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做一個不撒謊的好孩子(1 / 2)

誠實是美德。說謊的兒童必然會受到別人的卑視與不信任,與社會環境格格不入,不相適應。這類兒童內心經常出現種種矛盾,如恐懼、不安、自卑、孤僻、逆反、對抗等。他們本身也是很痛苦的。如何來培養孩子誠實的性格呢?

孩子撒謊的原因:

一、幼稚的說謊。

2、3歲的幼兒,由於認知水平和語言能力的局限,對以發生的事情表述不準確,或著對事物的歸屬概念模糊,處於無意會造成許多“說謊”的假象。我班的小凡3歲生日那天,爸爸給她買了一個生日蛋糕,是隔3天,小凡告訴外婆,昨天爸爸給她買了個大蛋糕。又如有些獨生子女習慣一切玩具、食品都歸自己所有,他們缺乏歸屬概念,家長又不注意教育孩子“不是自家的東西不能拿回家”,致使這些孩子有時會悄悄地把自己喜歡的幼兒園或小朋友的玩具放入自己的口袋,當別人向他索取時,還會打哭大嚷“這是我的!”對這樣的孩子,隻要分清“時間”與“所有權”的概念就可以了。

二、滿足願望的說謊。

4歲左右的幼兒能比較誇大其辭,有時會用虛構的言辭來抬高自己,得到一種虛榮心的滿足,或者用幻想的語句作為未能實現願望的補償,作為克製和掩飾自己失望心理的手段。例如,兩個孩子在一起玩,一個孩子拿出一個天線寶寶,另一個孩子也想玩一下,但遭到拒絕。這時,他會說,“我家有一個比你更大的天線寶寶”。還繪形繪色地講述誰買的、在哪買的、怎麼好玩等等,其實這一切都是虛構的。還有一個孩子講起祖母給他買的蛋形玩具,拿出來展示時,大家都很羨慕。這時,久已盼望鄉下祖母來訪的小強,忽然說“我婆婆昨天晚上來了,她帶來了一隻大母雞,一窩小雞,還有許多雞蛋,我拿米喂小雞吃,真好玩。”可是當教師問及小強媽時,才知道其實沒有來。這種與想象、願望有關的說謊具有自我陶醉的特點,是孩子獲得象征性、代償性的滿足,然而這究竟不是真實的。對於種類情況,我們應該幫助孩子區分想象與真實,防止養成說話浮誇,以騙人取樂的習慣。

三、模仿成人行為的結果。

成人有兩類說謊:一是為應付某種生活情景而不得已為之的,如某人得了不治之症,卻對高齡老母隱瞞病情。這對一個學前兒童來講,是很難理解的。成人自己說謊,卻要求孩子別說謊,這會造成孩子心理上失去平衡,行為上失去標準,時間長了,孩子也會模仿著說謊。二是父母對孩子言而無信,也會造成孩子說謊。如有些父母經常漫不經心地向該子許下諾言,事後又沒兌現,使孩子感到父母是在欺騙自己,於是他也欺騙父母或別人。

四、害怕心理導致說謊。

恐懼和焦慮是個體在某種情境中,感受強烈的外界刺激或危機迫近時引起的不安全感和壓抑緊張心理。例如,有些幼兒害怕遭受體罰、害怕失去愛撫、害怕可怕的威嚇,為消除、緩解這種恐懼與焦慮的心態,也會說謊。特別是麵對一些性格粗暴、態度儼然的成人,幼兒往往不敢承認過失行為,支吾說謊。有的幼兒由於好動、好奇而損壞物品、打破了器皿,都推諉說是大風刮的、是小貓碰倒的。也有的幼兒因害怕或順從成人而盲目招認自己沒犯的過失,例如小欣父母親洗菜時,把手機隨手放到水池邊,晚上到處找不到。懷疑是小欣拿去玩了,聲色俱厲的把女兒叫來查問。小欣十分慌亂,先是否認,母親一怒就承認是自己拿的,追問下落時回答不出,盤問再三,說是丟到屋外了。小欣母親誤以為真,嚴厲處罰女兒後,第二天卻發現是自己放在切菜板旁的。問女兒為什麼要說謊,女兒什麼也回答不出,急得隻是哭。這說明成人在教育幼兒要誠實的同時,必須和幼兒保持相互信任、相互友好的關係,使幼兒敢於說真話、敢於承擔改正錯誤行為的責任。即使幼兒說了慌,也要耐心擺事實,講危害,使幼兒痛悔前非,真正認識錯誤,而不是一味追求口頭表態和肉體懲罰。

五、因羨慕別人而說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