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人的發展規律對於教育意味著什麼(1 / 3)

我們進行教育的對象是孩子,要想實現教育的價值,達到我們期望的結果,首先我們的教育必須是遵循人的發展規律的。換一個角度說,我們在進行教育的時候,要把孩子當成是一個人,一個有自己的思想和要求,有自己的意識和行為方式的獨立的個體,我們要把他們當成是和我們平等的個體來對待,即自己的朋友,而不是我們的私有財產。

在很多家庭裏,親子關係很緊張,像是敵對的兩方,孩子時刻提防家長,家長時刻監視孩子。在這樣的環境裏,我們的孩子是無法得到發展的。人的發展規律對於教育而言意味著什麼?隻有遵循人的發展規律,我們的孩子才能得到全麵的發展,才能深層發掘出孩子的潛力,我們的教育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雙方共贏。也就是說,遵循人的發展規律進行的教育才是培養人才的教育。

一、培養孩子從興趣開始我們常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有了興趣,才想要去學習和接近。而且對一個人成長至關重要的是興趣,是愛好,是特長,這也是培養孩子的核心。把孩子的興趣、愛好、特長作為培養孩子的起點,這是教育實現的根本基礎,是我們家長對孩子的責任。

興趣是培養的,孩子在成長中形成什麼樣的興趣,與家長的引導不無關係。如果從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發育角度看,小學確實是培養孩子興趣的好時期。麵對孩子的成長,我們作為家長時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我的孩子對什麼感興趣?我將培養他什麼興趣?我什麼時候開始培養?怎樣培養?我對他的興趣發展將持怎樣的態度,並期待怎樣的結果?”這正是我們的教育所必須麵對的難題。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相同,家長需要自己探索。這裏介紹一些經驗,僅供參考。

在對孩子興趣的培養中存在這樣兩個極端:要麼隻重視孩子的分數,在強製與逼迫中,孩子的興趣一個一個被放棄,剩下的隻有書本,隻有分數;要麼讓孩子什麼都學,學舞蹈,學鋼琴,學書法,學英語,沒有找到孩子真正的興趣,也將孩子的興趣培養的最佳時期錯過了,而且後者的負麵影響更大。

我們的家長喜歡把孩子送去興趣班,看似在培養孩子的興趣,於是,在生活中我們常看到這樣的情景:每到雙休日,滿懷期望的父母,帶著極不情願的孩子背著琴、拿著畫夾奔波於各個興趣班之間,家長們著急上火,孩子也苦不堪言。興趣班上得如此辛苦,“興趣”從何而來?興趣班,如果沒有興趣,就成了興趣的刑場。相反,過分勉強孩子學習會適得其反,會讓孩子真正的興趣在辛苦的學習中泯滅。

這些現象並不少見。這些家長也無不心存善願,懷著對孩子的美好願望和期待,盡心盡力地培養著孩子的興趣與愛好,一心一意地為孩子設計著美好的未來。他們好心辦成壞事的原因往往在於沒有找到孩子的興趣,或是把自己的興趣強加於孩子,當作孩子的興趣進行培養,或是把別的孩子的興趣當作自己孩子的興趣,看到別的孩子學鋼琴,就讓自己的孩子學鋼琴,看到別的孩子珠心算不錯,就又要求自己的孩子學珠心算……時刻追在別人的興趣後麵,不僅不給孩子主見,不尊重孩子的選擇,自己也沒有目標,或者幹脆讓孩子學完鋼琴、學書法……給孩子報了一堆的興趣班,希望在眾多的興趣中能找到孩子的興趣,但家長的誤區也值得警惕。

我們的家長在培養孩子興趣的時候忽略了這樣一個問題:孩子的未來不應該由家長去設計,也絕不是家長可以設計的。人的興趣不僅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而且也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發展的。這是我們對孩子培養的出發點,也是立足點。

孩子是一塊尚未雕琢的玉石,他是有靈性的,同時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孩子學東西一學就會,而且不管是什麼,樣樣愛學。而且孩子的天性是喜歡新鮮,而且這種新鮮感往往是三分鍾的熱度。隻有真正適合孩子並且孩子感興趣的,才有培養的價值,才有培養的希望,才值得培養。所以作為家長,發現孩子的興趣與愛好,是培養孩子的起點。興趣的選擇就像雕琢一塊玉石定型一樣,決定了教育的成敗。

孩子興趣的顯現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選擇真正適合孩子的興趣,也必得有一長段時間的準備。在這段時間中,家長要為孩子提供一個廣闊的空間,為孩子的興趣的生長提供機會和環境。

同時你得用心去走近,去了解,去發現你的孩子,去尋找適合孩子培養的方向,看到他的長處,他的興趣,能從中找到孩子那與生俱來的潛質。隻要孩子對某種事物某種活動發生興趣,你就得積極地去幫助孩子去活動,去實踐,去發展。孩子的興趣也許起初隻是新鮮感,隻有經過引導和發現才能成為真正的興趣。

