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就是力量
知識就是力量,就像那幹涸的禾田長不了莊稼一樣,一個人如果沒有知識,他的心田就像是缺少了雨露的滋潤,會日漸幹涸。
“知識就是力量。”英國著名學者弗蘭西斯·培根的這句名言,一語道出了知識的重要性。
自從地球上出現了人類,知識便開始在人類的智慧中漸漸萌芽發展。從茹毛飲血的遠古到高度文明的當今時代,每一次社會的變革和人類文明的進步,無不顯示出知識的巨大作用。可以說,是知識的不斷進步推動了曆史的不斷發展,促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
阿基米得是古希臘偉大的數學家、科學家和愛國主義者。當羅馬帝國的軍隊侵犯他的家鄉時,70多歲高齡的阿基米得挺身而出,竭盡自己的心智,為保衛國家而戰鬥。
傳說,阿基米得製作了一麵巨大的拋物鏡,把陽光聚焦後反射到羅馬的戰場上,燃起熊熊大火,使得羅馬士兵無一生還。此外,他還發明了一種投石器,能迅速投擲出成批的石子,把逼近城牆的士兵打得頭破血流。
羅馬軍隊的統帥馬塞爾沮喪地說:“我們是在同數學家打仗!他(阿基米得)安穩地待在城裏,卻能焚燒我們的戰場,一下子又擲出鋪天蓋地的石子,真像神話中的百手巨人。”
這就是知識的力量,能以四兩撥千斤!如果沒有阿基米得以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來發明這些器械,民眾又將憑什麼來抵抗敵人強大的進攻而沒有太大的傷亡呢?所以,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否繁榮、富強,就要看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知識水平的高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想要提高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地位,必須要提高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整體知識水平。
即使一個國家暫時還不夠富裕,隻要它的勞動人民充滿智慧,重視知識,那麼這個國家必定是一個有前途的國家;而如果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目前很富裕,卻供養著一群不學無術之徒,這個國家或民族的結果必然會漸漸地衰落下去。
現在,我們知道風雨雷電都是再正常不過的自然現象,但是在古時候,這些自然現象都被民眾視作神的行為。每逢大旱,老百姓便會殺豬宰羊,送上祭壇,磕頭求神,聽命道士呼風喚雨,甚至不惜將一些童男童女綁住了送給“河神”、“海神”來祈福。從今日的眼光看來,這些行為似乎太過愚蠢可笑,然而你有沒有意識到,類似這些行為,其發生的根源,都是由於缺乏知識所導致的。
如今,科學知識普遍發展,“人工降雨”的技術開發,即使遇上大旱,莊稼照樣可以長得很好,“老天爺”所擁有的“神”的力量,已顯得不那麼可怕了。
我國著名的航海家鄭和,從小就從祖父和父親處了解了西洋各國的山川風貌以及風情民俗,而這些知識,都在他以後的航海生涯中派上了大用場。如果他不了解西洋各國的民俗風情,便不懂得如何與不同的國家進行溝通交流,那他又怎麼能與各個國家進行友好往來呢?
不僅如此,鄭和在下西洋時,大量依靠了海洋科學的基本知識。
他運用了計程儀、測深儀等航海儀器。如果鄭和不懂得這些水文航海技術,船隊就無法正常而安全地行駛;此外,為了辨別方向,鄭和將航海天文定位與導航羅盤相互結合起來應用,提高了測定船位、方向的精確度,如果他對這一切一無所知,又怎麼能在大海上正確地辨別出方向呢?
