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博學多才
成就顯赫者必備這種品質,因為它包含了迅速領悟高深的觀念並深刻透徹地分析它們這樣一種天賦能力。43%的成功者說它是成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另外有52%的人說它是相當重要的。
現代研究證明,有許多種才智是無法用通常的方法(例如智商測驗)來估斷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的名人們都具有相應的高智商數。根據調查,名人們的博學多才是由智商之外的至少三個因素促成的,它們是廣博的語彙、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寫作技能。這些成就非凡的人平均每年讀書19本,包括10本非小說類的文學作品。
當說起智力因素時,這些拔尖人物們不是隻談天賦智能。一位總經理把它總結為:“好奇的頭腦和廣泛的興趣是成功的重要基礎。”
社會是一所最好的課堂
社會就是這樣一所學校,在這所學校中學到的東西不是書本所能完全涵蓋的,它都是一些很實用的知識和經驗,具有很強的實戰性。
毫無疑問,學校是一個接受學習和教育非常好的場所,如果你還處於學生時代,那將是一件非常幸福和令人羨慕的事情,你應該趁著年輕的好時光積極勤勉地學習,為將來開創美好的未來做好充分的準備。
但如果你已投身社會,在學校中也沒有抓住時光好好修煉自己的專業技能和各項知識,也不必悔恨當初,因為生活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每一個現象都是活生生的教材,你所處的社會就是一所最好的學校。
對於我們整個人生來說,學校教育僅僅是一個開端,旨在訓練人們的一種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社會的閱曆比起書本上的知識來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古語有雲:“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當然,我們在這裏並不是提倡大家不要“讀萬卷書”而光去“行萬裏路”,隻是就獲取適應社會的能力和技巧來說,社會無疑是一所更重要的學校。
人們在學校中用了十幾二十年的時間從書本中學習知識,但到了社會上,他們並不一定都會取得成功。因為學校裏所學的東西相對簡單,生活和工作中需要的相當多的知識和技能,在課本上都是未曾涉及的,而老師教授的東西也相對有限。
日月在更替,世界在變化,知識在更新,信息產業、多媒體、因特網、移動電話、光盤、知識經濟、信息高速公路、數字化生存、宇航技術、材料科學、生物工程、克隆技術、機器人等等,這些新詞語及其附帶的新概念、新觀念乃至新的世界觀,越來越頻繁地占據人們的視野,衝擊人們的頭腦。每一天,人們都在感受著它們,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少到多,從陌生到耳熟能詳……信息革命的時代已經初具規模,知識經濟的時代已經到來,外麵的世界越來越精彩。
當你發現書本上的東西已遠遠不能滿足自己生活需要的時候,你就必須善於在社會實踐中不斷地邊摸索邊學習,如此,你才不會被時代的大潮無情地衝走。
絕對不能自滿於書本上的知識,也不要以為天下的智慧都收錄在書中。退一步說,縱然到今天為止所有的知識都已為你所掌握,明天,世界依然會出現更多新的問題,況且,學無止境,你又有什麼可以自滿的呢?
當你走出校門,步入社會,必須時刻本著學習的心態不斷地尋找機會努力提升自己,在實踐中獲取更多更實用的知識,隻有這樣,你才能不斷地充實自己,才不會被社會所淘汰。
某位畢業於地質學的高材生,博覽了相關的書籍,並從中獲得了足夠多的地質學方麵的知識。在和人談論相關問題時,他都能夠侃侃而談,顯得相當自信。
一直以為很有學問的他,有一次和一群在井下工作的礦工聊天時,突然發現了自己的無知。
那些工人說,井下的小白鼠是不能隨便殺死的。這位高材生很是疑惑:井下的小白鼠為什麼不能隨便殺死,它們有什麼用呢?礦工們告訴他,如果礦井出現塌方事件,隻要你身邊有小白鼠,那麼你就有了活的希望,因為那些小白鼠最清楚什麼地方可以跑出去。
沒有人能想到小白鼠會在人們生命危難的時候給人以希望,但是這些普通的礦工們都知道,他們從社會實踐中學來的東西要比書本上的豐富得多,有用得多。
某電視台曾經對若幹畢業於名牌大學的本科生的應聘進行跟蹤報道,發現在其應聘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讓人啼笑皆非的場麵。從應聘公司處了解到的信息來看,這些學生總體給人的感覺就是非常稚嫩,總帶有一種涉世未深的味道,且動手能力普遍較差。相反,有很多從高中或是中專畢業出來的同齡人,他們的技能和處理問題的能力要更強。
譬如,有兩個高中同學,一個畢業後順利考入大學繼續深造,另一個則由於沒有考上大學或別的原因而沒能進入大學學習,隻好出來打工。三年或四年後,這個大學生畢業之後出外找工作,此時的他還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學生,而他的同學卻已經成長為某公司的一名骨幹精英。
或許有人不禁會問:既然如此,我們還要上大學幹嗎?不如讀個高中或技校之後直接找工作得了。
現象背後,問題的關鍵到底在哪裏呢?
根據調查發現,有些學生一旦考入大學就覺得萬事大吉,高枕無憂,放鬆了對學習的要求,無所事事,而等到畢業之後又覺得自己是一名大學生,對於從基層做起的工作不屑一顧,看不上眼。
而學曆相對較低的人在踏上工作崗位之後,因覺得自己文化水平低,心有壓力,所以立誌笨鳥先飛,於是便會很努力地投入工作,主動發現問題並向公司的前輩們請教,甚至在業餘時間還不忘學習,如此這般他便能迅速地成長起來,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非常出色的業績。
社會就是這樣一所學校,在這所學校中學到的東西不是書本所能完全涵蓋的,它都是一些很實用的知識和經驗,具有很強的實戰性。
但是在社會這所學校中,人們必須要以“自主學習”為主。這裏的“課本”中沒有現成的書籍,也沒有具體的老師,因為這是一門“公共課”。隻要你本著積極學習的心態,通過各種途徑留心身邊人的一言一行,關注身邊事的發生發展,你便能夠學到最實用、最深刻的人生哲學。
人生就是不止學習
人生之意義在於趨向生命之圓滿,而樂趣的惟一途徑是學習,學習是一生都要麵對的課題。
(1)學習能改變人的一生
珍妮特·沃斯說,學習“是一場我們將一起發動的革命”,學習是一場革命,將波及到個人人生、人際交往、整個生活環境以及世界的未來發展方向、方式。這不是一場權力更替的革命,但它將引起社會的巨大變動,它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這場革命也不是對別人的革命,而是改變自己的學習觀念、學習方式乃至整個人生的革命。革命由最具先進意識的人們發動、示範、引導、組織和推動,但需要的是有熱情、有眼光、有向往的人們的認識、認同、參與以及分享。這場革命沒有成功與不成功的區別,隻有成功規模的大與小的區別,因為它的起點是個人的革命,而終點是沒有的。在這個意義上,這場革命已經在中國大地上發生了,而且可能會大規模地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