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真正的教育是什麼(1 / 3)

我們希望自己可以培養出一個天才,至少要是人才,這就要發揮教育的重要性了。教育的藝術是給予孩子一片廣闊的天空,讓孩子的翅膀充分地成長,然後展翅高飛。孩子能飛多高,一個關鍵是孩子自身的條件,還有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家長給予孩子的天空到底有多大,這甚至可以彌補孩子先天條件的不足,這就是教育的魅力。然而我們很多家長並沒有懂得教育的真諦,他們為孩子震開的天空隻有巴掌那麼大,於是我們的孩子也隻能在那樣狹小的空間裏成長,自然是無法像蒼鷹一樣飛翔。

如果想要讓自己的孩子翱翔天空,家長首先要給孩子那樣廣闊的天空。而這樣的天空是要依靠家長的教育方式構建起來,所以,家長們首先要懂得什麼是真正的教育。

從下麵這些名人的成長經曆中,我們的家長是否明白了教育的真諦呢?

一、鼓勵——建立人生路上的燈塔我們時常在心裏設定了理想孩子的模式,然後把自己的孩子同這個標準比較,希望孩子能夠成長為理想的人才——當然這種人才的標準是由家長們自行規定的。但事情往往並不遂人的意願,我們的希望和我們的現實總是存在那麼一個小小的距離。於是很多家長感覺自己的情感受到了打擊,對孩子很多做法和特點也是越來越不能容忍。這種怒火積壓到一定程度總會爆發出來,於是我們時常看到父母對孩子大加指斥。這樣的做法往往會挫敗孩子的自信和積極性。

想要把自己的孩子變成一個真正的人才,倒不如多多鼓勵孩子比較容易些。孩子是很容易被鼓動的,隻要你給予他鼓勵和肯定,他一定會在這些方麵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你鼓勵孩子向什麼方向發展,孩子就會成什麼樣。雨果的母親把握了孩子的特長,加以鼓勵和肯定,最終雨果的母親鼓勵出一個世界級的大文豪。

我相信哪個家長縱使有天大的本事,也批評責備不出一個天才來。

法國大作家雨果的成功經曆跟他母親的鼓勵和支持是分不開的,雨果從小就很喜愛寫作,在母親的支持下,小雨果的寫作很快就嶄露鋒芒。

法國著名的美文研究院組織征詩大賽,小雨果和母親既盼望又激動,但正當他為參賽創作詩歌的時候,他母親病倒了。小雨果一點創作的心思都沒有了,隻好把一首從前寫的、自認為不是寫得最好的《凡爾登貞女》送去參賽。幾天後,母親從昏迷中醒來,一看見小雨果,就立即詢問他參加征詩大賽的情況,小雨果沒辦法,隻有告訴母親實情。母親吃力地拉住兒子的手,輕聲地說:“維克多,你不該在難處麵前退卻。記住,永遠不該。我要你得到那‘金百合花’特別獎,你要把你創作中最好的詩送去。”

雖然母親的聲音很小,但小雨果聽出了希望和期待。因為時間緊迫,小雨果還是感到很為難,低著頭,對母親說:“但是,恐怕來不及了,明天就到期了。”母親突然提高了聲音說:“不,好孩子,來得及。今晚就寫,明天一早就念給媽媽聽,媽媽的病很快就會好起來。媽媽最不喜歡碰到難事就畏縮的人。”於是,小雨果不再猶豫,坐在病重的母親身旁,在母親壓抑著的咳嗽聲中不停地寫著、改著,一夜之間寫了120行詩。

在這一對母子共同的努力下,半個月後詩歌大賽的結果揭曉,這120行詩使維克多·雨果得到了“金百合花”特別獎,《凡爾登貞女》也同時被評為“金雞冠花”獎。兒子的成績是母親最好的補藥,雨果母親的病,果真很快就好了,小雨果感到了莫大的鼓勵和希望。

獲“雙獎”的事情很快就成為過去,但是母親對小雨果鼓勵的堅定話語,卻一直在雨果腦海中縈繞,一直激勵著他用更大的熱情投人到文學創作中去。

1820年2月,美文研究院又組織征詩大賽,雨果的《摩西在尼羅河上》又被評為“金雞冠花”獎。由於文學創作的成績突出,年僅18歲的小雨果被聘任為研究院的院士,一年後的法國文學藝術聯合會成立的時候,雨果還被邀請為該協會的會員。這對他來說,無疑也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而更讓他感到自豪的是他親愛的媽媽。這位剛剛20歲的年輕人,就像一顆耀眼的新星,引起了法國文壇的矚目。母親的心血和期望換來了豐碩的成果,後來,雨果相繼創作了《悲慘世界》和《巴黎聖母院》這兩部世界名著,成為法國最偉大的作家之一。

母親的教育和鼓勵能影響甚至改變孩子的命運,流傳於世的文學作品是雨果的驕傲,更是這一位偉大母親的驕傲。其實在某些時候,母親就像是孩子的上帝,因為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接觸最多的就是母親。母親對孩子的鼓勵和期望,就是孩子不斷前進的不竭動力。

