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的一個朋友英格萊特,他至今還健康地活著,是因為他發現了這個秘密。還在很多年前,英格萊特患上了猩紅熱,當這個病好了以後,他又得了腎髒病,他找過很多醫生,但都沒有得到痊愈。後來,他又患起了高血壓,醫生說情況十分嚴重,並建議他料理後事。當英格萊特回到家裏的時候,他開始懺悔之前犯下的種種過錯,這讓家人也感到十分難過。英格萊特對自己說:“既然我在不久後有可能會死掉,那麼何不趁現在快快樂樂地活著呢?”英格萊特臉上開始露出笑容,並且裝作一切都很正常的樣子。這讓他一開始的時候覺得十分費力,但他這樣讓自己看起來高興、快樂,不光對自己的家人帶來了幫助,也對自己帶來了很大的幫助。接著他發現自己真的好了很多,且這種持續在不斷地改善。他很健康、很快樂,血壓也明顯降了下來。他終於肯定了一件事:如果總想到自己會死掉會垮掉的話,那麼醫生的預言就會實現了,好在給自己一個正能量的刺激,讓自己獲得了第二次的生命。
因此,卡耐基說,如果內心總是開心、充滿勇氣與健康的思想,那麼就會讓這個人從頹廢與難過中走出來。隻有自己才會創造出快樂,就沒有必要為身邊的事情難過了。
還在很多年前,卡耐基看到了一本小書,這本小書給卡耐基帶來了正麵的影響,書名是《人的思想》,作者是詹姆士·艾倫,卡耐基記得書裏的一段話:“一個人會發覺,當他改變對事物與其他人的觀念時,事物與其他人對他來說就會產生改變——若是一個人把他的思想朝向光明,他就會很吃驚地發覺,他的生活獲得很大的變化。人不能吸引他們所要的,而能夠吸引他們所有的,能改變氣質的神聖就存在於我們心裏,也就是我們自己……一個人能夠得到的,正是他們自己思維的直接產生。”“有了奮發向上的思維之後,一個人就能夠興起、征服,並能有所成績。假設他不能振奮他的思維,他就隻能永遠頹喪並痛苦。”
說了這麼多,隻是讓我們有支配自己的能力,要能支配自己的思想、感覺與行為,更重要的是要能夠支配自己的心態。請記住威廉·詹姆斯的勸告:“隻要把內心的感受由恐懼轉化為奮鬥,就可以驅除掉大部分的邪惡,使一切變得井然有序!”
為將來的快樂而奮鬥吧!卡耐基便為讚賞“隻為今天”的這個計劃,這個計劃是很多年前西貝兒·派屈吉所寫的,如果我們按照這個計劃去做,能夠消除掉很多的憂慮,便會增加生活中的快樂。這個“隻為今天”是這樣子的:
(1)隻為今天,我要很快樂。要是林肯所說的“大部分人隻要下定決心都可以很快樂”這句話是對的,那麼證明快樂是來自內心,而不是來自於外在。
(2)隻為今天,我要讓自己去適應所有,而不去試著調整所有來適應我的欲望。我要以這種心態接受我的家庭、我的事業與運氣。
(3)隻為今天,我要愛惜我的身體。我要多運動、照顧自己珍惜的生命;不要損傷它、不能忽略它;讓它可以成為我成功的基礎。
(4)隻為今天,我要加強我的思維。我要學一些不論對我有沒有用的事物,我不能做一個胡思亂想的人。我要看一點需要思考、更需要全神貫注才能理解的書。
(5)隻為今天,我要以三件事來升華我的靈魂:我要為他人做一件好事,可不要讓人家知道;我還要做兩件我並不願意做的事,可這就像威廉·詹姆斯所提議的,隻是為了練習。
(6)隻為今天,我要做個討人喜愛的人,外表盡量要修飾,衣著盡量要得體,說話低聲,行動優雅,並不在乎他人的毀譽。無論是什麼事都不介意,也不幹涉或是教訓他人。
(7)隻為今天,我要試著隻考慮怎樣度過今天,而不著急我一生的問題一次就解決。由於,我固能連續十二個鍾頭做一件事,可要是一輩子都這樣做下去的話,就會嚇壞了我。
(8)隻為今天,我要製定一個計劃。我要寫下每個鍾頭要做什麼事情;或許我不會完全照著做,可還是要訂下這個計劃;這樣最起碼可以免除兩種缺陷——過分倉促與猶豫不決。
(9)隻為今天,我要為自己留下安靜的半個鍾頭,使自己身心得到放鬆。在這半個鍾頭內,我要想到神,讓我的生命更有價值。
(10)隻為今天,我要心中毫無懼怕。特別是,我享受快樂,我要去欣賞美的所有,去愛,去相信我愛的那些人能愛我。
要是我們想在交往上有良好的態度,請記住這一句話:在有了目的後要付諸於行動,這樣才會感覺到快樂。
卡耐基由此說,自我暗示這個名詞,合適於經由人的五官進入個人意識中的一切暗示和一切自治式的刺激。也可以這麼認為,是一個人用語言或其他方法對自身的知覺、想象、思維、情感、意誌等方麵的心理狀態產生某種刺激效果的過程。自我暗示也是自覺的暗示,是心理活動與意識思想的潛意識行為,能告訴你想要什麼、追求什麼、應該怎樣做、以及如何支配你的行為,這是每個人都不容忽視的。而自從有人類以來,說不清的思想家、教育家及傳教士都對信心和意誌很強調,並且明確地指示:信心和意誌是一種心理態度,是一種能夠用自我暗示誘導與修煉出來的積極的心理態度!成功源於意識,心態決定命運!
