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以健康個性培養健康個性。
好的教師總是不僅注意言傳,而且很注意身教。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隻有教師的個性是健康的,才能使學生養成健康的個性,作為教師,必須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富有個性。教師的言談舉止、儀表服飾也是教師內在個性的外化顯現。注意發揚民主,注重發揮個性影響力。
三、對“填鴨式教育”說不“厚德福”是北京最道地的北方館子,在這裏我第一次看見填鴨,聽到填鴨的道理,自然而然地聯想到久已聞名的填鴨式教育。
我從厚德福一位夥計那裏得到的填鴨的過程如下:
第一步:買鴨皮。先把那些皮兒可能長肥的鴨兒買來。皮兒不可能長肥的鴨就不要。這要靠選擇。目光好、選擇準確,那麼喂它半月二十天就會長得肥。這好像是傳統學校的入學考試。
第二步:預備填料。此地用的填料是四分米六分黑麵,搓成“食指”大小的小條,填入鴨兒的食道。每天填三餐,每餐填八條,費錢八分。這好比是預備現成教材,按照一定鍾點上課,全體一律受教,不管個性如何。在教育裏麵有不少的辦法和填鴨相仿。一心一意指望學生們快快地照他主觀設定的模樣長成,使他和他的主顧可以享受,隻須如此的填鴨式教育。
厚德福的朋友還告訴我,北方的填料跟四川有些不同。北方一般是麵粉、高粱、麩子拌起來用,有時也用玉米。我說四川玉米價錢低,為什麼不用玉米呢?他說,那兒鴨子喉嚨小,用玉米填下去會把鴨子脹死;因為填死幾隻鴨,我們才知道玉米對於四川鴨不適用。我建意教育者有這樣的考慮,材料如果用得不對,鴨可以被填死,那麼學生“被填死的”有多少啊!
現在在中國的教育中應用很廣泛的還是填鴨式教育,就是把知識一味灌輸給學生,就像我們的大教育家陶行知描述的那樣,它隻充分地把老師和書本的思想灌輸給了學生,毫無創造性可言。這是中國現行的考試製度帶來的直接後果,但我們也要看到我們的國家一直在努力改變這種狀況,這也需要家長們在家庭教育中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念。
由於在現有的教育體製之下,我們的家長和老師過分追求考試成績,而忽略了對孩子能力的培養,使我們的孩子有很多是高分低能的,看起來就像填食後的鴨子。所以我們在生活中才見到了這樣一些人才:有人隻對畫重點、押題、記筆記有興趣;有的孩子雖然鋼琴、小號九級水平,但卻沒有音樂素養,在他的表演中我們聽到的隻有音符,而不是音樂;有的孩子善記曆史年代,在考試中發揮自己的記憶力優勢,卻缺乏曆史素養,對我們的榮耀和屈辱盲目得讓人心寒;有的孩子數學物理連獲高分,卻不會估算眼前建築物的高度和占地麵積;有的孩子中文係畢業了,卻寫不出一篇漂亮的文章來。我們的社會需要的不是這樣的人才。
這是我們的教育的悲哀,也是我們應勇敢承擔的責任。
我們的很多老師,在講課的時候就像一個填鴨匠,把“多長肉”——考出好成績,當作唯一目標,於是今天“填”了明天再“填”,小學“填”了中學再“填”,這樣的教育於孩子的成長有多大意義?我們的學生“填”出來可不算完,還要出去自己覓食,還要廣闊天地大有作為。隻是經過了填充的孩子,如何為自己打造一片廣闊的天空呢?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課外輔導班突然像一夜春風大有“千樹萬樹梨花開”的陣勢,它以雨後春筍般的速度橫掃了中國大地。許多父母把上輔導班、學藝術當作是素質的一項重要內容,並為此投入了許多精力和財力。許多寶寶從上幼兒園就開始學珠算、學繪畫,他們本應用來玩樂的時間都被填充了滿滿的課程,於是2歲能寫字,3歲會算數,4歲講英語的孩子屢見不鮮。每個家長都是望子成龍的。曾記得上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一段時期“神童”“天才”輩出,為了圓孩子和家長的天才夢,許多高等院校專門為此開辦“少年班”,期望這些少年神童能成為愛因斯坦級的人物,但事實似乎並沒有想象的那樣圓滿。
我們教育出了一個個準天才,但我們很難說他們是否快樂。
到他們長大以後,回憶起自己的童年,恐怕更多的是無休止的填鴨。過大、過早的心理壓力會給孩子造成一種逆反心理,導致孩子討厭學習。在這些孩子心裏,學習的過程已經讓他們感到沒意思了,天天都有許多不喜歡的任務等著自己去完成,簡直是太可怕了。我們的教育非但沒有培養出孩子超常的智慧,反而讓他們產生了對學習的厭倦。既賠進了爸爸媽媽的許多時間、精力和金錢,又剝奪了孩子珍貴的歡樂和情趣,還可能影響寶寶以後對學習的興趣,而且極可能因為錯誤的思維和習慣,造成孩子的正常思維紊亂。
對於孩子的教育,最好的方式還是——放養鴨子,讓孩子在自由的空間裏健康成長,為的是能下水暢遊,上天翱翔,為的是孩子真正做自己的小主人。
對教育方法有如下的建議:
