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任務≠創造結果
戰爭是殘酷的,其結局往往決定著一方的命運,藏獒同狼群的戰爭也是如此,藏獒知道,不是狼死就是自己和主人的存活,因此,它們一旦參戰,心願隻有一個:打贏!隻有贏得勝利,主人的生命和財務才會獲得安定,主人和自己才能得以安居樂業。這從另一個側麵反映了藏獒的堅守品質。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藏獒擁有如此強大的戰鬥力的原因:“結果”是大家共同的追求,在奔向結果的道路上,很少有人會喊累,很少有人會計較自己得到了什麼,很少有人會念叨“我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因為所要的結果是一致的,成員具有不知疲倦、不畏艱辛的拚勁,工作執行得完美到位也就不足為奇。
工作中,老板關心的不是出現了什麼問題,應當怎樣去解決;他們關注的隻是問題有沒有得到解決,有沒有一個確定的結果。在這裏,很多人有一個思想上的誤區,認為自己隻要完成了老板交代的任務,就是創造了業績,得到了結果。實際上並不是這樣,任務隻是結果的一個外在形式,它不僅不能代表結果,有時還會成為我們工作中的托詞和障礙。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必須要明白一個基本的不等式:完成任務≠創造結果。
領導讓小劉去買書,小劉先到第一家書店,書店老板說:“剛賣完。”之後他又去了第二家書店,營業人員說已經去進貨了,要隔幾天才有。小劉又去了第三家書店,這家書店根本沒有賣的。
快到中午了,小劉隻好回公司,見到領導後,小劉說:“跑了三家書店,快累死了,都沒有,過幾天我再去看看!”領導看著滿頭大汗的小劉,欲言又止……
買書是任務,買到書是結果,小劉去實踐任務,去沒有得到結果,也就是說,他有了苦勞,卻沒有功勞。而公司要靠結果生存,靠功勞的疊加來強大,沒有結果,一切都是空談。其實,要結果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難,隻要動一下腦筋,就可以想到許多好主意,如小劉買書,至少有三種方法可以保證他完成任務,拿到結果。
方法一:打電話給書店,確定哪一家書店有這本書,再去購買。
方法二:上網查找這本書的信息,向網上書店訂購或直接聯係出版社郵購。
方法三:到圖書館查是否有這本書,如果有,就問領導願不願花錢複印。
這三種方法都可以保證小劉得到書,但他沒有這樣做,就因為小劉沒有將“任務”和“結果”分清楚,隻停留在完成任務(去買書)的階段,而沒有考慮結果(買到書)。而且他的頭腦中也沒有“結果思維”,不了解執行的最終目的是要一個好的結果。
我們經常聽到某些人講:“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苦勞固然使人感動,但是在市場經濟體製下,隻有那些為企業創造實實在在業績的人才能夠贏得公司的青睞,才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
強者隻為結果堅守,以結果為念,是指對他人的承諾,在限定時間內給出一個結果。它不是交差,而是要完成任務;不是做事,而是要創造價值。一個企業有沒有追求結果的精神,工作狀態會截然不同。有結果意識的,會請纓任務、創造任務、分享任務、下達任務、執行任務、完成任務;沒有結果意識的,那就是推卸責任、製造麻煩、扯皮任務、推給上司、拖延時間、不了了之。通過這個比較,可以看出以結果為取向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執行文化,是一種源自內心的價值觀,它所傳達的理念,能夠使工作者的思維模式發生巨大轉變,從而使整個團隊執行力高效提升。
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要關注結果,沒有結果,一切等於空談。如果一個企業不追求利潤這個“結果”,這個企業肯定會垮掉。如果一個人做每件事情都是以完成“任務”為原則,那麼這個人可能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耗費自己的一生。
不管你的能力如何,工作是否努力,想在公司裏成長、發展、實現自己的目標,你就需要交出過硬的業績。隻要你能創造業績,不管在什麼公司,你都能得到老板的器重,得到晉升的機會,因為業績是公司發展的決定性條件。業績至上,結果至上,我們要在頭腦中埋下“功勞意識”,向執行過程要結果,帶著結果來複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