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篇 不斷充電3(2 / 3)

他們興高采烈地走進教室,教授把考卷發下去,學生都喜形於色,因為學生們注意到隻有五個論述題。

三個小時過去了,教授開始收考卷。學生們似乎不再有信心,他們臉上顯露出難以描述的表情。沒有一個人說話,教授手裏拿著考卷,麵對著全班同學。

教授端詳著麵前學生們憂鬱的臉,問道:“有幾個人把五個問題全答完了?”

沒有人舉手。

“那麼,有幾個答完了四個?”

仍舊沒有任何動靜。

“三個?或者兩個的呢?”

學生們開始坐立不安。

“那麼一個呢?一定有人做完了一個吧?”

全班學生仍保持沉默。

教授放下手中的考卷說:“這正是我所預期的效果。不要認為你們已完成了四年機械學科的教育,就無所不能了,其實,仍舊有許多與此相關的問題你們全然不知。”

於是教授帶著微笑說下去,“這個科目你們都會及格,但希望你們記住,學無止境,你們在這個大學的教育隻是整個人生教育中很小的一部分,你們的教育其實隻是開了一個頭。”

沒錯,學校裏獲取的教育僅僅是一個開端,如果就此停滯了自己學習的腳步,終會被時代的激流所淘汰。

據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調查顯示,半數的勞工技能在1至5年內就會變得一無所用,而在以前,技能的淘汰是7至14年。特別是在工程界,大學的知識在畢業10年後還能派上用場的不足1/4。不進則退,學習已變成隨時要進行的功課。

而且,如今高速發展的市場經濟中,人們對知識的依賴也更加強烈。

有這樣一份資料:2002年,全美企業員工中接受企業正式撥款學習的人數增加了400萬,平均每人每年可以享有31.5個小時的學習時間。而這個全美企業員工增加的學習時間,相當於25萬名全日製大學生的學習時間。

不僅如此,美國已有二十多家知名企業成立了自己的大學。學習的效益也日趨明顯。在摩托羅拉公司,每花1美元投資在學習上,就可以連續三年提高30美元的生產力。用學習創造利潤,已被管理學界和企業界公認為當今和未來“贏”的最佳策略。

“汽車大王”福特在少年時代,曾在一家機械商店當店員,雖然周薪隻有2.05美元,但他每周卻要花2.03美元來買機械方麵的書,從不間斷。

當他結婚時,除了一大堆五花八門的機械雜誌和書籍,沒有任何其他值錢的東西。然而就是這些書籍,使福特向他夢想已久的機械世界不斷邁進,最終開創出了一番大事業。

功成名就之後,福特說道:“對年輕人而言,學得將來賺錢所必須的知識與技能,遠比蓄財來得重要。”

一張文憑的“保鮮期”能有幾年?隨著知識更新速度的不斷加快,在一些高新技術領域,今天學到的知識明天就會被“刷新”。隨著社會知識水平的普遍提高,學曆將不再作為用人的首要衡量標淮。

在一次大型人才招聘會上,某家公司的總經理對一位前來應聘的大學畢業生說,你的文憑代表你應有的文化程度,它的價值會體現在你的底薪上,但有效期卻隻有六個月。如果你要想在我們這裏幹下去,就必須繼續“充電”,並將你所學的知識轉化為工作能力。

當今時代,世界在飛速變化,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知識更新的速度更是大大加快。人們要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客觀世界,就必須把學習從單純的求知變為一種生活的方式,努力做到終身學習。

終身學習,是我們不斷完善和發展自我的必由之路。無論是一個人、一個團體、一個社會還是一個民族,隻有持續學習,才能不斷獲得新知,增長才幹,跟上時代的步伐。即使你具有豐富的知識,也還是要不斷充實自己。就像是科技人員在科研過程中,隻有繼續補充所需要的知識,才能攻破一個個尖端課題,誕生一項項更新的科研成果。

物品用了會折舊,人才也會因知識的停滯而不斷折舊,而終身學習是防止知識折舊的最好辦法。終身學習已陸續為人所重視:在美國、加拿大,終身學習製已開始執行,一些發達國家也陸續提出要構建學習型社會,而我國,“終身學習”的口號也日漸被響亮地喊出。終身學習觀念已經日益深入人心,必將成為時代的趨勢。懂得了終身學習的重要意義,就要把學習視為吃飯、睡覺一樣為需所求,終生不輟。

中國古語有雲:“活到老,學到老”;至聖孔子主張“學而不厭”;莊子提到“吾生有崖,學也無崖”;我國近代教育家陶行知也強調“整個壽命的學習”。這些古老的教育觀念放在今日的社會中仍然適用。

從中,我們不難發現,當知識經濟時代來臨時,無論經濟、科技還是生活和工作的各個領域,“學習即生存”,誰掌握知識,誰就占據主動。

每天更新的知識才進步

人類的曆史就是不斷更新知識的曆史。在知識更新周期迅速縮短的今天,隻有比別人更早地更新知識,才能在社會的競爭中占據主動。

一位學生向老師感歎,雖然自己已經非常努力刻苦,卻越來越看不到自己有什麼進展,覺得很困惑。

老師拿起身旁喝水用的杯子,往裏麵滴了幾滴墨汁搖了搖,頓時水變得很渾濁。他問學生:“如果我繼續往杯子裏加入清水,會產生什麼現象呢?”

學生回答:“雖然墨汁的顏色會變稀,但還是免不了汙濁。”

“很對,”老師搖了搖杯子,“即使把杯子裏的水再倒掉一些,再加入清水,還是不可能變得完全清澈。”

說著,老師把那一整杯水全部倒掉,再注入了一杯清水,“你看,隻有把之前受到汙染的水全部倒掉,之後倒入的水才是幹淨的,我們吸納知識也是同樣一個道理,把腦中陳舊的東西全部清空,才有空間容納新的東西。”

學生一聽,恍然大悟。

隻有吐故,才能納新。每一分鍾人的體內都有無數的細胞死去,同時又有無數的細胞誕生——這是我們始終保持青春活力的最佳秘籍;每一時刻,人們心中每生出一個新問題,就同時推翻或解決一個舊問題——這就是世界持續發展的最大秘密。如果沒有一個個問題的提出和解決,沒有舊觀念的不斷被顛覆和新觀念的不斷被確立,世界的進步又從何而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