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是作者乘船南下,經過浙東台州境內的金鼇山時所作。當時四明山已落入元軍之手,天台山存亡未卜,作者心憂如焚。這首詩就是作者其時焦慮心情的反映。
金鼇山在台州界,高宗皇帝曾艤舟於此。寺藏禦書。四明既陷,不知天台存亡。憂心如搗,見於此詩。
厄運一百日,危機九十遭。孤蹤脫虎口,薄命付鴻毛。
漠漠長淮路,茫茫巨海濤。驚魂猶未定,消息問金鼇。
序言的意思是:金鼇山在台州境內,當年高宗皇帝曾在此停泊過船。山上的寺廟裏至今還藏著他的禦書。四明山失陷後,天台山不知怎麼樣了。我憂傷的心情,於此詩可見一斑。金鼇山:在象山港附近。高宗:即宋高宗趙構。艤:船靠岸。四明:四明山。天台:天台山。均在浙東。搗:用木棒打擊。
厄運一百日,危機九十遭——厄運:艱難困苦的遭遇。一百日:作者自從德祐二年正月二十日赴皋亭山議和被拘留,至今閏三月下旬,正好一百天左右。這兩句是說:自被元軍拘留以來,遭遇艱難困苦已有一百天,其間大大小小的磨難有九十多次。
孤蹤脫虎口,薄命付鴻毛——孤蹤:偷偷的行蹤。鴻毛:這裏是容易喪生的意思。《漢書·司馬遷傳》:“人固有一死,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這兩句是說:我們偷偷地逃離元兵的拘留,經曆了種種生命冒險。
漠漠長淮路,茫茫巨海濤——漠漠:寂寞、孤單。這裏是無援無助的意思。茫茫:失意的樣子。這兩句是對以前艱難的回憶與概括,意思是:寂寞地逃亡在江淮之地,到處布滿殺機;失望地行駛在大海上,到處是艱難辛酸。
驚魂猶未定,消息問金鼇——問金鼇:到金鼇山寺廟裏去問卜。這兩句是說:直到現在還心有餘悸,對於前途,還不知如何,隻得到金鼇山寺廟裏問卜去。
這首詩,作為作者抗元愛國經曆的一個記錄,為我們提供了作者南下途中焦灼的心靈狀態資料,是文天祥“傳史”內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詩歌從時間、空間兩個方麵回顧、概括了自皋亭山議和以來的種種艱難曆程與生死冒險。最後兩句交代驚魂未定而未來又難以預料。孤臣內心沉痛,社稷飄搖之中,千載而下,讀來仍讓人感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