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在朋友身上找財路(3 / 3)

美蘭·杜莎的這個辦法已經把批評巧妙地進行了轉換,使對方毫無覺察。在下次會議,那位美容顧問侃侃而談,她分析了以前運用了幾個成功的原則和技巧,激起了其他美容顧問的工作興趣和熱情,使她們獲得了有益的啟示。最關鍵的是,那位美容顧問通過這次演講,重新找到了自己,恢複了對工作的興趣和自信。

美蘭·杜莎的成功給後人留下了許多有益的啟示,特別是她那巧妙的批評技巧,讓每一個從事管理的人讚歎不已。

猶太商人做事學問啟示沒有人喜歡聽批評的言語,如果你直接批評別人,隻會引起強烈反對,倒不如換一種方法。通常,人們喜歡聽讚美之詞,因而在你批評別人之前,不妨先讚揚對方的長處,然後再說一些令人不痛快的批評之詞,這樣你的批評更容易讓對方接受。

捐資公益做善事,聲名永存猶太商人做事學問要訣樂於做善事,實際上也是一種生意經。“沒有社會的發展,就不可能有商業的繁榮。對於一個公司來說,參與社會發展比單純追求經濟利益更為重要。通過把自己和整個社會的利益和需要聯係起來,從而擴大公司的影響和知名度,反過來促進本公司的產品銷售。”

《塔木德》上說:“與眾人為善,聲名永存。”縱觀眾多猶太巨商的成功曆程,也許大家都會注意到,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舉措,即在發財致富中,注重慷慨解囊做各種善事和公益事業。當然,猶太商人熱心捐錢辦公益事業,歸根到底是一種營銷策略,為企業提高知名度,擴大影響,博取消費者的好感,起到重大作用,對企業鞏固已占有市場及今後擴大市場占有率會產生作用。

俄國猶太銀行家金茲堡家族從1840年創立第一家銀行起,經過幾十年的經營,在俄國開設了多家分行,並與西歐金融界建立了廣泛的業務關係,發展成為俄國最大的金融集團,其家族成員成為世界知名的大富豪。金茲堡家族像其他猶太富豪一樣,在其發跡過程中做了大量的慈善工作。他在獲得俄國沙皇的同意下,在彼得堡建立了第二家猶太會堂;1863年,他又出資建立俄國猶太人教育普及協會;用他在俄國南部的莊園收入建立猶太農村定居點。金茲堡家族第二代繼續把慈善工作做下去,曾把其擁有的在當時歐洲最大的圖書館捐贈給耶路撒冷猶太公共圖書館。

美國猶太商人施特勞斯,他從商店記賬員開始,步步升遷,最後成為美國最大的百貨公司之一的總經理,20世紀30年代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巨富。在他事業成功的過程中,他也做了大量的慈善活動。除了關心公司職工的福利外,他曾多次到紐約貧民窟察訪,捐資興建牛奶消毒站;並先後在美國36個城市給嬰幼兒分發消毒牛奶;到1920年止,他捐資在美國和國外建立了297個施奶站;他還資助建設公共衛生事業,1909年在美國新澤西州建立了第一個兒童結核病防治所;1911年,他到巴勒斯坦訪問,決定將他1/3的資產用於該地興建牛奶站、醫院、學校、工廠,為猶太移民提供各項服務。

美國的菲利浦-莫裏斯公司是一家熱衷於讚助事業的有名公司,這家公司是美國500家大公司之一,是生產“世界銷量第一”的“萬寶路”香煙和食品、飲料的跨國公司。總部設在紐約,生意遍及五大洲,年營業額超過百億美元,其雇員多達114000人。

菲利浦-莫裏斯公司長期以來把讚助作為一種有效的推銷術,它每年都製訂有讚助計劃,撥出大量財力和人力支持世界各國的一些文化事業活動。它所讚助的範圍很廣,包括美術、音樂、舞蹈、戲劇。

以生產香煙和食品的公司每年花上千萬美元的巨款去讚助與本公司經營的產品毫不相幹的事情,眼光短淺的人認為這是白費錢或愚蠢之舉,而菲利浦-莫裏斯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哈米什·馬克斯韋爾卻認為:“我們作為社會的一員,除了像其他公司一樣生產產品,提供勞務和就業機會,向政府納稅,為股東增加利潤外,我們還懂得社會的其他需要。為此,我們準備履行和我們公司的地位相適應的義務,為社會福利做出貢獻。”他還進一步解釋說:“沒有社會的發展,就不可能有商業的繁榮。對於一個公司來說,參與社會發展比單純追求經濟利益更為重要。作為菲利浦-莫裏斯公司的人,我們一直在探索創造性思想。我們想通過我們作為法人團體的努力使這種探索方式生動、活潑一些。這樣使我們的雇員們意識到他們是在一個有促進力的環境裏工作,可以使他們以及我們與之打交道的其他人都以和菲利浦-莫裏斯公司合作為榮。”

