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提示:
作為家長要經常采用這種語氣和教育方式的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跟父母是平等的,是一個受尊重的個體,在這種尊重、平等的環境下,孩子可以很好地培養自己獨立、自尊的人格。這樣的教育方法也可以幫助孩子認真處理自己的問題和缺點,也為孩子平靜地接受勸說和教育,提供了機會和基礎,可以很好地抑製孩子的逆反心理。
三、勇敢地說出“對不起”
人與人相處,難免會有摩擦。家長們在麵對自己的同事或其他人時,總是很容易就能把“對不起”說出來,因為感覺雙方是平等的。而在互動關係頻繁的親子之間,常會因父母的一時情緒問題,傷害了孩子幼小的心靈,此時,我們的家長就很難把握己的情緒和心理,一聲“對不起”在心裏徘徊一下就消失了,因為感覺孩子是自己的,不用那麼客套,或者覺得自己是長輩,是父母,怎麼能屈尊向孩子道歉呢?這樣拒絕道歉的後果就是,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敵對情緒加重,親子關係緊張。所以,當你做錯了的時候,一定要勇於向孩子說“對不起”,撫平他們不滿的情緒,讓他們在良好的互動關係中,學會如何寬容待人。家是一個孩子人格養成最重要的場所,良好的家庭環境,可以讓一個孩子擁有健全的人生。良好的家庭環境,首推家庭教育,尤其父母以身作則的正麵行為,更可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示範,所以父母們不要吝嗇那一聲小小的“對不起”,它是你和諧親子關係的潤滑油。
我記得在一次聽課時,遇到了這樣一件事——思維技能課上,有一個男孩兒不認真參與教學,還在課堂上搗亂,教師生氣地說了兩句,男孩兒便離開了座位,表現出十分的不滿。不到兩分鍾,他又返回來,大聲說:“我認為自己沒有錯,我隻是想說出正確的答案。”
教師馬上說:“對不起,是我誤解了你,我向你道歉,你能原諒我嗎?”說著走向男孩兒,撫摸著他的頭。
這樣及時道歉是有益於孩子的心理成長的,孩子感覺自己的尊嚴得到了保護而得到了自信,這是孩子成長所必需的。一個孩子隻有在教育民主中才會具有真正的自尊和自信,而專製教育帶給孩子的更多的是人格上的缺陷,所以,當父母發現自己對孩子的態度過分氣憤、嚴厲時,或者從孩子的言行中,明顯感覺到他自尊心受到傷害時,就該向孩子道歉,彌補孩子心靈的創傷。
但你下定決心道歉時,還要注意,說話是一種藝術,說“對不起”更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尤其麵對心智尚未發育成熟的小孩,跟他們道歉時,態度更應溫和。當父母向孩子說“對不起”
時,一定要保持誠懇的態度,用接納、關懷的眼神麵對孩子,坦減地和他們溝通,溫柔地撫摸他們的頭或給予他們擁抱。不過,不論用什麼方法,一定要讓家中的孩子清楚且明白你發自內心的善意及關愛。
我們之所以這樣強調家長向孩子說出“對不起”的重要性,旨在創造一種民主的教育氛圍。父母對孩子情緒感受的處理態度,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和認知。如果孩子內心受傷時,大人誠懇地向他們說聲“對不起”,將來孩子長大後,性格會比較溫和、民主、妥協性較高。倘若大人們沒有適時地向孩子說“對不起”,他的內心會不斷地累積不滿的情緒,對將來的語言、人格發展都會有負麵影響,日後的親子關係可能也不會好的。每個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和自己關係對立,勢不兩立,所以,這就需要心理已經成熟的我們做出正確的榜樣。
父母都想和孩子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更希望他們能夠健康、快樂、自信、獨立地成長,那就放下你做家長的架子,勇敢地向自己的孩子說出“對不起”。記住以下10項原則:
1.任何時候都盡可能通過教導而非懲罰的方式解決問題。懲戒的目的本來是想教孩子知道哪些行為是能被接受的,可打孩子不會教給他們能被接受的行為,它教給孩子的是“強權即真理”,以及巴掌和板子是解決問題的一個辦法。
2.把孩子的行為過失視為判斷上的失誤,這樣能更容易地找到對孩子進行行為教育的辦法。
