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朋友有這樣的想法,可見他的心理素質的增強。而大部分的人都是內心脆弱的,在一次失利之後就喪失了完全的信心,結果這樣隻會毀了自己。卡耐基曾經讀到這樣的一個故事:有一個東方的女孩,用兩元錢買了一張彩票,結果中了一輛轎車。但是,沒幾天後,這輛轎車被人偷走了。為此,這個女孩整日以淚洗麵。但是,後來她的一個朋友告訴她,她丟的隻是兩元錢,何必為兩元錢的丟失而氣自己呢?女孩細想也是,就慢慢地走出了這一段低穀。
其實,有時候我們看起來喪失了很多,但說不定隻是芝麻粒的小事。就沒有必要在失去後一直懊悔了,人不會一直地失去,有失也會有得。卡耐基在教導學員們會說到中國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叫做“塞翁失馬”:
說是有一個叫塞翁的邊塞老頭,多次丟失,但卻因禍得福。卡耐基便建議人們,福禍相依,並不是失去了就永遠失去了。
要正確地看待得失,沒有失也就沒有得,沒有大失也就沒有大得。
這樣不為失去而悔恨,才會更好地獲得意料的收貨。
卡耐基總是在對人們說,要生意興隆、發財致富,就有必要提高心理上的素質。人會因為心理素質的增強變得越來越睿智,那些風吹草動就亂了籌碼的人,隻會把主動權交給別人。尤其是在現在商業往來之中,各種對決就在於心理素質的競爭。如果心理素質差,就會被對手乘虛而入,把你擊敗。那些大凡有所成就的大商人,都是很穩重的。因為他們經曆了風風雨雨,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無論何時都要淡定,都要以一顆淡定的心從容不迫地去處理問題。
說到淡定,卡耐基在為人處世上是很有這一分寸的。卡耐基不會動不動就發火,在遇到焦急的事情的時候會冷靜下來,這樣才會更好地找到解決的對策。
卡耐基認為那些胸懷若穀的人會思想非常敏銳,會等待恰當的時機表現自我。就像有些人總渴望成功,如果按耐不住性子,則會欲速則不達,還白白浪費了時間和精力,如果耐心地等待,該來的終會來,不該來的強求也沒有用。卡耐基不止一再強調這種心理素質,就要求人們遇事時不能煩躁不安了。
卡耐基也認為,人的內心的素質與個性有關。的確,每個人都有穩定的個性特點,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很多人當與外界不適時,就難以表現良好的素養了。我們要很好地按捺這一性情,要不驕不躁,這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
在個性上,個性是受環境和教育等影響的,我們每個人也會在後天去培養自己的個性。良好的個性體現在積極的行為上,不好的個性則表現在消極的行為上。人的個性是可以改變的,隻是改變起來困難罷了。下麵看看人的個性是如何形成的:
據美國專家對一對孿生姐妹的調查,這對雙胞胎的姐妹倆外貌相似,也就是說先天的遺傳素質一樣,他們的家庭生活和教育環境也是相同的,隻是這姐妹倆在性格上慢慢地不一樣。姐姐善於說話和交際,自信主動,果斷勇敢;可妹妹則反之,缺少獨立自主意識,說話辦事總是跟同姐姐。當專家找她們倆談話時,總是姐姐先回答問題,妹妹則大部分保持沉默。為何會出現這種狀況呢?後來得出這樣子的原因:父母在她倆中認定一個是姐姐,另外的是妹妹。從小到大都讓姐姐照管妹妹,對妹妹的行動負責,做妹妹的榜樣,帶頭執行長輩委派的義務。如此,姐姐就從小養成了獨立、自主、善交際、果斷的個性,可妹妹卻養成了追從姐姐的毛病。
這便證明,性格會受到教育環境的影響。對成年人來說,性格大部分取決於心理狀態,也就是一個人的內在素質。一個人有良好的素質的話,是一個很招人喜愛的,不然,按捺不住就衝動,則會造成不必要的結局。卡耐基說“江山易改,秉性難移”的說法是有道理的,一個人要想改變個性也不是很容易的,但有必要擁有良好的個性。當自己心理素質差時,有必要從改變自我意識做起,並且調整自己的價值觀念、自我狀態,那麼就會慢慢地改變行為與習慣,使人按照期望與要求改變自己的個性。
卡耐基還說,我們要自覺更新觀念,要讓自己的思維意識盡最大的可能接近和符合事實,還要加強主觀意識,構造屬於自己的頭腦,這樣,才會擺正自己的意識,會慢慢地心理素質提高。
人有必要去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不能隨大流、跟大潮,要主動地去更新自己的觀念,這樣才能掌控自己的情感,做生活與工作的主人。而我們所處的時代是新舊交替、良差並存的,在一些思想上的問題上,如果我們左右彷徨,隻會成為被別人利用的對象,隻有去思考、去比較、去選擇,才能更好地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在構造屬於自己的頭腦的時候,我們要堅持兩個方麵,一個方麵是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另一個方麵是堅持進行“雅努斯思維”。最好能把這兩者結合起來,才能夠實事求是。而何謂“雅努斯思維”?就是對於直接對立、互相矛盾的思想、事物和現象的同時認識與思考,在比較中來區分,去偽存真,除非求是,也就是辯證的創造性的思想。
有了這種辯證的思維,就會在對立中找到突破口,就不至於走入死胡同。
在1880年法國的一個農村,很多雞得瘟疫死掉了。巴斯德和他的助手們從病雞身上取下細菌,通過培養,給試驗用的小雞食用。小雞吃了很快死去。巴斯德斷定:雞腸是這種細菌繁殖的位置,雞糞是傳染的媒介。可是在實驗中,卻有幾隻接受過菌液注射的小雞居然沒死。經查詢可知,助手給這幾隻雞注射的菌液,不是最新的配製,而是放置了好幾個星期的,毒性很小。巴斯德通過一係列實驗證明:把微毒菌液注射到健康小雞的體內,不僅不會讓小雞得病死去,反而能取得不怕傳染的免疫力。“預防接種”就由此產生,造福於人類。巴斯德這種“既被傳染又不被傳染”的思維,正是“雅努斯思維”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