歸根結底,還是心態上的問題,而成功心理、積極態度的核心是自信主動意識,也就是積極的自我意識,這種自我意識來自於積極的自我暗示。對於消極的態度,自卑的意識,被稱之為消極的自我暗示,也就表明,不一樣的意識與心態會帶來不一樣的心理暗示,而心理暗示的不同也會帶來不同的心態。心態會決定一個人的命運!要是在周末的時候,你和朋友出去遊玩,偏偏這時候天公不作美,嘩嘩啦啦地下起了大雨,你會如何想呢?第一種情況是:該死的天氣!哪兒也去不成了,隻有無聊地悶在家裏;第二種情況是:此時,可以看看書、聽聽音樂、寫寫文章,多麼好!
這便是兩種不同的心理暗示,會帶給你不一樣的結局。
而我們的人生不會一帆風順,當境遇是“半杯咖啡”時,就要有正確的選擇了。選擇好的一麵會讓我們更陽光,正如一句話:“所有的成就,所有的財富,都始於一個意念。”而堅持這種信念是走向成功的捷徑,會讓我們在社交場合中樂於表達,便會有了不錯的人際關係。再看一則故事:
有一個小孩,他生活窘迫,家境貧寒,不得不常常拾煤塊,揀破爛,所以有些同學就看不起他。放學以後,常有幾個愛欺負人的孩子襲擊他,以此為樂。他每次受到驚嚇或是挨了打罵後,隻能流著淚回家,覺得恐懼與自卑。後來,他看到了《羅伯特的奮鬥》這本書,這讓他深受啟迪,在心靈上形成了積極的自我暗示。便決定與命運抗爭,打敗對方。在又一次放學之後,他又碰到了那幾個恃強淩弱的孩子。他們大喊著衝向他,這次,他不是逃跑,也不是害怕得跪地求饒,而是挺身迎戰,一鼓作氣與他們拚打。結果他打倒了一個,其他的孩子見勢不妙就逃跑了,之後那幾個孩子再也沒有欺負過他了。而實際上,他並不比前一段時間強壯,那幾個攻擊他的孩子也不比前一段時間脆弱,關鍵是他有了把負變正的樂觀的正能量,讓他改變了命運。
這種自信便顯得越來越受到重視,使得世界上無數的人得以成功。美國的社會學家華特·雷克博士便研究了這麼一個問題:
他從兩所小學的學生裏,找出兩對截然不相同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一對是表現不好,難以救藥的;另一對是表現優良,能夠上進的。那些品行不良的小孩,在他們遇到某些困難時,常常會預期自己必定會有麻煩,感覺自己比別人低下,認為自己的家庭糟糕透頂等。可那些品行優良的孩子就相信自己在學習上會取勝,相信不會遇到如此的麻煩。經過多年的追蹤調查,結果表示正如原先預料的那樣:好孩子都可以保持繼續上進的記錄,而那些品行不良的小孩則常常會出問題,其中也有人進過少年法庭。
這項研究表明:自我意識、自我評價能左右一個人的發展。
在一個孩子有了不利的自我意識之後,就會有不良的表示,也就很輕易被他人看做“沒出息”、“沒用”,以至於“有犯罪意圖”。一個人的心理暗示如何,他就會朝著那種暗示的方向發展。要是一個想戒煙,卻心理這樣暗示:“我是戒不掉的!”那麼,他就不可能戒掉煙。凡是認為“我不行”、“我注定會失敗”的人,就不會取得成功。不過,人與人之間並沒有多少差異,這些小的差異卻會造成人的很大的區別,從而會有成功、幸福,不幸、平庸。而那些很小的差異往往來自於心理暗示的不同,不同的心理暗示會造成不同的結局。一個人的命運也是由這種暗示決定的,這種暗示包括了潛意識。卡耐基認為,潛意識就是已經習慣成自然,不用刻意控製的心理活動。而依據自然規律,人類是可以控製經由各種感覺器官進入潛意識的種種信息刺激與物質力量。不過,這並不代表著人們能夠隨時隨地運用自己的控製力。在大多數的情況之下,很多人並不善於運用這種控製力。如果人們都很好地發揮這種控製力的話,就不會有消極的心態,就一生不會貧苦卑賤。