該公司就是通過把自己和整個社會的利益和需要聯係起來,通過讚助文化事業密切了公司與社會的關係,從而擴大公司的影響和知名度,反過來促進本公司的產品銷售。事實證明確實起到了這兩方麵的作用。如“萬寶路”香煙在泰國市場原來是沒有銷路的,自從它讚助了“大都會環球歌劇使者”在泰國和東南亞巡回演出以後,逐漸就打開了該國的市場,真是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

上述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猶太商人如此樂於做善事,實際上也是一種生意經。他們大量的捐資為所在地興辦公益事業,會贏得當地政府的好感,對開展各種經營十分有利。有些猶太富商由於對所在國的公益事業有重大義舉,獲得了國王的封爵,如羅斯查爾德家族有人被英王授予勳爵爵位。有些猶太商人還獲得當地政府給予優惠條件開發房地產、礦山、修建鐵路等,賺錢的路子得到拓寬。

猶太商人的經商策略把“以善為本”作為一項重要內容,除了與其民族的曆史背景有關外,也是一種促銷好辦法。猶太商人明白這個道理,在一切經營活動中,與人為善,把人與人的關係處理好,是他們成功與致富的秘訣。

猶太商人做事學問啟示金錢隻是人們用來豐富自己和他人生活的工具。給予對於財富本身是至關重要的,要與別人分享你的財富,讓更多的人受到幫助。

養成熱情主動地幫助他人的習慣猶太商人做事學問要訣成功的人都把幫助別人當作一種習慣。因為,他樂於幫助別人,善於幫助別人,習慣於幫助別人,一旦他有需求的時候,別人會主動來幫助他。

猶太人認為,熱情地幫助別人,不僅能夠影響別人,更能夠改善雙方之間的關係。

社會上的所有人都需要別人的幫助,然而,許多人不希望幫助別人,也不喜歡幫助別人。可是,成功的人都把幫助別人當作一種習慣。因為,他樂於幫助別人,善於幫助別人,習慣於幫助別人,一旦他有需求的時候,別人會主動來幫助他。

喬伊斯在美國的律師事務所剛開業時,連一台複印機都買不起。移民潮一浪接一浪湧進美國時,他接了許多移民的案子,常常深更半夜被喚到移民局的拘留所領人。他開一輛破舊的車,在小鎮間奔波。多年的媳婦終於熬成了婆,電話線換成了4條,擴大了業務,處處受到禮遇。

天有不測風雲,一念之差,喬伊斯將資產投資股票而幾乎虧盡,更不巧的是,歲末年初,移民法又再次修改,職業移民名額削減,頓時門庭冷落,幾乎要關門大吉。

正在此時,喬伊斯收到了一家公司總裁寫來的信,信中說:願意將公司30%的股權轉讓給他,並聘他為公司和其他兩家分公司的終身法人代理。他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喬伊斯找上門去。“還記得我嗎?”總裁是個40開外的波蘭裔中年人。

喬伊斯搖搖頭,總裁微微一笑,從碩大的辦公桌的抽屜裏拿出一張皺巴巴的5美元彙票,上麵夾的名片,印著喬伊斯律師的地址、電話。對於這件事,他實在想不起來了。

“10年前,在移民局……”總裁開口了,“我在排隊辦理上卡,人非常多,我們在那裏擁擠和爭吵。排到我時,移民局已經快關門了。當時,我不知道工卡的申請費用漲了5美元,移民局不收個人支票,我身上正好一美元都沒有了,如果我再拿不到工卡,雇主就會另雇他人了。這時,老天在幫忙,你從身後遞了5美元上來,我要你留下地址,好把錢還給你,你就給了我這張名片。”

喬伊斯也漸漸回憶起來了,但是仍將信將疑地問:“後來呢?”

總裁繼續道:“後來我就在這家公司工作,很快我就發明了兩個專利。我到公司上班後的第一天就想把這張彙票寄出,但是,一直沒有。我單槍匹馬來到美國闖天下,經曆了許多冷遇和磨難。這5美元改變了我對人生的態度,所以,才不能隨隨便便就寄出這張彙票……”

喬伊斯做夢也沒有想到,多年前的小小善舉竟然獲得了這樣的善果,僅僅5美元改變了兩個人的命運。

去熱情地幫助別人吧!熱情能夠增強你的人格魅力,助人一定會得到好的回報。敞開心扉,走出狹隘自我,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分享快樂。

猶太商人做事學問啟示要獲得真正成功的人際關係,就隻能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與他人交往。以這樣的方式去幫助他人,他人才會感到真正的溫暖。如果帶著個人的目的去幫助他人,隻能得逞一時,終將失掉人心。