在成長之初,你根本發現不了孩子對哪方麵感興趣,也看不出他哪方麵較為擅長,這時候就需要你有意地設計一些活動,去誘發孩子的參與,去刺激孩子的投入,並借此發掘孩子的興趣。

隻有家長用心去誘導,去刺激,去發掘,才能為孩子找到適合他發展的趣所在。讓孩子對學習像做遊戲一樣,慢慢地產生興趣,使孩子自己願意去學,這才是興趣的開始。

在培養孩子的興趣時,父母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盲目地為孩子報興趣班,在給孩子報班之前,一定要調查清楚孩子的興趣點在哪兒,根據孩子的興趣來選擇。讓孩子做自己最感興趣的事情,是激發孩子自覺、主動學習的最佳方法。興趣班必須是孩子真正有興趣的才行。

2.孩子時常會表現出諸多興趣,家長要選擇其中一二,來作為培養孩子的方向。不要把那些孩子不感興趣的,不符合孩子特點的,不能滿足孩子需要的拿來培養,否則隻會走向家長願望的反麵。

3.上興趣班的目的是為了陶冶情操。如果純粹是為了學一技之長的功利目的,非要讓孩子達到某種水平,而不考慮孩子的興趣所在,那這種興趣班隻會成為孩子的負擔,所以要明確孩子上興趣班的目的。

4.不要多管齊下,要著重培養孩子的一到兩種興趣。同時要求孩子上幾個興趣班,會分散他的注意力,結果都是“一瓶不滿、半瓶晃蕩”,同時也會加重孩子的負擔,甚至使其產生厭學情緒。

二、突破教育的千人一麵記得曾經看過這樣一幅漫畫,有一群孩子高高興興地來學校上課,他們剛入學報到的時候有的是圓腦袋,有的是三角形腦袋,還有的是不規則多邊形的腦袋,各種各樣的腦袋,帶著各種各樣的思維來到了同一個班。給他們上課的老師是一個正方形的腦袋,三年過去了,孩子們都畢業了,等他們走出校門的時候,他們形形色色的腦袋統一變成了正方形的了。很明顯我們的教育就是要追求統一性,多種腦袋變成一個模式,就是要變成全國幾億個腦袋用一種思維模式思考。還有一幅也有異曲同工之妙。老師左手舉著一個大榔頭,右手拿著一個個統一生產的螺絲帽,學生——或粗或細或長或短的螺絲們從老師的手下經過,被強行帶上了並不合適的螺絲帽。這也是我們的教育,把學生塞進同一個模子裏。

這種教育即千篇一律的模式化的教育,它表現為無視或忽視受教育者的個性特點,不顧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具體地區、學校的特殊性,以統一的要求、統一的標準、統一的教育內容、統一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塑造同一規格的人才。這樣的流水線似的教育模式生產的人才是以批計量的,我們的社會需要的不是批量生產的人才,我們需要他們可以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可以適應社會的要求。

這是中國當代教育麵臨的困惑。整齊劃一性是中國當代教育的痼疾之一,其中傳統教育的根深蒂固、以片麵追求升學率為唯一目的“應試教育”的屢禁不止是其主要原因。要改變中國的教育現狀,就要打破整齊劃一性的束縛,要變傳統教育為現代教育、“應試教育”

為素質教育,就必須推行個性化。個性教育主要是一種教育思想,即尊重人和人的個性,強調良好個性潛能和優勢的發掘與發展,主張培養良好個性素質全麵和諧發展的人,提倡教育的特色化。

簡言之就是遵循人的發展規律的教育。

在學校教育中滲入個性教育,老師要重視以下幾個方麵:

1..把孩子當成獨立的、有思想的個體來對待。

老師要善於觀察,弄清孩子的性格、氣質、能力,他的興趣、理想、信念、世界觀……也就是說對學生有充分的、全麵的了解。這是老師在教育中做好因材施教的根本。在教育中,還要變更老師和孩子的不平等的關係,成為心靈相互溝通和平等對話的朋友關係。

2.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的個性。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這是我們的社會精彩的原因。個性對於一個人的活動、生活具有直接的影響:對於一個人的命運、前途有直接的作用。讓孩子知道自己個性的優缺點,有助於他們有自知之明,也有知人之智,從而調控自己的心理與行為,形成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讓孩子了解自己,可以讓孩子認清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幫助孩子完善自己,而且也有助於老師開展班級工作,充分調動學生的個性。

3.實行民主製。

有些老師仍保持著傳統的家長製作風和簡單粗暴的方法,這些都會嚴重扭曲甚至扼殺孩子個性的發展。要實現個性化教育,首先要突破家長製作風。給學生發言和表達自己的機會,聽聽孩子的話,有時可以緩解教育中的衝突和不和諧因素。讓孩子參與到教育中來,成為教育的主體。

4.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教育。

個性各有千秋,任何一種個性都有積極的一麵,也有消極的一麵。在班級中每種類型的人都有,教師要根據學生個性的類型與特點,有意識地調控學生個性的消極因素,充分發揮其積極的特征,塑造良好的個性品質。教師要根據不同的人的個性特質,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才容易使個性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