知識就是力量,就像那幹涸的禾田長不了莊稼一樣,一個人如果沒有知識,他的心田就像是缺少了雨露的滋潤,會日漸幹涸。
有人曾深刻地指出:“知識猶如人體的血液一樣寶貴。”知識對於一個人一生的發展,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無數事實表明,大凡有所成就的人,知識是其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有一家公司,每個月的淨利潤可以達到兩萬美元——在同類企業中,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業績了。但這家公司的一位合夥人還想進一步擴大公司規模,使公司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
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這位合夥人尋思,企業如果要大規模地發展,自己沒有必須的科學技術和知識是萬萬不行的。於是他讓他的夥伴負責業務,自己則選擇出國深造,一去就是4年。
他在這段時間刻苦學習,最終學到了先進的知識,掌握了紮實的技術。學成歸來之後,他將這些知識運用於自己的事業。幾年之後,他擴大公司發展的期望實現了,他也成為同行業的領頭羊,事業發展更上一層樓。
嚐到了甜頭的他,也相當重視員工的專業技能和素質,定期組織公司的員工進行專業培訓和技術交流,使得員工的整體技能有了很大提高,在市場競爭中始終處於比較優勢的地位。
這位商人充分地認識到了知識對於事業的無比重要性,於是決定用豐富的知識來武裝自己的頭腦。同樣,他也認識到,要想使企業能夠整體性地提升,員工的整體知識水平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條件。
他的行為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想要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擁有豐富的知識。
人的天性就像一座原始的礦藏,隻有經過開采,其價值才會顯露;人的天性也像是野花野草,隻有經過了知識的雕琢,才會使璞玉散發出光芒。知識的海洋博大而精深,擁有了知識,才會擁有無窮的力量。
假如不懂得地質學,人們就不會知道這個地球廣闊的地貌下藏著怎樣的寶藏;假如不懂得信息科學,人們隻不過是個耳聾眼花的現代人;假如不懂得基因科學,人們就無法克服遺傳障礙,滿足人類生存的需要。有了知識,才能變“呼風喚雨”為可能;有了知識,才能向不可能的領域吹響挑戰的號角。
對於一個國家,知識決定著它的強弱和榮辱;對於一個民族,知識決定著它的命運和興衰;對於我們每個個體,知識影響著他的層次和價值。知識給人以自信,給人以力量,給人以財富。所以,請千萬記住下麵這句話:隻有贏得知識的人,才能真正地贏得未來!
前進必須依靠不斷地學習
知識,是人類世世代代文明的結晶。它滋補你的頭腦,啟迪你的智慧,頤養你的個性。誰想增長才能,誰想認識社會,誰想了解為人之道,誰就應當和書本交朋友。
現代社會的飛躍發展,使知識成為人們謀求富足,謀求生活需要的最重要的工具。
幾年前,由美國著名的統計學家、民意測驗的創始人喬治·蓋洛·普的後裔們組建的蓋洛普組織,從《今日美國名人錄》中隨機選擇了1500個有傑出貢獻的人,探究他們成功的奧秘。選擇的標準既不是財富,也不是社會地位,而是他們在所從事的專業領域中的現有成就。在這些成就卓著的人中,有一些共同的特點,而其中最重要的五種特點中有三種與知識有關:
(1)通曉常識
成功者中具有這種品質的人最多,79%的人對自己的這種優良品質評了最高分,61%的人認為通曉常識對其成功的貢獻非常重要。對大多數人而言,常識意味著對每日繁雜事務作出合乎邏輯的、客觀的判斷這樣一種能力。
那麼通曉常識這種能力是先天就有,還是後天可以增強的呢?答案是後者。這種能力的取得一是得益於在學校期間的好爭善問;二是取自他人,以及從他人和自己的錯誤中吸取常識。
(2)精通專業
有了常識之後,成就卓著的先生們認為第二重要的就是所從事的專業知識。四分之三的成功者為自己的這種品性打了“A”分。地質學家菲利浦·奧克斯萊是著名的坦尼克石油勘探生產公司的創立者,他認為他的成功是由於精通石油專業知識。他通過親身參加探油采油工作掌握第一手的專業知識。他說:“一個人要想成為優秀的管理人才,必須對他所從事的行業知識有實地經驗過的了解。”今天,他的專業知識為他掙得了六位數的薪水。菲利浦認為“掌握專業工作必需的知識”是成功公式的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他獲得專業知識是通過自學,而不是通過正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