1.孩子天性就愛玩,教育的關鍵在於遵循孩子的天性。對於幼兒的培養最為重要的並不是讓他們能盡早地認幾個漢字或做幾種運算,最重要的是及早地培養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的習慣,家長應該用更形象生動的方式啟發和教育他們。孩子神經最興奮的時候,才是學習的最佳時間。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自理能力,具備優良的品質和良好的心理承受力,比孩子學會幾首鋼琴曲更重要,因為能力是孩子一生受益無窮的財富。
2.啟發式教育是孩子學習的有效途徑。在教育界有一句話:
“我聽,我忘記;我看,有印象;我做,我記住。”填鴨式教育前兩項都占全了,就是沒有“做”這一環節。而啟發式教育就充分考慮到了做的重要性。隻有在做的過程中才能理解所聽、所看。
動手能力是孩子學習的捷徑,也是孩子對於知識的消化途徑。
3.在玩樂中開發潛能。每個孩子都是一座沒有開采的礦山,孩子的潛能隻是還沒被發掘出來而已。孩子總愛玩,應該設法把孩子的學習過程變得活潑、生動和有趣。這樣一來,孩子才會自動加入學習的行列,熱愛學習。自發的學習要比單純的填鴨更有意義,也更能開發孩子的潛力,讓孩子在能力上不斷有所突破。
4.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的教育應該讓孩子對學習有興趣,而不是單純地教給孩子1+1=2,孩子需要知道為什麼l+l=2。
四、給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很多時候,家長很容易為孩子限定空間,讓孩子在家長的掌控中成長。但這樣的做法遭到了質疑。“給孩子寬鬆的環境,多給他們一點自由。”這是法國家庭教育專家們從成功與失敗的家教案例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對我們不無啟迪。到底我們的教育應該給孩子提供怎樣的空間讓孩子成長呢?
法國的教育學家們認為孩子的生長就像小樹一樣,需要空間,需要呼吸。擴大孩子們的自由活動空間,給予孩子們更多的自由,是培養孩子興趣、發展孩子個性和開發其智力的有效途徑。他們呼籲家長要盡可能帶孩子去公園遊玩,多鼓勵他們與同齡的小朋友交往,家長過多的千預會阻礙孩子的自由發展。他們認為對一些智力超常的“小神童”,必須給他們提供一個與一般孩子不同的發展空間,給予他們更多的自由發展的機會,不要想方設法讓他們變得和一般的孩子別無二致,更不要壓製智力超群的兒童,否則他們的聰明和興趣就會受到製約。
我們在評價一個孩子時,習慣用智商的高低來加以評判,但是據研究,一般以下類型的父母能培養出高智商的寶寶:非專製型父母;具有自發愛撫行為的父母;高學曆的父母;對自己從事的職業充滿熱情的父母以及人際關係良好的父母。在這些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他們的興趣和智力可以得到充分的發展。
雖然我們的學校和家長也在努力為孩子營造良好的自由的學習和成長的空間,但不免讓人覺得有些形式化的傾向。雖然我們為孩子的成長也花了心思,但總感覺其效果不那麼盡如人意。加拿大教育也很注重幼兒的自由發展,所以他們十分重視幼兒的學習環境是否有助於其個人潛能的發揮。
以溫哥華為例,我們來傾聽來自異域的教育風情。為了給孩子們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市政府對托兒所建築設計有著嚴格的規定。這些規定的細致性和繁華的設施的確讓我們驚歎,但驚歎之餘也感覺到了用心良苦。這些規定一般要求托兒所依據孩子年齡的不同,戶內戶外的環境設計都要有全方位、多元化的考慮。
比如,18個月以下的嬰兒要求創設七種學習環境,即若幹有助發展視覺及聽覺等感官機能的所謂“藝術環境”;若幹包含扮演及想象活動的所謂“戲劇環境”;若幹可讓兒童擺布的玩具設施;另外再加上兩種供閱讀等活動用的“寧靜環境”以及兩種供攀援及爬行用的體力活動環境。。18~36個月的“學步幼兒”,室內活動環境則起碼要有八種,即“藝術環境”、“戲劇環境”、可擺布玩具及積木等……這些複雜的規定讓孩子充分享有學習和成長的空間。
自認為我們的家庭無力為孩子創造如此優越的教育環境,當然也不願意承認我們的教育是不完善的,那我們就從精神上最大限度地給我們的孩子創造良好的條件吧。
1.給孩子精神放鬆的時間,除了每天必須完成的學校任務,最好不要給孩子太多額外的任務,遵循孩子的學習規律,多發展孩子的興趣。
2.注重孩子發展的全麵性及均衡性。一個健康的孩子應有良好的體能和智能發展,以及情緒管理、社交能力、藝術欣賞和道德方麵的發展。小孩的知識發展很重要,但不能忽略其他領域的發展。這樣孩子才能健康成長,和他的身體發育保持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