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羅曼·羅蘭自己說的那樣,“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
母親用自己的努力和支持讓他的天賦及時得到了教育和完善。雖然他最後成為一個文學家而沒成為音樂家,但音樂給了他極大的創作靈感。我們現在的父母雖然也很重視對孩子興趣的培養,希望孩子能成為書法家、音樂家、畫家的也不在少數,但你是否也能跟羅曼·羅蘭的母親一樣為了兒子的愛好遍尋名師、費盡周折呢?
其實生活本身就是一種教育,要想發揮好父母在家庭中的作用,就應該及時地利用家庭的實際資源,為孩子做好準備,這是孩子接受良好教育的根本和基礎。
給你的建議:
1.不要因為自己所提供給孩子的便利條件有限而忽略了對孩子的培養和發現。有些父母經濟狀況比較好,那盡可以有選擇地為孩子創造條件,讓孩子發展廣泛的興趣和能力。當然也會有一些父母經濟條件不理想,但也不能以此為借口省去對孩子的培養,並且更要慎重地發展孩子的潛力,因為我們提供的條件有限,所以我們的培養要更有效。
2.給予孩子最堅定的支持,如果孩子的要求合理,如果孩子真的有興趣,那麼我們的家長就要做出家長的樣子來,做孩子的支持者。
3.量力而行,不要攀比,不要虛榮。有些家長對孩子能力的培養是處於一種要超過某某的心理,那會直接導致你對孩子的支持選錯了支點,強求的結果是就著這個支點把孩子推翻了。
三、放手——讓孩子去爬自己的台階所有的父母都會有這樣的習慣:愛自己的孩子,掛念他,擔心他,時常夢到他。是的,我們作為父母都會有這樣的情況,因為愛他們愛得太長久了,以至於都成了一種習慣,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天氣變涼了,我們都會這樣想,也不知道孩子有沒有加衣服,天涼了,千萬別凍著,生病了怎麼辦,也不知道他有沒有藥吃。我們都在心裏反反複複念叨,反反複複擔心,想給孩子打個電話,又怕孩子不方便,可是不打電話,心裏總也放不下。
反反複複思量,反反複複忖度……自從孩子出生,我們的心就大部分時間不再安然地停在胸膛裏,而是追隨著孩子走遍了天涯,時常被孩子牽動。
然而無論我們怎樣擔心、牽掛,孩子終究要離開我們的懷抱的,外麵的世界很精彩,我們縱使再舍不得,孩子也要走向社會,我們終究要放手的。我們能夠擔心的是他們能否很好的照顧自己,他們能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為了孩子離開我們的懷抱後還能很好地生活,我們的家長現在就要放手,讓他自己去嚐試,去鍛煉,去探索,我們要從現在起就培養他們的能力。
在美國,這是一種很正常的教育方式。在美國人看來,人一輩子有兩件事情是最重要的,一個是教育,另一個就是獨立。
美國的教育方式跟我國很不一樣,尤其在教育孩子獨立方麵。我們教孩子走路,一般總是在床上或者是在地上鋪上墊子,讓孩子在上麵慢慢學會走。但在美國,我們在他們的公園的水泥地上經常會看到父母帶著孩子學走路的身影。有些孩子看上去很嬌弱,常常摔倒在地。在夏天,有些孩子裸露出來的膝蓋有時會磕出一片暗紅的血印,但是他們的父母並不會跑過去抱起來好好地安慰和撫摸孩子,而是用希望和期待的目光看著孩子,並鼓勵說:“要不要再試一次?”……其實,並不是他們不心疼自己的孩子,而是去鼓勵和勉勵孩子獨立地麵對以後的生活,而不是一切都代辦。
一天,一個大概一歲左右的小男孩,被媽媽牽著小手去公園玩耍,當看到有一個十幾層的台階的時候,小男孩特別興奮,掙脫母親的手爬上了一階台階。但他的媽媽並沒有任何去抱著他往前走的意思。當爬上兩個台階時,他就感到台階很高,回頭瞅一眼媽媽,媽媽沒有伸手去扶他的意思,隻是眼睛裏充滿了慈愛和鼓勵。小男孩又抬頭向上瞅了瞅,他放棄了讓媽媽抱的想法,而是手腳並用小心地向上爬。他爬得很吃力,小屁股抬得老高,小臉蛋也累得通紅,那身娃娃服也被弄得都是土,小手也髒兮兮的,但他最終爬上去了。年輕的媽媽這才上前拍拍兒子身上的土,在那通紅的小臉蛋兒上親了一口。
這個人就是後來成為美國第16屆總統的林肯,他的母親便是南希·漢克斯。林肯因為家庭貧困,斷斷續續的正規教育加起來隻有一年的時間,但這並沒有阻礙林肯的學習激情,他不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家裏沒錢買筆和紙,他就用木炭在木頭上寫字,有的時候甚至直接就用小木棍在地上寫。他從29歲起,開始競選議員和總統,前後嚐試過11次,失敗過9次。在他51歲那年,他終於問鼎白宮,並取得了輝煌的業績。在林肯9歲的時候,母親就不幸去世,但母親的思想卻支持著林肯一步步走向成功。
