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學會把時機貨幣化(3 / 3)

像吉姆這樣抓住機會或行動的人,不得不令人佩服。現代社會商業競爭異常激烈,為求得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各路能人無不使出渾身解數。不少聰明人靈機一動,發財招數便不斷麵世。

猶太商人做事學問啟示能夠抓住機會的人,下決心時十分果決,而且在執行過程中決不輕易更改決定,不管外界環境如何惡劣,他都堅守決定。這樣的人不僅能夠搶占先機,而且還能創造出越來越多的機會。

隻要值得敢用血本去下賭注猶太商人做事學問要訣開創性的工作總是充滿著風險,要敢於冒險,在風險麵前毫不畏懼,勇於開拓,追求平常人不敢追求的目標,取得常人所永遠無法取得的成就。當然,冒險不等於莽撞,在冒險中需有謹慎的態度。有了謹慎的態度,跌的跤必定會少一些。

猶太人認為,風險和利潤的大小往往是成正比的,巨大的風險能帶來巨大的效益。要想有卓越的結果,就要敢冒風險。

敢於冒險,敢作敢為,是成功商人的重要性格特征,也是成功者的性格特征。開創性的工作總是充滿著風險,隻有敢於冒險的人,才能在風險麵前毫不畏懼,敢於開拓道路,敢於追求平常人不敢追求的目標,也才有可能取得常人所永遠無法取得的成就。

美國但維爾市的百貨業巨子、猶太人約翰·甘布士就是一個敢於冒險、善於冒險,並最終獲得巨大成就的勇士。

有一次,但維爾地方經濟蕭條,不少工廠和商店紛紛倒閉,被迫賤價拋售自己堆積如山的存貨,價錢低到1美金可以買到100雙襪子了。

那時,約翰·甘布士還是一家織造廠的小技師。他馬上把自己積蓄的錢用於收購低價貨物,人們見到他這股傻勁,都公然嘲笑他是個蠢才!

約翰·甘布士對別人的嘲笑漠然置之,依舊收購各工廠拋售的貨物,並租了一個很大的貨倉來貯貨。

他妻子勸他,不要把這些別人廉價拋售的東西購入,因為他們曆年積蓄下來的錢數量有限,而且是準備用做子女教養費的。如果此舉血本無歸,那麼後果便不堪設想。

對於妻子憂心忡忡的勸告,甘布士笑過後又安慰她道:“3個月以後,我們就可以靠這些廉價貨物發大財。”

然而,嚴峻的經濟形勢使得甘布士的話似乎兌現不了。過了10多天後,那些工廠賤價拋售也找不到買主了,便把所有存貨用車運走燒掉,以此穩定市場上的物價。

太太看到別人已經在焚燒貨物,不由得焦急萬分,抱怨起甘布士。對於妻子的抱怨,甘布士則一言不發,隻是忙於考察市場的狀況變化。

終於,越來越嚴重惡化的經濟狀況迫使美國政府采取了緊急行動,設法開始穩定但維爾地方的物價,並且大力支持那裏的廠商複業。這時,但維爾地方因焚燒的貨物過多,存貨欠缺,物價一天天飛漲。約翰·甘布士便開始有計劃地把自己庫存的大量貨物拋售出去,從而賺了一大筆錢。在他決定拋售貨物時,他妻子又勸告他暫時不忙把貨物出售,因為物價還在一天一天飛漲。

他平靜地說:“是拋售的時候了,再拖延一段時間,就會後悔莫及。”

果然,甘布士的存貨剛剛售完,物價便跌了下來。他的妻子對他的遠見欽佩不已。後來,甘布士用這筆賺來的錢,開設了5家百貨商店,由此走上了發達之路。如今,甘布士已是全美舉足輕重的商業巨子了。

可見,在風險麵前膽怯的人,不敢去做前人未做過的事,不敢去攀登前人未曾攀登過的高峰,當然也不會體驗到冒險的刺激與成功的喜悅,結果隻能是永遠也不會有什麼作為,甚至被時代所拋棄。

當然,冒險不等於莽撞,在冒險中需有謹慎的態度。有了謹慎的態度,跌的跤必定會少一些。但若是過分謹慎,在複雜多變的現代社會,處處謹小慎微,就會嚇得不敢行動,從而錯失良機。

“隻要值得,不惜血本也要冒險。”這是猶太人哈默的座右銘和生意經;人無我有,人棄我取,使他在激烈競爭的商戰中立於不敗之地。也正因如此,他才最終成為美國的“石油巨人”。

年,58歲的哈默購買了西方石油公司,開始大做石油生意。石油是最能賺大錢的行業,也正因為最能賺錢,所以競爭尤為激烈。初涉石油領域的哈默要建立起自己的石油王國,無疑麵臨著極大的競爭風險。首先碰到的是油源問題。1960年石油產量占美國總產量38%得德克薩斯州,已被幾家大石油公司壟斷,哈默無法插手;沙特阿拉伯是美國埃克森石油公司的天下,哈默難以染指……如何解決油源問題呢?1960年,當花費了l000萬美元勘探基金而毫無結果時,哈默再一次冒險地接受一位青年地質學家的建議:舊金山以東一片被德士古石油公司放棄的地區,可能蘊藏著豐富的天然氣,並建議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把它租下來。哈默又千方百計從各方麵籌集了一大筆錢,投入了這一冒險的投資。

當鑽到860英尺(262米)深時,終於鑽出了加利福尼亞州的第二大天然氣田,估計價值在2億美元以上。

你看,冒險和成功常常是相伴在一起的,冒險的價值不僅僅是它可以把握機會,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行動本身同樣可以創造出機會。瞅準行情,大膽下注,財富便會滾滾而來。

