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文山觀大水記(2 / 3)

〔2〕道:取道。

〔3〕一江橫其前:一條江水橫流在“天圖畫”前麵。江:指作者家鄉的富川江,屬於贛江支流。

〔4〕盡一嶺:走完一座山嶺。

〔5〕亭接堤二千尺:亭離堤壩有兩千尺的距離。接:接近。

〔6〕而止焉:在銀灣停了下來。焉:方位代詞,指代銀灣。

〔7〕此文山濱江一直之大概也:這就是文山靠江邊一帶的大致情況。濱:水邊。一直:一帶。

〔8〕戊辰歲:指宋度宗鹹淳四年(1268)。

〔9〕禁廬:宮廷。

〔10〕徜徉(chánɡyánɡ):逍遙;安閑自在。

〔11〕蓋開山至是兩年餘矣:作者鹹淳元年四月,罷官後回鄉開辟文山。鹹淳四年正月再次罷官。

〔12〕報者:來報告大水的人。

〔13〕杜伯揚:作者友人,未詳。

〔14〕蕭敬夫:宋詩人,號秋屋。有詩集《秋屋稿》傳世。

〔15〕以大學試:因為要參加太學考試。大學:太學。宋代設太學,考試合格入太學者,稱太學生。

〔16〕輒呼馬戒車:立即招呼仆人牽馬備車。戒:準備好。《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戒爾車乘,敬爾君事。”

〔17〕轟豗震蕩而不可禦:洪水衝擊,聲勢浩大,不可抵擋。轟豗(hōnɡhuī):形容聲音很大。禦:抵擋,防禦。

〔18〕側目:因為害怕而不敢正視。

〔19〕秧畦菜隴:秧田菜園。畦(qí):田地。隴:田埂。

〔20〕洲故垤然隆起:先前洲是高高隆起的,像個土堆。洲:水中陸地。故:先前,這裏指大水之前。垤(dié):土堆,小丘。

〔21〕本:量詞,指草木的株、棵。

〔22〕“及水”兩句:立在水中的鬆樹,歪歪斜斜,搖晃不止,作欲倒不倒之狀。跛(bǒ)曳:搖晃不正的樣子。偃蹇(yǎnjiǎn):高聳的樣子。

〔23〕坐而麵上遊:坐下來,朝上遊看。

〔24〕如建瓴千萬丈:就像從千萬丈高的地方向下倒水一樣。建:通(jiǎn),傾倒。瓴(línɡ):盛水的陶製容器。

〔25〕舊浮出水:先前露出水麵。

〔26〕候:察看。

〔27〕“前是”句:當初在這個地方建造亭子,是因為這個地方是山水回旋曲折的交會之處。是:是處,這個地方。會:交接的地方。

〔28〕“乃不知”三句:沒想到在亭子上放眼東西望去,大水可以一覽無餘。

〔29〕“故自今”兩句:所以在今天來看,銀灣是觀看大水的絕好地方。

〔30〕賦唐律一章:作一首律詩。賦:作詩。唐律:即律體詩,因律體詩在唐代成熟,故雲。一章:一首。

〔31〕“縱其”三句:盡詩歌的最大表達容量,盡我們最大的努力,來表現大水之壯觀於萬一。這裏三個“其”字所指代的內容不一樣,第一個“其”指代律詩,第二個“其”指代我們三人,第三個“其”指代大水。

〔32〕“風雨”兩句:這兩句詩以及下文杜伯揚、蕭敬夫的詩句都是用來描寫大水如何壯觀的。作者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大水之壯觀,好像是三峽移到這裏來了;水聲之大,就像是雷霆把大山一辟為二。擘(bò):分開。杜伯揚兩句詩的意思是:水聲之大,讓人相信雷霆真是從地底下出來的;江水壯闊,莫非不是天河從天上翻倒下來了?古人認為雷生地中,《易·複卦》:“雷在地中,複。”河漢:銀河。蕭敬夫兩句詩的意思是:水聲之大,好像是八麵來風吹翻了地下的雷穴;大水波濤翻滾,就像千萬天兵所騎白色戰馬的馬鬃在飄揚。八風:八方來風。《呂氏春秋·有始》:“何謂八風?東北曰炎風,東方曰滔風,東南曰熏風,南方曰巨風,西南曰淒風,西方曰亞(liú)風,西北曰厲風,北方曰寒風。”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