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經商必須要守住底線(1 / 3)

猶太商人做事學問六:誠實守信,靈活運用法律經商必須要守住底線。猶太人認為經商必須遵守規則才能保障自己的財富安全。守合同就是守法律,合同是買賣雙方簽訂的法律文件,違反合同規定,對買賣雙方會產生嚴重後果。猶太人信任合同,一旦訂立了合同他們就一定執行,正是這種守法的意識使他們無往不勝。

你要想成為一流的商人,必須在最容易獲利的時候守住自己的底線。

誠實無欺是商人的立足之本猶太商人做事學問要訣商人要有著良好的商業信譽,講商業道德,經營的都是質量上乘的商品,貨真價實,誠實無欺,這樣才能夠在商界的立足。

猶太人向來以“上帝的先民”而自居,恥於做“一次性”的買賣,他們有重信守約的習慣。猶太商人是在四鄰歧視的眼光注視下,發展到今日這種擁有輝煌的地位的,他們從本民族幾千年流動不止的生存狀態與商業活動的規律中,領悟出了誠信才是真正的經商之道。

美國麵包大王、猶太人凱瑟琳·克拉克,宣稱她自己的麵包是市場上最新鮮的食品,為了取信於消費者,她在包裝上特別注明了烘製日期,保證絕不賣存放超過了3天的麵包。

凱瑟琳認為,吃的東西,新鮮度是最重要的條件。隻要在消費者心目中樹立起良好信譽,自己的麵包就是不同於別人的麵包,也就成功了一半。針對經銷商方麵的問題,凱瑟琳實行了一套新辦法。由公司派人把烘燒好的麵包用車直接送給經銷商,按地區排了一個循環表,每3天送一次,同時把經銷店沒賣完的麵包收回,如果有的店不到3天就把存貨賣完了,可以隨時用電話通知,馬上就送貨上門。

這樣的方法,麻煩了自己,方便了經銷商,但卻使自己的原則“超過3天不賣”得以堅持實行,保證了上市麵包的新鮮。並以此嚴格要求自己的職工,命運終於賜給她一次戲劇性的宣傳機會。

一年秋天,一場大洪水導致了麵包的緊缺。凱瑟琳公司的外勤人員由於沒有接到特別的指示,照常按循環表出外到各經銷店送剛烘製出來的新鮮麵包和回收超過期限的麵包。

一天,運貨員乘車從幾家偏僻商店回收了一批過期麵包。返程途中,停在人口稠密區的一家經銷店前,立刻被一群搶購麵包者包圍住了,提出要購買車上的麵包。

運貨員解釋麵包是過期的,不能賣給大家,反而被誤解為想囤積居奇,人越圍越多,幾個記者也加入其中。

運貨員被逼無奈,隻得解釋道:“各位先生,各位女士,請相信我,我決不是想囤貨投機而不肯賣,實在是我們規定得太嚴了。車上的麵包全是過期的,如果凱瑟琳知道我把過期的麵包賣給顧客,我就會被開除。因此請大家原諒。”

由於大家迫切需要麵包,這車麵包最後還是在雙方的“默契”下,很快被“強買”一空。

幾家新聞記者將獲得的這一獨家新聞著力渲染,成了轟動一時的報道。凱瑟琳公司的麵包新鮮,誠實無欺,給消費者留下無比深刻的印象。

凱瑟琳這種經商之道使她隻用了短短十幾年功夫,就把一個家庭式的小麵包店完全變為現代化大企業,每年的營業額從2萬多美元猛增到400萬美元,躋身於美國富翁之列。

猶太商人做事學問啟示誠信是經商之本,要想成為一流的商人,必須把誠信擺在心頭。經商的大忌是輕諾寡信,亂開空頭支票。

每一次生意都要保持警惕猶太商人做事學問要訣對每一次生意都重視有加,這樣做,起碼有兩大好處:其一是不會因為自己對對方的先入之見而掉以輕心,相反,可以有足夠的戒備防止對方可能的一切手腳。其二是可以保證自己第一次辛辛苦苦爭取得到的贏利,不至於在第二次生意中為顧念前情而做出的讓步所斷送。

猶太人認為經商是以利益為先,因此不能感情用事。猶太人的經商法則有不少初看之下毫不起眼,細細推敲下來,卻足以發人深思。“重視每一次生意”,就是這樣的一條重要的法則,它包含了猶太人豐富的處世經驗和智慧。

要說明這個道理,我們先看一下一個故事。

有一天,日本商人小泉三郎請一位猶太畫家拉法德上銀座的飯館吃飯。賓主坐定之後,拉法德乘等菜之際,取出紙筆,給坐在邊上談笑風生的飯館女主人畫起速寫來。

不一會兒,速寫畫好了。拉法德遞給小泉三郎看,果然不錯,畫得形神皆具。小泉三郎連聲讚歎道:“太棒了,太棒了。”

聽到朋友的奉承,拉法德便轉過身來,麵對著他,又在紙上勾畫起來,還不時向他伸出左手,豎起大拇指。通常,畫家在估計人的各部位比例時,都用這種簡易方法。

小泉三郎一見拉法德的這副架勢,知道這回是在給他畫速寫了。雖然因為麵對麵坐著,看不見他畫得如何,但還是一本正經擺好了姿勢讓他畫。

小泉三郎一動不動地坐著,眼看著拉法德一會兒在紙上勾畫,一會兒又向他豎起拇指,足足坐了10分鍾。“好了,畫完了。”拉法德停下筆來,說道。

聽到這話,小泉三郎鬆了一口氣,迫不及待地欠身過去,一看,不禁大吃一驚。原來拉法德畫的根本不是小泉三郎,而是他自己左手大拇指的速寫。

小泉三郎連羞帶惱地說:“我特意擺好姿勢,你……你卻捉弄人。”