猶太商人做事學問啟示生意的成功,常常屬於那些敢於抓住時機、敢於冒險的人。有些人很聰明,對不測因素和風險看得太清楚了,不敢冒一點險,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實際上,如果能從風險的轉化和準備上進行謀劃,則風險並不可怕,利用好它就是事業成功的捷徑。

經商要具備很強的投機意識猶太商人做事學問要訣經商與其說是做生意倒不如說是投機,生存本身也需要有很強的投機意識。每一項投資行為所帶來的利潤與其風險是呈正比的,高利潤的背後必然是高風險。所以說投機本身是一種智慧和膽量的經商行為。

猶太人認為,每一項投資行為所帶來的利潤與其風險是呈正比的,高利潤的背後必然是高風險。所以說投機本身是一種智慧和膽量的經商行為。

猶太商人曆來負有一個投機家的名聲。猶太人善於投機、敢於投機也與他們經商時的積極樂觀態度有很大的關係。猶太民族曆經劫難,但在看待事物的發展趨勢時,卻常抱樂觀的態度,並采取相應的行動。而事實是,無論經商還是做什麼,樂觀者總要多點機會,投中的次數也更多些。

確實,猶太商人長時期不是在做生意而是在投機,就是他們的生存本身也需要有很強的投機意識。有不少時候,猶太商人確實靠準確地投這種機而得以發跡。

上海猶太富商哈同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投機高手。

在上海的經商中,哈同是靠經營“兩土”起家的,這“兩土”一為土地,一為煙土。土地和煙土在舊上海是兩樣利潤豐厚的大宗商品。煙土的利潤正常情況下為30%左右,而上海的土地則利潤更高,從1865年到1933年,平均上漲2570倍。不過,當時上海外商做這兩宗生意的多的是,而像哈同這樣一文不名的窮小子而成百萬富翁的,即使在精明的上海猶太人中也僅此一個。這不能不歸之於他的善於投機。

哈同從進到沙遜洋行供職,手頭略有結餘之時起,就放起高利貸來。以後職位高了,薪水也高了,加上高利貸利滾利,手頭資金多了之後,便開始涉足房地產。1883年,中法戰爭全麵爆發後,法國軍隊分海、陸兩路進攻中國。這種情況下,上海租界,特別是法國租界內的外國僑民,非常恐慌,紛紛外逃。

老沙遜洋行的老板,麵對這樣一片混亂狀況,也慌了手腳,在外逃與滯留之間猶豫不決,一時不知如何是好。哈同這時已擔任該洋行的地產部主管之職,見此便向老板獻策。

哈同提出,緊張局勢不會持續多長時間,上海的市麵很快就會重新繁榮,現在人心不定,地價暴跌,倒反是低價購進地皮的大好機會,所以他勸老板大批購買地皮,多造房屋。

老板接受了哈同的意見,照此辦理。中外商人見老沙遜洋行的這番舉動,也漸漸定下心來。不久,中法戰爭結束,法國殖民勢力進一步滲入中國領土,這不僅使原來遷出租界的人流返了回來,而且浙江、福建等地又有許多人移居上海,進入租界。這樣一來,房地產價格連連猛漲,老沙遜洋行僅這段時間裏的房地產獲利就高達500萬兩銀子。而哈同自己也通過這期間低價購進的地產價格猛漲,而一下子成了百萬富翁。

年,哈同的鴉片生意也麵臨這樣的一次投機機會。該年1月1日,英國政府同意與清政府的外務部訂立一項試辦禁煙的協約,規定“印度鴉片輸入中國額,以最近五年(1901—1905)平均額51000箱為準。自光緒三十四年起(1908年),每年遞減十分之一,以十年絕滅”。同時,清政府在國內履行禁令,上海道台貼出布告,要求城廂煙館,無論大小,在六個月內閉歇。還照會各租界領事,要求協同查禁關閉租界內的煙館。一時間禁煙聲浪迭起,清政府似乎動起真格了。

在這樣的形勢下,上海的一些鴉片商深恐累及自己其他生意,紛紛拋出鴉片,使鴉片的大盤價格一下子跌了十幾道。

但這時的哈同卻無視禁令,不僅將自己的100多箱(約1萬多斤)鴉片壓住不放,還將客戶存放在他銀行中的100多萬兩銀子全部用來收購低價鴉片。

沒有多久,清王朝的禁煙令在列強的幹擾下,實際成為了一紙空文,聲勢浩大的禁煙運動有頭無尾,不了了之。原先紛紛打烊的煙館,又像雨後蘑菇一樣到處出現,而這時市場上的鴉片奇缺,急不可耐的煙民紛紛擁進租界來過一過癮。租界內的鴉片需要量急劇增加,價格隨行就市,一路瘋漲,最行俏的印度煙土的價格幾乎同黃金相等。

僅僅這一次,哈同在煙土上就取得了幾百萬兩銀子的暴利。

哈同的這兩次投機,主要靠的是他靈敏的政治嗅覺。他知道在當時國際政治格局下,清王朝不可能真有多大的作為,所以才敢於在別人看來不好的形勢下,他堅持看好,並乘機低價購進,結果又讓他成功了。

猶太商人做事學問啟示經商就要敢於投機,而不敢投機就可能失去機會。但是,投機不是不切實際的蠻幹,在大膽果斷的行動背後都必有深謀遠慮,必有細心的籌劃和安排。隻有智勇相結合,精於計算,因利而動,才能獲取最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