人的一生,有許許多多的台階需要我們去攀爬,如果我們看到孩子遇到這些台階的時候,隻是一味地去牽著、扶著,就會慢慢地讓孩子產生一種依賴心理,永遠都長不大。不經曆風雨,不見識世麵,是很難在這個社會上立足的,這樣的孩子也是不會有什麼大的作為的。
我們也不妨給孩子吃點苦,當遇到台階的時候,讓他們自己攀爬,這樣,孩子在家人的鼓勵和自己的努力下,或許可以不斷努力,最終爬上光輝的頂點。
給我們的家長這樣的建議:
1.當孩子具備了基本的動手能力後,就要讓他自己學著開始做一些簡單的事情,比如你可以先告訴他怎樣扣扣子,然後給他做示範,當孩子看明白以後,就要讓孩子自己扣扣子。再比如讓孩子自己係鞋帶,自己洗臉,自己梳頭,這些基本的動手能力既可以讓孩子學會照顧自己,也可以開發孩子的智力。
2.經常帶孩子去外麵走走,讓孩子自己選擇幹什麼,家長給予必要的指導就夠了。不要在孩子玩的時候,家長緊張兮兮地站在一旁大聲提醒著:“小心點,別摔了,小心!”這些話無意中已經表明了孩子被保護的地位,也讓孩子失去了探險的興趣。
3.孩子在安全情況下的時候,不妨讓孩子自己去玩,去探索,讓孩子吃些小苦頭也是有好處的。
四、愛——沒有比愛更好的語言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爸爸媽媽的關心和愛護,從我們呱呱墜地到我們牙牙學語,從我們蹣跚學步到我們跑跑跳跳,哪一個階段也不能忽略爸爸媽媽的作用。他們愛自己的孩子,而且愛得深沉而無私,這是不容置疑的。
可是孩子們也經常會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等到我們長大以後,反而感覺自己的父母生疏了,不像以前那麼愛我們了?我想和朋友出去玩,媽媽就板著臉問我:“作業寫完了沒有?”我想看會兒電視,爸爸就會厲聲訓斥我:“考的這麼差,怎麼有心情看電視?”每次開家長會回來,媽媽總要嘮叨半天我的成績,但是我乒乓球比賽得了冠軍,媽媽卻一句話也沒有說。他們到底還愛我嗎?或者他們更愛成績?我覺得自己在家裏舉步維艱,寸步難行,做事情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生怕做錯了什麼?我的爸爸媽媽則變得我都不認識了?
這就是我們的家長在孩子的成長中留給孩子的愛的痕跡。我們的孩子需要的是這樣的愛嗎?難道我們的家長真的愛的隻是那些成績嗎?肯定地回答,不是。我們關注他的成績也是想讓他好,但是我們表達愛的方式是不是孩子所能接受的呢?
以前有個小男孩因為患脊髓灰質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參差不齊且凸出的牙齒,他自認為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從而,他把自己孤立起來,很少參加同學和班級的活動,上課的時候,老師問他問題,他也是一言不發。
這種情況持續了好長一段時間,父母看在眼裏,急在心裏。
一天,孩子的父親從外麵拿了許多樹苗,對孩子們說,誰栽的樹苗長得好,就給誰買一件自己喜歡的禮物。當然,這個小男孩兒也希望得到自己的禮物,但看到兄弟們歡快地栽種著樹苗,他竟然有一個很奇怪的念頭——希望自己栽種的樹苗早點死去,因此開始栽種的那幾天澆過水之後再也沒有管它們。
幾天之後,小男孩驚訝地發現自己栽種的小樹苗不但沒有枯萎,而且還長出了幾片綠葉子,看起來比姐妹們栽種的樹苗長得好多了。父母沒有食言,給他買了自己喜愛的禮物,並對他說,從他栽的樹來看,他長大後一定能成為一名出色的植物學家。
從那以後,小男孩慢慢變得樂觀向上起來。
一天晚上,他睡不著,想到了自己栽種的樹苗,當他正往院子裏走的時候,他看到父親正在偷偷給自己的小樹苗施肥和澆水。他返回房間,任淚水肆意地流淌……許多年過去之後,這個小男孩兒雖然沒有成為一名植物學家,但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和愛心,成為美國曆史上一位偉大的總統,他就是富蘭克林·羅斯福。
就像多年前的一位教育家所說的,愛是生命中最好的養料,哪怕隻是一杯清水,也能使生命之樹茁壯成長。也許那樹是那樣地平凡、不起眼;也許那樹是如此地瘦小,甚至還有些枯萎,但隻要有這養料的澆灌,它就能長得枝繁葉茂,甚至長成參天大樹。
我們作為父母不是缺少愛孩子的心,而是缺少正確的表達方式,這是表達父母愛意的15種小方法,相信對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