潛意識就會像一塊肥沃的土地,在上麵播下成功的良種的話,就會一片生機。自我暗示則是傳播種子的控製媒介,一個人能夠經由積極的心理暗示,自動地把成功的種子與創造性的思想灌輸進到潛意識的大片沃土,當然,也能夠把消極的種子或是破壞性的思維,灌輸到這片潛意識的土地,致使雜草叢生。堅持積極的心理暗示,對一個人的成功便顯得尤為重要,可以如下反應:
(1)通過心理暗示的效應,把樹立成功心理、發展積極態度這個總原則變成了能夠具體操作的方法與手段。這就是說,轉變意識、發展積極態度,就要從心理上的自我暗示做起。
(2)心理暗示是人的自我意識中“有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溝通媒介。人的思維行為不可能所有都要有意識地選擇與控製,通過持久的積極暗示,會使自信主動的電流和潛意識接通。
(3)因為心理暗示的內容是具體的、實際的,由此堅持積極的自我意識也就必定要選擇確立自己的目的,而且關鍵的目的將滲透在潛意識中,作為一種模型或藍圖支持你的生活與工作。
(4)通過心理暗示這個具體實際,能夠操作的環節,我們可以把內容複雜的成功心理學融彙貫通,化為簡單明確而又堅定不移的信心與意誌,而且能夠立即行動。正由於心理暗示能夠直接支配影響你的行為,由此,“自我意識決定你有沒有發展、能不能成功”這句話就變得更為重要了。
然而,在現實之中,在社交場合之中,如何通過心理暗示讓所有遇到的事情與工作都滿足自己的興趣呢?來看一下打字小姐如何做的:
這位打字小姐在一家汽車公司上班,讓她感到沒有意義的是,每月要抽出幾天的時間填寫一份塞滿了統計數字的報表。這讓人覺得工作變得煩心,如何讓工作變得新鮮有意義呢?她便記好了每天早上所填的數量,希望在下午去打破自己的紀錄,然後再記好一天所做的總數,希望第二天想辦法再打破前一天的紀錄。不過,她很快就把報表填完了。她速度這麼快,是希望升職加薪嗎?還是為了獲得讚揚、獲得感謝?這些都不是她的出發的目的,她的目的在於把沒有意義的工作很有意義地完成。她就有了更多的時間得以休息,也就會過得充滿正能量。
還有一位打字小姐,她是和卡耐基認識的,她的名字叫莉莎,住在伊利諾州愛姆霍斯特城坎尼華斯大道上。她做到了把沒有意義的工作假想成有意義,結果就獲得了很好的回報。在這一把負變正的心態上,她對卡耐基說:“在我們的公司有六個打字小姐,但仍是每天很忙。有一次,經理讓我把一篇長文章重新打一邊。我說隻打一邊就行了,經理說不要出錯就可以,結果我果然打了一邊就順利通過了,這讓經理覺得很吃奇,對我說:‘你是如何做到的呢?我當時因為你隻是隨便說說罷了,沒想到你真的做到了,其中的秘訣何在?’我笑著告訴經理,在我打印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在心裏告訴自己一定會第一邊就通過,結果由於我的這種正麵的能量,就真的能通過。”
卡耐基很讚賞莉莎小姐,在他經過了幾十年的證明之後,更明白了在社交場合之中,把負變正的必要性。卡耐基經常會對別人說:“同樣是一件事情,如果你想要了好的一麵,就會向好的方向發展;如果你隻想到不好的一麵,就難以得到好的結局。”
因此,卡耐基建議,多一些積極的自我暗示,會多一些正能量,會讓你贏得更多的支持與關愛,也會變得快樂與成功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