結果,一方麵可以保證自己公司金融上的自主性,不受製於他人;另一方麵又可以趁此經營金融公司,在金融業插上一腳,的確一舉兩得,處處得利。

再以他創辦保險公司為例,凡是屬於吉威特轄下的從業人員,其健康保險、壽命保險以及各子公司的業務保險等,無不歸自己的保險公司承辦。如此一來,不僅“肥水不流外人田”,對外營業方麵亦可撈上一筆,的的確確是合算之舉。吉威特建築公司所使用的土木機械,同樣是向屬下的利斯公司租賃,並支付使用費及租金。總之,依據吉威特的經營哲學,任何錢都要自己賺,同時使公司的業務蒸蒸日上,他那家建築公司可獲得更大的利潤。

一般說來,承建一項工程,合同額的利潤率平均是20%,但吉威特卻有辦法確保30%的利潤。而且,吉威特對於工程費的投標,總是比其他公司低,這也早有定論。

譬如,他向美國原子能委員會所承包的俄亥俄州濃縮燃料工廠的建設工程,合同額是7.98億美元。然而,吉威特不僅使完工日期比合同規定的縮短半年以上,還使工程費用比合同金額低2.6億美元。

在“即使是1美元也要賺”的經營哲學下,吉威特仍然沒忘掉顧客的利益,處處以顧客為重。在這種情況下,應該賺的他還是賺了,而且還樹立了卓越的信譽。

有人認為吉威特在建築業界的成功,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合理而科學的投標法。他對一項工程的投標,事前必定做周詳的科學方法估計,絕不用“經驗”來臆測,以免遭受失敗或損失。

例如在內華達州的運河與儲水池建設工程招標上。投標會議在市內一家飯店中舉行,這次除吉威特外,還有10多家公司參與。

投標的前一天,其他10多家建築單位到達了。可是這家飯店所有的客房早已被先來的顧客占去,使他們找不到可住的房間。這些顧客全是吉威特帶來的建築工程人員,飯店的房間幾乎全被他們包去。

在投標時,不管中標與否,隻要認為是必要的,吉威特一定率領有關的工程師去參加。許多人認為吉威特中標的價格是十分公道的,那麼從他慎重其事的做法來看,這種評價十分正確。

中標後訂立了合同,吉威特的關心便轉向另一件事,那就是如何降低比中標基準額更低的成本並依照合同質量的規定,完成這項工程。

吉威特雖然處在注重經驗的土木工程界,但他對於工程管理、成本管理完全采取科學的管理方法。譬如電子計算機就是他時時運用的工具之一。整個工程日程表,幾乎完全依據電子計算機而製定。土木建築業界中,利用了電子計算機的人,恐怕要數吉威特是第一個了。

由於利用了電子計算機,使每件工程之間的銜接十分緊密。當一項工程完工而轉移到另一項工程,人員和器材能夠很快地遷移,使新工程能如期開工。

這種借助科學方法推動工程進度的做法,對於成本具有極密切的關係,也就是說把成本降到最低限度。

吉威特所以能比其他同行在各方麵多賺1美元或2美元的利潤,恐怕都是這樣得來的,並非因偷工減料而獲得的。

猶太商人做事學問啟示在商場角逐中,有時要“見小利不動,見小患不避”,但切不可疏忽大意。如果小的較量屬於戰略中的一個環節,就要每利必爭,每戰必勝。許多猶太商人就是依靠積少成多的戰略,最後成為超級富豪的。

敢於爭奪市場,又要善於開辟市場猶太商人做事學問要訣企業的經營,既要敢於爭奪市場,又要善於開辟市場。在一個競爭對手集中的地方奮力搏殺,能夠獲取一席之地,實屬不易。如果轉換思路,避開激烈的較量,去一個新的地方開辟市場,也許會輕鬆便捷地取得成效。

猶太人認為,在眾多的經商之路中,與眾不同才是高明的成功者。善於抓住財富的人,就懂得往人少的地方去,如果某個地方隻有你一個人,那豈不是意味著這裏所有的財富都隻是屬於你一個人嗎?

哈默出身於一個普通猶太移民的家庭,23歲時哈默決定去蘇聯經商。

哈默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是因為他從報刊上讀到了有關新聞。他對正受到斑疹傷寒和饑荒侵襲的蘇聯人民深表同情,當時誰也不敢去蘇聯,但哈默興高采烈地開始準備這次旅行。

他買下了一座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留下的野戰醫院,裝備了必需的醫藥品和器械,又買了一輛救護車,就開始出發。

他要去的這個國家早已與大多數西方人隔絕,因此在他們看來,這次旅行簡直像月球探險。這樣,哈默以23歲的小小年紀,踏上了一條獨特人生道路,它不僅從根本上改變了他的生活,而且也對其他人的生活帶來很大影響。

哈默到蘇聯的第一印象是:

“人們看來都是衣衫襤褸,幾乎沒有人穿襪子或鞋子,孩子們則是光著腳;沒有一個人臉上有笑容,一個個都顯得既肮髒,又沮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