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教育的尺度是什麼(2 / 3)

二、獎勵的分寸很多家長為了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可謂煞費苦心,最普遍的方法就是用物質獎勵來激發孩子的興趣。然而這種方法是否有效呢?將學習興趣同某種具體的物質相聯係是否可以達到目的呢?我們先來看這樣一個事例。

小小今年上六年級了,正是準備小考的緊要關頭,然而小小學習的積極性一直不高,這讓媽媽很著急。為了能讓他好好學習,媽媽製定了一套獎勵製度:

平時小考90分以上,獎10元;前10名,獎50元;進入前5名,獎100元。開始時還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小小為了得到獎勵,一回家就看書、溫習功課,可時間一長,小小明顯出現厭倦學習的情緒。媽媽無奈隻好加碼(錢),但是效果不大。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經曆,為了讓孩子達到某個目標,家長動輒給孩子金錢、物質的許願和獎勵,開始的確奏效,但慢慢地孩子就對這些獎勵失去興趣了,甚至有時起到相反的作用,導致孩子對物質利益的過分追求,發展到孩子把好好學習作為與家長交換獎賞的籌碼。為什麼這些獎勵都不能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呢?

心理學家雷珀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雷珀挑選出一些喜歡繪畫的孩子,把他們分成兩個組進行實驗:他對第一組的孩子許諾說,“如果畫得好,就給獎品。”對第二組說,“我想看看你們的畫。”兩個組的孩子都高興地畫了起來。結果,第一組得到了獎品,第二組得到了點評。三個星期後,雷珀發現,第一組的孩子繪畫興趣明顯降低,大多不願意再畫;而第二組的孩子則和以前一樣喜歡繪畫。後來,心理學家又把這個實驗在不同國度、不同興趣組做過多次論證,結果是相同的。

這個實驗是否讓諸位家長茅塞頓開呢?雷珀告訴我們,獎品固然能夠強化孩子的某種良性行為,但是又存在這樣的可能:孩子隻對獎品本身感興趣,而缺乏對被獎行為的興趣。比如孩子對金錢、物品感興趣,而對學習本身沒有感覺。物質獎勵往往可能起到喧賓奪主的作用,將孩子的注意力由學習分散了出來。而家長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往往許願或者直接進行物質獎勵,結果導致孩子隻是為了間接的目的,被動地“要我學”,而不是主動、發自內心的“我要學”。這樣反而阻礙了孩子潛能的開發。而且靠物質、許願等誘發、啟動的行為,往往要以不斷“升級換代”的新許願、新物質加以維執物質能夠變本加厲地導致精神上的土崩瓦解,學習的興趣變成了物質的附屬品,這是導致家長獎勵失敗的原因。

韓國的世界著名小提琴家鄭慶華的母親養育了7個優秀子女,當問及她的教育秘訣時,她隻是笑了笑表示:“多給孩子讚美。”

讚美的語言可以讓孩子充分體驗成功的樂趣,自覺強大,造就孩子無限的自信感,從而對任何事情都保持積極的上進心。

隻要是人,不論多大年紀都需要別人的鼓勵來加強內在的自我認定,這是人性的弱點,也可以成為我們教育的突破點。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被別人肯定,小孩子也不例外,所以表揚和讚美是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英國心理學者哈德菲爾德表示“人在自信的情況下,可以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到500%以上;沒有自信且自卑的人,隻能發揮出自己能力的30%。”

讚美其實是一種無形的精神指導力量。讚美有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孩子道德品質形成的最初階段是非觀念模糊,自製力差,成人的引導、獎勵與讚美至關重要,孩子需要用“讚美”作為行動準則。讚美孩子,能激發他正確的外在動機,逐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心理定勢。家長若想要孩子按照一定的行為方式去做,就必須肯定孩子積極的一麵,鼓勵他繼續往好的方麵發展。家長對孩子小小的成功表示讚美,可以強化孩子獲得成功的情緒體驗,滿足其成就欲,激發他繼續嚐試的興趣和探索的熱情。父母對孩子的言行作出正確的評價,並經常予以讚美,也有助於融洽家庭氣氛。讚美其實就是一種精神獎勵,是一種在精神上給予孩子心理的滿足的獎勵手段,是獎勵的最高境界。

獎勵孩子是門藝術:

1.注重精神獎勵。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想要讓孩子長久地保持學習的積極性首先要在精神上得以保證。國外流行這樣一種觀點,好孩子是表揚出來的。經常表揚、肯定孩子勤奮、刻苦的行為,更能夠激發孩子的內部動機,端正學習態度,保持學習熱情,使學習行為更為踏實、長久。當精神力量化為孩子的習慣和毅力時,孩子對於學習的動力才能充分地發揮出來。

2.正確引導孩子正確的實現目的的途徑。有些家長以為隻要獎勵孩子的成績,孩子就會努力學習,但是家長忘記了“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孩子很容易為了獎勵而鋌而走險。家長的獎勵往往集中在孩子的考試結果,從不獎勵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索和付出,最終導致孩子“短視”的“市場性格”:急功近利,立竿見影,缺少長遠打算,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這無疑是將孩子引向了一個大的深淵。

3.關心孩子的全麵發展。這要求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的發展。家長普遍認為孩子隻要學習好,就一好百好,萬事大吉,大獎特獎,其他諸如德、體、美、勞等則無所謂。這種“重智力、輕德育”的結果,導致孩子畸形發展,造成一批高分低能、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的孩子的出現。

4.要堅持原則。現在往往一個家庭隻有一個孩子,很容易對孩子產生溺愛,有些父母則無原則地對孩子的種種行為加以讚美和獎勵,讓孩子誤以為自己的行為都是正確的,混淆了是非觀,造成孩子是非不清、驕橫跋扈。如果孩子按大人的要求去做了,並做得很好,就應該給予讚美;做了不對的事情,即使孩子哭鬧耍賴皮也千萬不要遷就他,不要說好話。獎勵的有效性往往在於它的必要性,無效的讚美和獎勵是一種錯誤的引導。

5.獎勵要保持時效。孩子做完某件事或正在進行中,就應當給以適當的讚美和鼓勵。如果一時忘記了,也應該設法補上去。

在孩子正在進行時的獎勵往往最能激發孩子的積極性,因為每個人都是這樣,做一件事時別人的一個肯定可以讓他幹勁更足。

6.讚美要具體,不要直接讚美孩子整個人,這容易讓孩子對自己的缺點也誤解為好,而應該讚美孩子的具體行為,但不要誇大其詞,否則孩子會沾沾自喜。比如孩子遊泳學得很快,家長可能會直接讚美道:“這孩子真聰明,一學就會。”這種讚美顯然不恰當,很容易滋生孩子的驕傲情緒。而應當就事論事:“遊泳學得真快。”否則,言過其實的讚美會給孩子播下虛榮的種子。孩子的心很敏感,要把握獎勵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