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閑雲連草樹,回首旌旗明滅——“南浦”句:王勃《滕王閣》詩:“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明滅:忽明忽暗,時隱時現。這兩句是說:南昌上空悠悠白雲與樹木相連,回憶以前這裏軍旗隱約,抗元鬥爭不斷。
三十年來,十年一過,空有星星發——“三十”兩句:作者於宋理宗開慶元年(1259)送弟文璧赴京,取道鄱陽湖,這是第一次過南康軍;宋度宗鹹淳五年(1269)十一月,作者知寧國府,由鄱陽湖入長江至宣州,這是第二次過南康軍;第三次便是這次,在元至元十六年(1279),所以說“三十年來,十年一過”。星星:形容頭發斑白。這三句是說:這三十年來,每隔十年都經過南康軍一次,如今已是頭上白發點點。
夜深愁聽,胡笳吹徹寒月——胡笳:管樂器,從外族傳入中原,故稱“胡茄”。此處指元軍中的樂聲。這兩句是說:聽到元軍中傳來的樂聲,令人憂愁含恨;夜深人靜,隻剩下一輪寒月映照在水麵上。
這首詞作者注明是和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詞韻而作。其實除韻腳外還有很多方麵可以對比著看:首先謀篇布局一樣,兩詞都是上片寫景,下片抒情;其次,詞總體情感類型一樣,都哀婉惆悵,隻不過蘇軾詞哀歎的是個人的困頓不遇而文山詞哀歎的是家國興亡。也就是詩人劉熙載在《藝概》中所評說的有“風雨如晦,雞雞不已之意”。當然,說上片狀景、下片抒情隻是概括論之。就文山詞而論,上片對廬山、長江、嵐翠晴空、孤峰老嶂等的描寫自不必說,但其中作者對家國淪喪的悲哀之情亦溢於言表。特別是“孤”“老”兩字,著筆無意,滋情濃厚。下片以抒情為主,但情由境生,境由景成。“河傾鬥落”、“南浦閑雲連草樹”、“寒月”都是很精致的抒情意象。這種情景交融,意境渾成的詞風頗得五代、宋初詞人手法。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語》中說:“文文山詞,風骨甚高,亦有境界,遠在聖與、叔夏、公謹(宋代詞人王沂孫,字聖與;張炎,字叔夏;周密,字公謹)諸公之上。”所謂“亦有境界”雲雲,應該就是指這一方麵而言。
詞創作到宋代,有一顯著特征就是好隱括乃至直接挪用前人詩句、詞句,是非姑且不論,就這首詞而言,它的語句來源主要有三個方麵:即王勃詩句,如“地靈”、“人傑”、“南浦”、“閑雲”等;杜詩,如“回首旌旗明滅”等;蘇詞,如“波翻雪”、“星星發”等。但這些不防礙作者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總體上說,這首詞感情充沛真摯,愛國主題顯豁,與作者愛國詩篇的風格有相通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