3.盡可能讓孩子承擔過失行為的責任。如果孩子把房間弄得一團糟,應該讓他把屋子打掃幹淨。
4.給孩子製定行為規則,但一定要保證規則條數要少,要合理,並符合孩子的年齡和發育階段的特點。
5.確保過失行為所負的責任要合理且明確。
6.不要就行為規則與孩子討價還價。如果有規則被違反,提醒孩子有這條規則,以及不遵守這條規則的後果。當你發出一個命令的時候,語氣要堅定,並重複一遍。
7.如果孩子有很多令你擔心的行為,不要企圖一下子解決所有問題。選擇其中一個問題,向孩子解釋為什麼會有問題,以及會有什麼後果。如果孩子做出了符合規則的行為,則需對其進行表揚。
8.當孩子還在學走路的時候,如果他做了你不喜歡的事,應及時幹預,或將孩子轉移到別處。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不知道是非,不應該對孩子動手。
9.在與孩子談論其行為時,要注意方式方法。你的言行要成為孩子的榜樣。
10.當孩子表現好時要及時發現,你的表揚會強化正確行為。
擁抱、微笑和充滿溫情的話都能體現你對孩子的肯定。
四、相信孩子的選擇年輕的袁泉出道不久,就獲得了中國電影界的諸多榮譽,也可謂創造了一個不小的奇跡。在奇跡的背後有著諸多因素,其中有一點很重要,我認為家長們都應該做到的: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
在袁泉小的時候,父親袁世明希望女兒將來當一名乒乓球運動員,繼承父業,於是送她到體校打乒乓球。可漸漸地袁世明發現女兒的積極性並不高,反而對文藝頗感興趣,在幼兒園舉行的文藝彙報演出中,她的表演獲得陣陣喝彩。在這個時候,父親沒有將自已的興趣愛好強加於女兒,而是充分尊重孩子的意願,開始培養女兒的文藝才能,在不懈的努力下,造就了袁泉今日的輝煌。
無獨有偶,在2002年第19屆鹽湖城冬奧會上,我國短道速滑名將楊揚奮力一搏,為祖國洗刷了冬奧會無金牌的恥辱。而楊揚小時候特別頑皮,“野”得很,對父母為其選擇的幾項文藝特長都毫不感興趣,卻偏偏對體育情有獨鍾,好在其父母在經過深思熟慮後最終尊重了孩子的選擇,這才成就了其勇奪奧運冠軍的壯舉。
當然,袁泉和楊揚的成功與自身的勤奮是分不開的,但家長的開明選擇無疑也給了孩子成功的助跑。興趣愛好是一切發展的動力源泉,強加、強迫在他們身上的不一定會取得預期的效果,並且往往會起反作用,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父母們隻有懂得了這個道理,才能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做墊腳石,而不是絆腳石。
我們每一個家長都不會希望多年以後,我們的孩子說,都是當初你讓我這樣做的,如果按照我自己的意思辦現在肯定是……這是對家長的抱怨,也是家長心裏最大的負擔和愧疚。
當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這樣幸運地走上自己選擇的道路,他們有很多因為家長的意願而不得不委屈自己,最後反而讓我們的家長“竹籃打水——一場空”。他們的一些舉動——不論有意或無意,已經向我們家長做出了無聲的反抗。
下麵就是一個典型事例。清華大學四年級學生劉海洋,為了驗證一下“狗熊到底笨不笨”,將硫酸潑向北京動物園內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狗熊。這個生活在多少學生夢寐以求的名牌大學殿堂裏的大學生,卻做出了這樣的匪夷所思的事情,他用自己手中的硫酸毀了他自己,也毀了家長的“殷殷期待”。劉海洋這樣一個從小就是大人眼中的“好孩子”的天之驕子,卻活在深深的痛苦與難耐中,他不善言辭,不會交際,更沒有什麼好朋友。高考後在填報專業時,他想報考生物專業,而且他對生物的愛好已到了走火人魔的地步。而他的母親說生物專業不吃香,沒前途,硬逼著他填報機電專業。他和母親爭論過好長時間,這也是劉海洋平生第一次鼓起勇氣反抗母親對他的包辦,但最後他還是哭著填報了現在的專業,他這最後一個願望也被母親無情地剝奪了。正是由於母親從小對他的生活進行了全麵的包辦,使他失去了起碼的選擇權利和發展空間。在過度的壓抑和委屈中,他的心理逐漸變得扭曲而不平,最終毀了自己的前途,在他迷失的路上,家長的強製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