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危難之處顯身手,逆境之中見忠誠(1)(3 / 3)

用了整整5年的時間,達爾文的冒險換來了成功的喜悅——《物種起源》一書終於誕生。無疑,這是一條艱難的成功之路,它需要勇氣,需要“敢為天下先”的精神。

丹麥著名哲學家愷郭爾說過:“冒險就要擔憂發愁,但是,不冒險就會失落自己。”這話頗有道理。在冒險的經曆中,你或許會發現,風險常常是與機遇之神結伴同行的,也就是說,我們必須要有一種冒險精神,才能夠抓住成功的機遇。如果沒有這種冒險精神,即使機遇出現了,我們也抓不住它。

現代社會是離不開冒險精神的。許多表麵上看起來不可能做到的事情,隻要你有膽量去做,並且付出自己的努力,它可能就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成功。正如卓別林在他的自傳中寫的:“要記住,曆史上所有偉大的成就,都是由於戰勝了看來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取得的。”但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害怕冒險,他們對冒險有種天然的恐懼感,這不是沒有原因的。冒險意味著沒有保障,同時還會有相當大的風險。可是冒險的高額回報對人又有很大的吸引力。麵對風險,很多人心中充滿了矛盾。他們後來雖然迫不得已走上了冒險之路,心裏也難免患得患失。其實,有些時候我們根本就不必考慮太多,隻要勇敢並抱著擔當風險的決心,就能創造奇跡。

藏獒堅守論:

市場競爭遵從的是藏獒所處環境中的“優勝劣汰”的法則。隻有永恒的利益,沒有永恒的朋友。市場競爭是殘酷的。要適應殘酷,必須學會殘酷。作為員工,我們必須具有冒險的精神,有勇敢和擔當風險的決心,放手去博,做一個真正的強者。

永不熄滅信念的火把

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有堅定的信念。信念就是對未來的執著與向往,隻有以信念為原則,以勤奮為動力,才能走向成功。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都要用信念來撐起生活的風帆,逆流而上,永不停止。因為隻有堅定的信念才能滋養人生的意誌,展示人生的魅力;有了信念,生命才有堅硬的骨架;有了信念,人生才有希望之光。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夠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信念還站立著的話。”這是著名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的名言。它告訴我們,要像戰鬥中的藏獒一樣,即使是在最困難的時候,也不要熄滅信念的火把。

原籍中國廣東的泰國華僑、亞洲最大的富翁之一、泰國的頭號大亨、泰國盤穀銀行的董事長陳弼臣,其父親隻是泰國曼穀某商業機構的一名普通秘書。陳弼臣兒時被父親送回中國接受教育。17歲那一年因家境貧困被迫輟學。返回曼穀後,陳弼臣做過搬運夫、售貨小販以及廚師,同時還做過兩家木材公司的賬目,日子就在他精打細算地盤算中度過。四年之後,陳弼臣終於從一家建築公司職位低微的秘書,晉升為部門經理。後來,在幾位朋友的讚助下,他集資創辦了一家五金木材行,自任經理。經過苦苦的奮鬥,攢了一些錢後,陳弼臣又接連開了三家公司,致力於木材、五金、藥物、罐頭食品以及大米的外銷業務。當時,泰國被日本占領,陳弼臣的生意可想而知。但是,陳弼臣一邊抗日,一邊做生意,業務在他的勉力下卻漸漸興隆。

1944年底,陳弼臣與其他10個泰國商人集資20萬美元創立了盤穀銀行,職員僅僅23人。銀行正式營業後,陳弼臣經常與那些受盡了列強淩辱、被外國大銀行拒之於門外的華裔小商人來往。盡管那些貧窮的小商人時常突如其來地闖進陳弼臣的家中,但仍然受到陳弼臣的禮遇。

關於這一點,陳弼臣後來說:“在亞洲開銀行是做生意,不是隻做金融業務。當我判斷一筆生意是否可做時,隻觀察這個顧客本人,他的過去和他的家庭狀況。”

陳弼臣最初負責銀行的出口貿易,因此與亞洲各地的華人商業團體建立了廣泛的聯係,並且積累了豐富的業務知識和經驗,大大推進了盤穀銀行的出口業務。在他出任盤穀銀行的總裁後,一直是這家銀行的中流砥柱。

經過多年的艱苦奮鬥,陳弼臣已跨進亞洲的大富翁之列。

陳弼臣的成功史,其實是一部白手起家的創業史。他沒有繼承祖業,也沒有飛來的橫財,他經過苦苦地尋覓,一直不甘落後,渴望成功,終於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哪一片藍天,自己的那一方土地,找到了發展自己的發展機遇。這一切都是他保持成功信念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