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倚天長歎失桑園(2 / 2)

沙俄侵略者在侵略這片國土時,大肆屠殺中國人民,其製造的“海蘭泡大屠殺”和“江東六十四屯慘案”尤為殘忍。

海蘭泡,原名孟家屯,位於我國黑龍江北岸,被俄國割占後改名為布拉戈維申斯克(意為“報喜城”)。1900年7月15日,海蘭泡俄軍突然封鎖黑龍江江麵,17日,強令居於沿岸的數千名中國居民和商人聚集江邊。然後令士兵手持刀斧,大肆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民眾。除當場死亡者外,傷輕者被迫投江溺死,“骸骨漂溢,蔽滿江洋”,僅數十人遊至對岸,幸免於難,共五千多中國人民被俄軍屠殺。

江東六十四屯,位於我國黑龍江左岸,因曆史上曾有六十四個中國居民村屯而得名。1900年7月17日,俄軍製造海蘭泡慘案以後,比鄰的六十四屯滿、漢等各族中國居民聞訊後紛紛逃離家園,號哭於江邊。璦琿副都統鳳翔部為保護屯民過江,於17日即派兵渡江,擊退俄軍,並出動水師和商人船隻,“晝夜接渡”,最終使屯民五千餘人在俄軍大隊襲來之前安全過江。此後,俄軍大肆燒殺,於18日在博多屯至精奇裏江口一帶屠殺了一千多中國人民。各屯的房屋被焚燒一空,前後遇難人數達二千餘人,沙俄從此長期占領我國的江東六十四屯。對此,列寧說:“沙皇政府在中國的政策是一種犯罪政策。”他們“殺人放火,把村莊燒光,把老百姓驅入黑龍江中活活淹死,槍殺和刺死手無寸鐵的居民和他們的妻子兒女”。

簡評:

《璦琿條約》的簽訂震驚了整個世界,各國的曆史學家為防止在自己祖國出現類似的領土淪陷悲劇,紛紛將《璦琿條約》寫進本國學生教材——《世界曆史》教科書,教育本國青年以中國的《璦琿條約》為戒,努力學習,發奮圖強,建設祖國,永保祖國領土的完整。

曾遭受過沙皇俄國的侵略和蹂躪的中國人民更加懂得《璦琿條約》這一震驚世界的不平等條約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的作用。1975年9月新中國建成的璦琿曆史陳列館,始終把喚醒國人的憂患意識、教育國人發奮圖強作為基礎工程來抓,下大氣力向參觀者講述祖國領土完整的重要性,又用中俄平等的《尼布楚條約》來反襯《璦琿條約》這一中國近代史上最慘痛的領土悲劇,使觀眾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富強才能保國,落後必然挨打,激勵人們奮發圖強振興中華。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