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是沒有思維能力的,因此胎兒是什麼也學不會的,那麼胎教還有什麼意義呢?許多人以為胎教就是教育胎兒,或者說讓胎兒接受教育。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所謂胎教裨上是給胎兒創造一種更加良好的發育環境,使胎兒的神經係統發育的更加完善。
胎兒發育5個月以後才開始出現對外界“刺激”的神經反應。孕婦撫摸腹部,或在孕婦腹部放置小型收音機,播放優雅動聽的音樂,胎兒會出現心率加快,胎動次數增多等反應。這些接受優雅動聽音樂“刺激”的胎兒,其中樞神經係統發育比較快而完善。根據婦產科醫生的研究,接受過胎教的嬰兒,在出生後的前6個月內,比未接受過胎教的嬰兒發育的快一些,如果出生後繼續讓嬰兒聽悅耳的音樂,並接受母親的撫愛,其身體整體發育水平和反應智力的微笑,語言方麵明顯高於未接受過胎教的嬰兒。如果出生後停止胎教時的“刺激”內容,那麼胎教所產生的作用會逐漸消失。
婦產科醫生認為,胎教對胎兒發育是有好處的。孕婦應該在懷孕後期開始進行胎教,早期胎教沒有任何作用。一般從孕後6個月時,孕婦要經常撫摸腹部,與胎兒進行“交流”,在腹部播放悅耳動聽的音樂。待孕婦分娩後,讓嬰兒繼續聽胎兒期所聽過的音樂,一直持續到嬰兒6—8個月齡,這樣可以保持胎教的作用,使嬰兒全身發育更加完善,為嬰兒的將來獲得較高的智商和健壯的體魄打下基礎。
華文化可謂源遠流長,而胎教文化應是其中一枝奇葩,散發著它獨特的芬芳。文化具有傳承性和延續性,這些特征正是我們了解它的渠道。今人的某些做法有古人的印跡,而古人的行為中亦有遠古初民的孑遺。我們也正可以順藤摸瓜、追本溯源,更加透徹地理解某一文化現象。基於這樣的考慮,我們可以通過胎教這一文化載體身上所蓄含的文化意蘊來觸摸一下古人的思想特點及其思維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