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節 平原十八日(1 / 2)

“十八日”為作者原題,是指元至元十六年九月十八日。此日,作者被押北上到達平原,即今山東平原縣。詩歌歌頌了唐代平原太守顏真卿,在安史之亂中麵對強敵堅強不屈的英勇精神,鞭撻了亂臣賊子誤國殃民的醜惡行徑,是結合自己身世的有感而發之作。

平原太守顏真卿,長安天子不知名。

一朝漁陽動鼙鼓,大河以北無堅城。

公家兄弟奮戈起,一十七郡連夏盟。

賊聞失色分兵還,不敢長驅入鹹京。

明皇父子將兩狩,由是靈武起義兵。

唐家再造李郭力,若論牽製公威靈。

哀哉常山慘鉤舌,心歸朝廷氣不懾。

崎嶇坎坷不得誌,出入四朝老忠節。

當年幸脫安祿山,白首竟陷李希烈。

希烈安能遽殺公?宰相盧杞欺日月。

亂臣賊子歸何處?茫茫煙草中原土。

公死於今六百年,忠精赫赫雷行天。

平原太守顏真卿,長安天子不知名——顏真卿:字清臣,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擅長書法。曆仕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天寶末,宰相楊國忠惡真卿直言,出為平原太守。“長安”句:安祿山之變,唐玄宗聽說河北諸郡多失陷,歎息道:“河北二十四郡,豈無一忠義之士乎?”後來聽說顏真卿堅守平原,大喜曰:“朕不識顏真卿形狀何如,所為得如此!”這兩句是說:唐朝時平原郡太守顏真卿默默無聞,京城的皇帝根本不知道他是誰。

一朝漁陽動鼙鼓,大河以北無堅城——漁陽:唐代郡名,今河北薊(jì)縣、平穀縣一帶。天寶十四載(755)冬,安祿山在此起兵叛唐,即“安史之亂”。鼙(pí)鼓:戰鼓。白居易《長恨歌》:“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大河:指黃河。這兩句是說:安祿山在漁陽興兵反叛時,叛軍風卷殘雲,黃河以北,沒有可以堅守的城池。

公家兄弟奮戈起,一十七郡連夏盟——公家兄弟:指顏真卿及其堂兄顏杲(ɡǎo)卿。杲卿時為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安史之亂中真卿派人約杲卿同時起兵討伐安祿山。奮戈:拿起武器。“一十七”句:顏真卿聯絡杲卿,杲卿派遣崔安石等聯絡河北諸郡,結果河北二十四郡中有十七郡響應杲卿號召。連夏盟:連盟支持唐朝的意思。夏:中國。這裏指唐朝。這兩句是說:顏真卿和他的族兄杲卿奮起反抗,與河北十七郡聯盟保衛唐朝。

賊聞失色分兵還,不敢長驅入鹹京——鹹京:今陝西鹹陽,秦時都城,這裏指代唐都長安。這兩句是說:安祿山聽說顏氏兄弟與河北十七郡聯盟,大驚失色,立刻從前方分兵回救,不敢立馬進攻長安門戶潼關。

明皇父子將兩狩,由是靈武起義兵——明皇父子:指唐玄宗(又稱“明皇”)李隆基和太子李亨(即後來的唐肅宗)。狩(shòu):古代稱冬季打獵為狩。皇帝外出巡行各地叫“巡狩”,皇帝被迫外出也諱稱“狩”。這句中的“兩狩”就是對明皇父子西逃的委婉說法。天寶十五載(756)六月初九日,潼關失守,唐明皇父子逃奔西蜀。“由是”句:在逃奔蜀地的路上,太子李亨沒有入蜀,而是北上,於天寶十五載七月十三日,在靈武(今屬寧夏)即皇帝位,招兵平叛。這兩句是說:唐玄宗父子西逃蜀地,後來太子李亨在靈武即皇帝位,招兵討逆。

唐家再造李郭力,若論牽製公威靈——唐家再造:即“再造唐家”的倒文。意思是平定安史之亂,保住了唐朝江山社稷。李郭:李光弼和郭子儀。二人在平定安史之亂過程中,功勳卓著,論為第一。唐肅宗在慰勞郭子儀時說:“雖吾之國家,實由卿再造。”威靈:聲威。這兩句是說:平定安史之亂,江山再造全靠李光弼、郭子儀二位的力量,但要論牽製叛軍,還是靠你的軍威。

哀哉常山慘鉤舌,心歸朝廷氣不懾——“哀哉”句:安史之亂中,安祿山派史思明攻常山。顏杲卿苦戰六晝夜,糧盡彈絕,城陷被擒。杲卿被送至洛陽見祿山時,大罵祿山,安祿山大怒,準備縛杲卿於天津橋柱而剮之。杲卿仍罵不絕口。祿山鉤斷杲卿的舌頭,問杲卿:“複能罵否?”杲卿在含糊的罵聲中氣絕。懾(shè):恐怕,害怕。這兩句是說:顏杲卿被安祿山鉤舌剮肉而死,真令人痛心,他一心向著朝廷,無所畏懼。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