拉法德卻笑著對他說:“我聽說你做生意很精明,所以才故意考察你一下。你也不問別人畫什麼,就以為是在畫自己,還擺好了姿勢。單從這一點來看,你同猶太商人相比,還差得遠啦。”

到這時,小泉三郎才如夢方醒,明白過來自己錯在什麼地方:看見畫家第一次畫了女主人,第二次又麵對著自己,就以為一定是在畫自己了。

你看,正是基於對類似於這位日本商人所犯的錯誤,猶太商人才對每一次生意都重視有加,這樣做,起碼有兩大好處:

其一是不會像日本商人那樣,因為自己對對方的先入之見而掉以輕心,相反,可以有足夠的戒備防止對方可能的一切手腳。

其二是可以保證自己第一次辛辛苦苦爭取得到的贏利,不至於在第二次生意中為顧念前情而做出的讓步所斷送。生意畢竟是生意,容不得“溫情脈脈”,否則第一次就沒有必要斤斤計較。

這兩條好處這麼寫白了放在麵前,看上去實在平淡得很。但猶太商人深知,由於它們作用的是人的潛意識層麵,往往在人們的漫不經心中被忽略了,先人之見的厲害之處在於會使人都想不到去糾正它。直到事情結果出來了,大失所望甚至絕望之餘,人們才不無懊悔地察覺自己的疏忽。

在今日社會上發生的諸多合同詐騙案中,有很多“善良的人們”就是因為單憑一張熟人甚至僅僅一麵之交的熟人的麵子或者一次小小的“成功”而上了別人的圈套。這些人難道不應該把“重視每一次生意”作為自己經商活動中的座右銘嗎?

猶太商人做事學問啟示商海風雲變幻莫測,作為一名商人時刻都要考慮各種不利情形。因此,每次生意都不可存有先入之見,都要小心謹慎,以防上當。

合同是與神簽訂的契約猶太商人做事學問要訣一旦簽訂合同就要承擔自己的責任,不管發生任何困難,也絕不毀約。生意經的精髓在於合同。當然也要求簽約對方嚴格履行合同,不容許對合同有不嚴謹和寬容。

猶太人的經商史,可以說是一部有關契約的簽訂和履行的曆史。猶太人之所以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他們一旦簽訂了契約就一定執行,即使有再大的困難和風險也要自己承擔。

猶太人信任契約,相信簽約的對方也一定會嚴格執行。因為他們深信:“我們的存在,是履行和神簽訂的契約。”他們之所以不毀約,是認為契約是和神的簽約,約不可毀約。

所以,猶太人一旦簽訂就要承擔自己的責任,在猶太商人中,根本就不會有“不履行債務”這句話。

那麼猶太商人在實際經營中是如何信守合約的呢?有個小故事可見一斑:

有一個猶太老板和雇工訂了契約,規定雇工為老板工作,每一周發一次工資,但工資不是現金,而是工人從附近的一家商店裏購買與工資等價的物品,然後由商店老板結清賬目領取現款。

過了一周,工人氣呼呼地跑到老板跟前說:“商店老板說,不給現款就不能拿東西。所以,還是請你付給我們現款吧。”

過一會兒,商店老板又跑來結賬了,說:“貴處的工人已經取走了這些東西,請付錢吧。”

老板一聽,給弄糊塗了,反複進行調查,但雙方各執一辭,又誰也不能證明對方說謊,而毫無憑證。結果,隻好由老板發了兩份開銷。因為惟有他同時向雙方做了許諾,而商店老板和該雇員並沒有雇傭關係。

你看,猶太商人由於普遍重信守約,相互間做生意時經常連合同也不需要,口頭的允諾已有足夠的約束力,因為“神聽得見”。猶太商人首先意識到的是守約本身這一義務,而不是守某項合約的義務。

猶太人都十分守約。隻要和他們簽訂了契約,你就不會有任何的後顧之憂了。在這樣的商業大背景下,猶太人對於不履行契約的人,嚴格追究責任,毫不客氣地要求對方賠償損失;對於不遵守契約的猶太人,他們會義無反顧地把他驅出猶太人商界,讓他永遠背負一生的罵名。

由於各個國家對契約的重視程度不一樣,所以猶太人在與人做生意、打交道時,總是小心謹慎,因為他們對對方不了解,不清楚對方是否會守約,所以他們開始不太信任對方。尤其是第二次與不守約的人交往時,猶太人根本不會相信所簽訂的契約。因此,在與猶太人交往中,要想博得猶太人的信任,第一件重要的事便是遵守契約,無論發生了什麼突變,無論在任何特殊的環境之下,都要毫無餘地地做到這點,否則你便是枉費心機,因為猶太人絕不會信任一個對他們的“神”不敬的人。

猶太人在簽合同時,向來善於討價還價,這正說明了他們對合同的重視,否則也就沒必要那麼認真了。訂約時,一切尚未決定,商量的餘地大得很,接不接受全由自定。而合同一旦簽訂,由自己決定的東西,全成了決定自己的東西,哪怕再吃虧,也得認真去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