你對自己的孩子有什麼樣的期望?你怎樣對待孩子屬於自己的那份愛好或者天賦?其實,無論是多麼高明的鋼琴老師、多麼知名的舞蹈老師,對於孩子成為音樂家或者舞蹈家所起到的作用,很可能都比不上你的十分之一。或許你不相信,但是事實上,古今中外,母愛的力量就是這麼神奇。

鼓勵孩子的藝術就在於:

1.家長要對孩子有信心,要相信孩子的能力。一個對孩子失去了信心的母親,無論她怎樣掩飾,怎樣打起精神來鼓勵孩子,都可以從她的話中聽出一些蒼白無力的疲憊和厭倦。孩子是非常敏感的,從家長的語氣可以輕易判斷出家長的態度。孩子又是脆弱的,如果他感覺到連自己的父母都對自己失去了信心,他還有什麼希望可言呢?

2.發現孩子點點滴滴的進步,比如孩子考試進步了,家長就要給予積極的肯定和鼓勵,哪怕隻是孩子在課堂上敢於回答問題了,學會自己起床疊被了等諸如此類的小事,得到了表揚的孩子總是興高采烈地投入到其他事情中。

3.家長在鼓勵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切合實際,不要誇大。有時候家長為了鼓勵孩子,提高孩子的積極性,有意無意中將事情進行了誇大,孩子在自卑心理的作祟下,可能就認為你在挖苦他,所以,鼓勵也是需要掌握好“度”的。

二、支持——鋪平成長的道路孩子成長的每一步都有爸爸媽媽的相伴,在孩子成長的腳印的兩邊總也少不了兩行大腳印,孩子就是在爸爸媽媽的衷持下漸漸長大的。當孩子剛剛出生時,他蜷縮在媽媽的懷裏,汲取著母體的溫暖和營養;孩子學走路時,又是爸爸媽媽陪在身邊,給予保護和支持的。

這些是母愛的本能,任何一個母親都可以做到這一點,給予孩子照顧和幫助。但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他們所需要的,不僅僅停留在吃飽穿暖的基礎上了,他們需要發展自己的潛力,需要知識,需要自由,需要空間。對於這時候的父母而言所要做的,就是在更大的範圍內,更廣闊的空間中支持孩子的發展。

也許你貧窮,也許你懦弱,但不論你怎樣,隻要你根據孩子的成長需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他創造過發展的條件,你就無愧於自己,無愧於父母這崇高的稱呼。

羅曼·羅蘭的母親雖然貧寒,但是她所做的,已經足以讓我們這些催促孩子學習、上輔導班的父母自歎不如而汗顏。

羅曼·羅蘭是19世紀末20世紀前期法國著名現實主義作家。

羅曼·羅蘭雖然是以其文學創作聞名於世,但是眾所周知,他與音樂也有著不解之緣,他最為著名的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

寫的就是一個音樂家的一生。

他曾說過:“在我生命的曆程中,音樂占有了我,它是我最初的愛,也可能是我最後的愛,我像女人愛孩子一樣愛它。”

他對音樂的深摯的熱愛,一方麵是天生的,另一方麵跟母親的啟蒙和支持是分不開的。

羅曼·羅蘭出生成長在法國的一個小城市,家裏生活條件不是很寬裕,也不可能像巴黎的那些有錢人一樣,從小就有專門的音樂老師。但當母親發現他對音樂的興趣之後,便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教他彈鋼琴。雖然母親不是很專業,但教了兒子不少的音樂方麵的基礎知識,使他對於音樂的興趣更加濃厚了。

後來,他們全家搬到了巴黎,母親發現兒子不隻是對音樂感興趣,而且還具有很高的天賦。母親擔心他因為音樂而耽誤了學業,在一段時間的思想鬥爭之後,還是被孩子對音樂的執著打動了,決定全力支持兒子學習音樂。但剛到巴黎,人生地不熟,這並沒有阻礙母親為兒子尋找老師和學習音樂的好場所,在那一段時間,打聽這些消息就成了她工作的重心。打聽到哪個地方有音樂家,她一定就會親自拜訪,用她的誠心打動老師,在老師的指導下,兒子得到了很好的教育。在一段時間之後,她很驚喜地發現,兒子的琴藝已經遠遠超過了很多之前教過他的老師。在這個時候,她就想著該為兒子找一個更好的老師。她忽然想起自己小時候學琴的一個老師,就住在巴黎,叫約瑟芬·馬丹,這位鋼琴家不僅有一套自己獨特的演奏技巧,而且還認識著名的作曲家肖邦。於是,她便去拜訪自己小時候的這位老師,懇求她指點兒子。果然,後來羅曼·羅蘭從她那兒受益匪淺。

平時,母親還從家用錢中擠出一部分,堅持每個星期給兒子買一張夏特音樂會的門票,讓他去聽音樂家巴德魯、科洛納、拉穆勒的演奏。多年之後,他想起往事,都會很感激以前母親每周給他的這段美好的時光,因為這幾個小時,可以讓他完全忘記一切。在這兒他會為被莫紮特無邪的快樂、貝多芬的雄偉強大、普格的溫和所深深吸引,他還領略到巴黎最新的音樂信息和音樂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