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論宜分天下為四鎮奏(3 / 3)

〔46〕方且:副詞,正要。量:判斷。

〔47〕廟堂:朝廷。指授:指意,意向。

〔48〕遊談:交遊敘談。

〔49〕劘(mó):這裏是討論的意思。

〔50〕於傳有之:記載史實的古書上有這麼一條。傳:記載史實的古書。

〔51〕斯:指代能否“以人心為本”。

〔52〕殄(tiǎn):滅絕,斷絕。

〔53〕以此眾戰,孰能禦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此處套用《左傳·僖公四年》中的現成句子。

〔54〕推車必行:意思是說大家齊心協力,一同把事辦成。

〔55〕宮中與府中:皇室與相府。

〔56〕閫(kǔn)內與閫外:在朝廷的兵府與統兵在外的將帥。閫:這裏指朝廷。

〔57〕貿亂:混亂。《漢書·董仲書傳》:“廉恥貿亂,賢不肖混淆,未得其真。”

〔58〕覘(chān):窺視。

〔59〕悱(fěi):想說而說不出。

〔60〕裴度有言:裴度立下的誓言。《新唐書·裴度傳》:“(裴度)入對延英(殿),曰:‘主憂臣辱,義在必死。賊未授首,臣無還期!’帝壯之,為流涕。”裴度,唐憲宗時任宰相,元和間平淮西之亂時立了大功。

〔61〕承宗斂手削地:唐節度使王承宗反叛,元和十二年,裴度率軍討吳元濟,承宗懼,獻德、棣二州,並納質子。斂手:縮手,不敢胡作非為。削地:這裏是獻地的意思。

〔62〕韓弘輿疾討賊:韓弘抱病率軍討伐逆賊。韓弘:唐大將,授淮西諸軍行軍都統,曾抱病率兵討淮西,後封許國公。輿疾:抱病登車。

〔63〕國家懲五季之亂,削除藩鎮:宋代統一天下後,鑒於唐後期及五代藩鎮割據、天下大亂的教訓,解除石守信、王審琦、王彥超等地方兵權,以加強中央集權。懲:鑒於。五季:指唐滅亡後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

〔64〕尾大之弊:即尾大不掉之弊,尾巴太大了就不好擺動,比喻下屬勢力太大,不聽指揮,這裏比喻藩鎮勢力強大,中央政權難以控製。

〔65〕浸弱:慢慢變弱。浸:副詞,逐漸的意思。

〔66〕坐:因為。

〔67〕陸沉:國土淪喪。《晉書·桓溫傳》:“遂使神州陸沉,百年丘墟。”

〔68〕今不幸長江失險,戎馬馳於近郊:德祐元年正月元軍渡江,渡江後,分三路長驅直入,逼近臨安。戎馬,指元軍騎兵。

〔69〕“淠(pì)彼涇舟,徒楫之”:語出《詩經·大雅·棫(yù)樸》。意思是:船在水中行走,靠的是大夥齊心協力劃動船槳。淠,船行的樣子。,眾多的意思。

〔70〕傳:諺語,傳說。

〔71〕“大樹將顛,非一繩所維”:大樹要倒下,一根繩子是拉不住的。意思是說,挽救時局要靠大家齊心協力。

〔72〕“臣嚐妄謂”句:作者曾在《己未上皇帝書》中提出:“今日之事,惟有略仿方鎮遺規,分地立守,為可以紓(shū)禍。”並提出了具體的分鎮禦敵方案。

〔73〕閫於長沙:在長沙建立大本營。閫:建立據點。

〔74〕豫章:今江西南昌。

〔75〕江東:長江下遊以南地區。《史記·項羽本記》:“江東已定,急引兵西擊秦。”番陽:即鄱陽。番:同“鄱”。

〔76〕維揚:今江蘇揚州。

〔77〕蘄、黃:蘄州與黃州。蘄州:今湖北蘄春。黃州:今湖北黃岡。

〔78〕日夜以圖之:日夜伺機打擊敵人。

〔79〕伺間:乘機。

〔80〕隻輪不返:形容把對方消滅得幹幹淨淨。《公羊傳·僖公三十三年》:“匹馬隻輪無返者。”

〔81〕河南盡為晉可也:就像當年東晉那樣,收複黃河以南諸地歸晉。東晉安帝義熙五年(409)、十二年(416),劉裕曾兩次統率晉軍北伐,先後滅掉南燕、後秦,收複洛陽、長安等地。

〔82〕而何日蹙國百裏之憂:哪裏會有每天失去國土百裏的憂患呢?蹙:減縮。

〔83〕睿慈:指當時主政的太皇太後謝氏。

〔84〕督幕分司:在外指揮作戰。幕:幕府,將帥在外臨時設置作為府署的營帳。

〔85〕盡瘁一麵:獨擋一麵,死而後已。

〔86〕勉效尺寸:努力作出功績。尺寸:尺寸之功。

〔87〕先帝:指宋理宗趙昀。

〔88〕以白丘墓:對著祖宗墳墓陳述自己的功績。意思是對得起列祖列宗。丘墓:祖宗墳墓。司馬遷《報任安書》:“亦何麵目複上父母之丘墓乎?”

這雖是一封奏疏,但並沒有多少禮節客套的話語;也並不是作泛泛空談,而是一篇內容充實、氣勢奔放、開闔自如的政論文。文章一開頭就把眼下事關社稷江山存亡的問題擺出來,有“透渡之禍”、“元奸專國”、“民命如綴”三個方麵,可謂單刀直入。緊接著提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第一是“以人心為本”,第二是“分天下為四鎮,而都督統禦於中”。作者在論證方案時正反對比、縱橫照應,不僅分析其可能性,還給出具體的操作過程,絲絲入扣,流露出作者卓絕的洞察力與深刻的曆史觀。作者“以人心為本”的興國指導思想,尤其具有積極的曆史意義。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