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的捷徑來自於學習
一個人若想成功就必須創新,不能老守田園,故步自封。而創新來自於偉大的知識力量,知識的吸取靠的又是勤奮學習。
一個人若想成功就必須創新,不能老守田園,故步自封。而創新來自於偉大的知識力量,知識的吸取靠的又是勤奮學習。
歌德說:“人不隻是靠他生來就擁有的一切,而是靠他從學習中得到的一切來造就自己。”
西漢學者揚雄說:“學者,所以修性也。視、聽、言、貌、思,性之所有也。學則正,否則邪。”
曾國藩認為“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學習可以改變人。”
培根在《論讀書》中寫道:“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
顯然,學習可以改變人的智商和情商。
休謨則從另一個角度論述道:“認真留意於科學和文藝,能使心性變軟和賦予人情,使情感歡樂,而真正的美德和尊嚴就在其中了。
“一個有鑒賞力和學識的人連個正派人也算不上,這種情況是很少的,盡管他會有種種毛病。由於他的心靈致力於思考學問,必定能克製自己的利欲和野心,同時必定能使他相當敏銳地意識到生活中的各種理解和責任。他對品格和作風上的道德差別有比較充分的識別力。
他在這方麵的良知不會被削弱,相反會由於思考而大為增進。
“除了這些氣質性格上的潛移默化,上述研究和運用可能產生其他作用。教育的豐碩成果能使我們確信,人心並不全是冥不可雕的,可以探根求源對它進行許多改造。隻要讓一個人給自己樹立一個他所讚美的品格榜樣,讓他好好熟悉這個榜樣的具體特點以便塑造自己,讓他不斷努力地警惕自己,避開邪惡、一心向善,我不懷疑經過一段時間,他就會發現他的品格有了一個較好的變化。”
相反,一個不讀書、不求知的人,他的生活是怎樣的呢?
林語堂先生在《讀書的藝術》裏說:“一個沒有養成讀書習慣的人,以時間和空間而言,是受著他眼前世界所禁錮的。他的生活是機械化的、刻板的;他隻跟幾個朋友和相識者接觸談話,他隻看見他周遭所發生的一切事情,他在這個監獄裏是逃不出去的。
“可是當他拿起一本書的時候,情況就不同了。他立刻走進一個不同的世界。如果是一本好書,他便立刻接觸到這個世界上最健談的人。
這個談話者引導他前進,帶他到一個不同的國度或不同的時代,或者對他發泄一些私人的悔恨或者跟他討論一些他從來不知道的學問或生活問題。”
求知、學習就是置身於一個成功的環境,就是聆聽賢達的教誨和指教,就是與成功者做朋友,就是向成大事者學習成功的方法。
不斷地學習,我們就會不斷地進步。
有些人淺嚐輒止,滿足於一時的成功。他們雖然值得慶賀,但不值得人敬佩。隻有那些不斷進取,不斷超越自己的人才值得敬仰。
現代社會的發展變化實在是太快了,一個人一旦停止了學習,他就會成為社會的落伍者,將會在快速發展的社會裏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斯托·衛爾原來想做一個營造工程師,並且也一直在這方麵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武裝自己,但是在美國經濟蕭條時期,他找不到他的就業市場,也就是說,他所學的專業知識沒有用武之地,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
他重新估量了自己的能力,決定改行學習法律。他又一次回到了學校,去學將來可以當律師的課程,很快他學完了必修課程通過了法庭考試,並且很快就執業營運了。
成功無止境,創新無盡時,學習無絕期。
《國語》記載晉文公向臼季學習讀書,過了三天,文公說:“我覺得一時用不上,知識倒是增長了。”
臼季回答說:“既然知識多了,等到用得著的時候,不就比未學者要強嗎?”
難怪美國哲學家、詩人桑塔亞如此斷言:“即使最聰明的智者也要永遠學習。”
成功的人生,應該是像河流。無論多少艱難險阻,始終矢誌不渝,不斷積累,不斷準備,終會漫溢而過、破決而出,這樣正好符合孟子所謂的“盈科而後進”,最終使自己成為一個成大事者。
終生學習是時代的使命當今時代,世界在飛速變化,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知識更新的速度更是大大加快。人們要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客觀世界,就必須把學習從單純的求知變為一種生活的方式,努力做到終身學習。
人類從誕生之日起,學習就已成為整個人類及其每一個個體的一項基本活動。不學習,一個人就無法認識和改造自然,也無法認識和適應社會;不學習,我們的社會便不可能達到今天所能見到的巨大進步。
有一位青年,在拿到博士學位後,回家問家人:“我已得到博士學位了,以後還要學什麼?”
家人說:“學做人!”
是啊,天下之大,知識浩瀚,每個人窮畢生之力,能學到百分之二、三已屬難能可貴。中國有句古話:“活到老,學到老。”千萬不要以為你所學、所知的東兩已經夠了,學無止境,蓋棺乃止。
許多人認為,學習隻是青少年時期的事情,隻有學校才是學習的場所,自己已是成年人,並且早已步入社會,再沒有什麼必要去學習了。
其實不然,學習是時代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人類曆史在不斷發展,現代化的科技也日新月異地發生著變化,如果你要適應瞬息萬變的高科技時代,就要不斷學習。
環顧古今,每一次社會的變革和曆史的前進,都是依靠知識作為其堅強的後盾,可以說知識是推動人類文明前進的最大動力。而世界每時每刻都在不停變化,如果我們在這一刻停下來,難保下一秒不會被時代無情地拋棄。若你是一個明智的人,就必須要不斷求知,不斷地豐富自己。
這是美國東部某一大學期終考試的最後一天。在一座教學樓的台階上,一群大四學生聚集在一起,正在討論幾分鍾後就要開始的考試。他們的臉上充滿了自信,這是他們在參加畢業典禮和工作之前的最後一次測試了。
一些人在談論他們已經找到的工作;另一些人則在討論他們想要得到什麼樣的工作。懷著經過4年的大學學習所獲得的自信,他們感覺自己已經準備好了,並且能夠征服整個世界。
對即將進行的考試,他們知道隻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教授說他們可以帶需要的教科書、參考書和筆記,隻規定考試時他們不能彼此交頭接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