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傳統的思維
人們常說:天才和愚蠢僅一步之差。這一步之別的主要原因與其說智力不同,倒不如說是思維方式不同。牛頓說:“以正確的方法進行思維,即使智力平平,有時也可以天才地解決問題。”
英國劍橋大學心理學家、醫科研究教授愛德華·迪·波諾提出了幫助人們有效解決問題的改進思維能力的簡易方法——優化思維七步法。
(1)剔除成見法
這是優化思維中很關鍵的第一步。它告訴我們,不要帶著有色眼鏡去觀察事物。
當一個新的事物闖入人的思維中來時,人們首先總是本能地有所反應,不是喜歡,就是厭煩。然後就帶著自己的感情對問題加以理解。這樣做的後果常常會使人陷入某種困境而不易自拔。為了能夠避免類似現象發生,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去掉你的成見。迪·波諾在解釋這個問題時曾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假設我們大家現在都在討論公共汽車的設計問題,有人建議把車廂裏的座位全部去掉。此刻你會有何感想?為什麼有這些感想?
想像一下這樣設計有哪些優缺點,權且當做到與會人員所發表的不同見解,用三分鍾的時間把這些優缺點寫下來。寫完之後,也許你會對你所寫出的內容大吃一驚:這種設計的優點竟能與缺點數量相當,諸如造價低廉,容易修理等等,而且,使乘客舒適這樣一條非常重要的條件也許還會被你所忽視。
這種剔除成見法的目的,是要使你能夠客觀地認識事物,不要受頭腦中的思維定勢所左右。
(2)麵麵俱到法
這種思考方法告訴我們要確切地看清楚你所考慮的任何細節,不要有所遺漏,也不要有所忽視,任何細節的遺漏或忽視,都會影響你作決定的質量。
假設你要買一所新房子,就要考慮到所有與房子有關的因素,顯而易見的問題自然要引起你的注意,如房間規模的大小,售價高低,陳設是否適當等等。但是其他一些不很明顯的情形也不能忽略。如電視機接收效果如何?周圍人們的風俗習慣怎樣?到上凍季節,暖氣管道是否會由於積水不能迅速抽出而導致管道不通等等。
有一對夫婦看中了一幢房子,他們認為那幢房子夏天的景色很別致。但是一個朋友問他們:冬天,葉落花凋以後其景色將會如何?他們就不知道如何回答。實際上,那幢房子的冬景是不堪入目的。
(3)先見之明法
恰當地運用前兩種方法把各種問題和可能的因素揭示出來以後,如具有先見之明,可能使你得到最佳選擇。
迪·波諾認為,人們對其將來的預見,從時間上劃分,大體分為四個階段,即:眼前、短期(1至5年)、中期(5至25年)和長期(25年以上)。
把這種思維方式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去,還可以使你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有一個正確的抉擇。
(4)明確目的法
這種思維方法要求我們在做事的時候,一定要把所做事情的目的銘記在心。
如果行為的目的明確得法,可以使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解決問題上,這樣會很快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迪·波諾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老奶奶在打毛衣的時候,他的那個剛會走路的小孫子總是在她身邊轉來轉去,把她的毛線弄得一塌糊塗,使她無法再打下去了。於是她就把她的小孫子放到小棚欄裏麵去了。這個孩子在柵欄裏大哭不止,使她仍無法工作下去。這時她想:我的目的是把我和這個孩子分開,而不是把孩子圈起來,既然如此,我何不自己進入這個柵欄裏去,而把孩子放在柵欄外麵呢?於是她就這樣做了,問題也得到了解決。
(5)主次分明法
這種思維方法,可以幫助你在事物的諸多因素中,選擇出最重要的幾個因素和最可能發生的情況。
假設某人想向你借一點兒錢,你這時就一定要考慮一下他想借錢的所有因素,然後要選擇幾個最重要的因素。可能最重要的因素是:
“他什麼時候能還我錢?”再其次可能是:“這個人是否可信?”如果是你的兒女們向你借錢的話,可能你考慮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他要錢幹什麼?”
我們的許多人在考慮問題的時候,分不清主次,隻憑一般的感覺,殊不知一般的感覺不能代替經深思熟慮而選擇的重要因素。
(6)思想解放法
有時,我們解決某個問題的時候感覺已經絞盡腦汁了,但仍是百思不得其解。思想解放法告訴你如何開拓你的思路,使你進入一個柳暗花明的境界。隻要你敢於進行大膽的設想,就一定會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愛迪生在發明電燈泡的時候,僅做燈絲這一項內容,就試用了不下數千種材料,包括軟木、釣魚線、瀝青和碳化紙片等等。最後才找到了金屬鎢。
要學會“狂想”,要想到所有可能的情況,即使被認為不著邊際,乃至荒誕不經,也不妨試它一試。最優的抉擇往往產生於各種可能因素的展示之後。
(7)設身處地法
人們在各抒己見時,常常與對方的見解發生抵觸,在鄰居之間,上下級之間,甚至夫妻之間,這種情況也時有發生。如果你能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這個問題的話,也許可以打破僵局,使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前不久,在一個商店老板的鼓動下,凱特給自己的小汽車換上了一個新的收音機,因為這個商店老板說他的收音機質量如何如何好,價格又如何如何便宜。但是換上以後,凱特發現,實際效果還不如原來的那一台。他當時很生氣,想找那老板講講道理,索回自己的錢。
但是轉念一想:“如果我是那老板的話,這種態度是決不能接受的,問題不但不能解決,反而會惹一肚子氣。”於是,他和善地與老板講清原因,盡量不損傷他的自尊心。最後老板給他換了一台很好的收音機,而且價錢照舊。
創新思維借助具體形式
思維方式是人的理性認識活動方式,成功人士都能采用正確的思維方式,找到屬於自己成功的方向,放飛大腦的翅膀,別出心裁,另辟蹊徑,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天空。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對於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會看到不同的方麵,得出不同的結論。據說外國有兩家製鞋公司各自派出一名推銷員到一個島上去推銷產品。第一個上島的人見那裏的人都打赤腳,於是認為島上的人都不穿鞋,在這裏沒有市場;第二個上島的推銷員見到這種現象後,認為島上的人不是不穿鞋,而是沒有鞋穿,因此認為在這裏推銷產品將會大有可為,於是立即向公司發去電報,運來了大批的鞋,而自己則準備長住島上來向人們推銷,結果大獲成功。
不同的人對同樣的事情采取不同的態度,就是由於各人的思維方式不同所致。思維方式是人的理性認識活動方式,是人腦加工處理信息的“轉換器”。現代思維方式是在傳統思維方式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一方麵是對傳統思維方式中錯誤的、陳腐的東西的背棄;另一方麵又是對傳統思維方式中合理的東西的繼承、深化和拓展。
人們在生活中經常采用的思維方式包括:
(1)斂散型思維方式
斂散性思維方式,也就是收斂和發散相統一的思維方式,無論在現代的科學研究、發明創造中,還是在現代經營決策活動中,都有著廣泛的應用。收斂思維和發散思維是兩種相反的思維活動。收斂思維有很明確的目的性,圍繞單一的思維目標而展開,為了解決一定的問題、找到某一思索課題的答案而進行。發散思維沒有明確的目標,而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和偶然性。要深入地研究任何問題,都離不開收斂思維,而發散思維則使思維變得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