控製好爭強鬥勝的個性猶太商人做事學問要訣爭強好勝的個性如果控製得好的話,可以幫助一個人在人生的路上永葆充足的動力。如果你想贏得友誼,就必須學會控製衝動。首先控製你自己,然後你才能控製別人。控製衝動的簡單技巧是:按理智判斷行事,克服追求一時感情滿足的本能願望。

《塔木德》上說:“如果你很有自己的個性和思想,不會輕易同意他人的觀點,更不願向別人屈服,喜歡與人辯論,總是在麵紅耳赤的爭吵中贏得勝利,那麼,最終的結局是朋友漸漸地都遠離了你。”

猶太商人認為,爭強好勝的個性特點如果控製得好的話,可以幫助一個人在人生的路上永葆充足的動力。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麵性,爭強好勝也不例外,如果不能對它加以有效地控製的話,它也很可能會成為影響我們正確發展的一項弱點,成為我們得罪別人的罪惡之源。

正如明智的本傑明·富蘭克林所說的:“如果你老是抬杠、反駁,也許偶爾能獲勝,但那隻是空洞的勝利,因為你永遠得不到對方的好感。”因此,你自己要衡量一下,你是寧願要一種表麵上的勝利,還是要別人對你的好感?

猶太人認為,爭強好勝不可能消除誤會,隻有靠技巧、協調、寬容,才能消除誤會。在談論中。你可能有理,但要想在爭論中改變別人的主意,你一切都是徒勞。“靠爭強好勝的辯論不可能使無知的人服氣。”這是威爾遜總統任內的財政部長威廉·麥肯羅以多年政治生涯獲得的經驗。

拿破侖的家務總管康斯坦在《拿破侖私生活拾遺》中寫到,他常和約瑟芬打台球:“雖然我的技術不錯,我總是讓她贏,這樣她就非常高興。”我們可從康斯坦的話裏得到一個經驗:讓我們的顧客、朋友、丈夫、妻子在瑣碎的爭論上贏過我們。

林肯有一次斥責一位和他人發生激烈爭吵的青年軍官,他說:“任何決心有所成就的人,決不會在私人爭執上耗時間,爭執的後果,不是他所能承擔得起的。而後果包括發脾氣、失去自製。要在跟別人擁有相等權利的事物上,多讓步一點;而那些顯然是你對的事情,就讓得少一點。與其跟狗爭道,被它咬一口,不如讓它先走。因為,就算宰了它,也治不好你的咬傷。”

有位愛爾蘭人名叫歐·哈裏,聽過卡耐基的課。他受的教育不多,可是很愛抬杠。他當過人家的汽車司機,後來因為推銷卡車並不成功,來求助於卡耐基。

聽了幾個簡單的問題,卡耐基就發現他老是跟顧客爭辯。如果對方挑剔他的車子,他立刻會漲紅臉大聲強辯。

歐·哈裏承認,他在口頭上贏得了不少的辯論,但並沒能贏得顧客。他後來對卡耐基說:“在走出人家的辦公室時我總是對自己說,我總算整了那混蛋一次。我的確整了他一次,可是我什麼都沒能賣給他。”

卡耐基的第一個難題不在於怎樣教歐·哈裏說話,而著手要做的是訓練他如何自製,避免爭強好勝。

歐·哈裏後來成了紐約懷德汽車公司的明星推銷員。他是怎麼成功的?這是他的說法:

“如果我現在走進顧客的辦公室,而對方說:‘什麼?懷德卡車?不好!你要送我我都不要,我要的是何賽的卡車。’我會說:‘老兄,何賽的貨色的確不錯,買他們的卡車絕錯不了,何賽的車是優良產品。’這樣他就無話可說了,沒有抬杠的餘地。如果他說何賽的車子最好,我說沒錯,他隻有住嘴了。他總不能在我同意他的看法後,還說一下午的‘何賽車子最好’。我們接著不再談何賽,而我就開始介紹懷德的優點。當年若是聽到他那種話,我早就氣得臉一陣紅一陣白了,我就會挑何賽的錯,而我越挑剔別的車子不好,對方就越說它好。爭辯越激烈,對方就越喜歡我競爭對手的產品。現在回憶起來,真不知道過去是怎麼幹推銷的!以往我花了不少時間在抬杠上,現在我守口如瓶了,果然有效。”

爭強好勝的人大多容易衝動。如果你想贏得友誼,就必須學會控製衝動。首先控製你自己,然後你才能控製別人。控製自己的衝動不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因為我們每個人心中永遠存在著理智與感情的鬥爭。控製衝動的全部內容是:按理智判斷行事,克服追求一時感情滿足的本能願望。一個真正具有控製衝動能力的人,即使在情緒非常激動時,也是能夠做到這一點的。

猶太商人做事學問啟示適當張揚你的個性,但不要過於爭強好勝。在與人交往時,爭強好勝會使我們不夠冷靜和機智,引發無意義的爭執。你要具備控製衝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