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習慣所起的作用是什麼(1 / 3)

習慣對於孩子的成長,就像土壤之於小樹,土壤的優劣決定了小樹能否成材。好的習慣可以伴隨孩子一十生,無論學習還是生活,做人或者處世,它以一種無比頑強的姿態幹預著孩子生活中的細枝末節,從而主宰人生,助孩子一臂之力;壞的習慣也要伴隨孩子一生,隻是起的作用恰恰相反罷了。

作為家長我們必須明確這樣一個教育原則,做事先做人,而做人先培養習慣。隻有在孩子還是兒童的時候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孩子將來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全麵發展的人。對於孩子來說,要成就學業、事業,要擁有美好人生,必須養成良好的習慣。這就需要家長發揮自己的作用,給孩子的成長提供優質的土壤。

一、學習成為一個個的小目標人們常常認為,學生隻要刻苦努力,功課就一定能學好,但現實中我們往往發現有不少學生廢寢忘食,學習很用功,成績卻平平。

上了中學以後,很多孩子的學習成績一直很差,得不到家長的厚愛、老師的重視、同學的尊重。其實,自己也想好好學習,可麵對一次又一次的考試失敗,越來越沒信心,覺得自己無論如何努力都學不好,可能注定是個差生,所以變得自暴自棄,一點也不要求上進,父母也沒有什麼辦法。

很多孩子的學習陷入盲目狀態,存在盲目心理。一會兒覺得要學好這科,一會兒又覺得要學好那科,一會兒想看這本書,一會兒又想看那本書,今天看這個,明天看那個,學習也沒有目標,也沒有讀書計劃,“東看西看,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看了不少,收獲不多。

很多孩子還有這樣的應付心理,認為學習就是為了應付考試,於是,平時沒有根據自己的成才目標和理想來認真學習,到了考試時,為了應付考試,考前兩三周進行突擊學習,“考前複印筆記(最好的版本),考前記筆記,考試背筆記,考後全忘記”。

“頑強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這是狄更斯說過的一句話。有人稟承著“堅持到底,就是勝利”這樣一個念頭,始終不渝地奮鬥在自己一往如昔的道路上。這種態度固然可佳,但你是否想過,這條路適合你嗎?這是不是出於你的意願?

你真的對你的目標感興趣還是出於別的什麼原因?孔子有雲: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不可否認,現實生活中的確有不少人隻是為了某種利益、某種意願甚至某種衝動而製定自己的學習目標,盲目奮鬥,其實還不如沒有目標。興趣愛好是一個人學習的最大動力,為了一個有了動力的目標而奮鬥,我們才會真正全身心地投入,才會真正感受到進步和成功的喜悅,更好地去堅持,用滿腔熱情戰勝一切困難和挫折。一輛失去真正動力的車是走不遠的,“哪裏沒有興趣,哪裏便沒有記憶”,興趣是學習之源。

有一個事例——某位同學期中考試數學成績是在班平均分以下10分的位置,他的目標是希望在期末考試中數學成績在班平均以上10分的位置,那麼就可把這目標分為若幹步驟完成:接下來第一次測驗達班平均分以下5分;第二次測驗達班平均分;第三次測驗達班平均分以上5分;最後在期末考試中達班平均分以上10分。把目標分為若幹階段小目標,每經過一定努力,小目標達到了,成功的體驗就產生了,這成功體驗又繼續激勵自己向目標行進。

也許有的人說得對,沒有目標的學習是飯後散步,有目標的學習是運動會上賽跑。

學習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塑造自己、完善自己、鍛煉自己的過程,是一個奮鬥的過程。學在苦中求,藝在勤中練,“學問是經驗的積累,才能是刻苦的忍耐”,掌握方法,懂得學習,在學習中進步,在進步中學習。

另外,還要教孩子學會自我鼓勵、自我暗示。比如,讓孩子給自己寫一些激勵語,如“親愛的,你能做到!”“如果你堅持,一定能學習好!”並貼在隨處可見的地方,如床頭、書桌前或文具盒裏,當他們學習堅持不下去的時候,這些話語會隨時隨地發揮作用。

對於一個孩子來講,培養這些東西全在一些細節,從小讓孩子管理自己放書的抽屜就是一個象征。在玩具和書都有抽屜的情況下,要把玩具的抽屜和書的抽屜盡早地交給孩子管理。

隻要他有一點管理的習慣,就要讚揚肯定,而且家長不再幹預和擾亂,這常常成為孩子以後自我管理能力的一個開端。

孩子再大一點,就過渡成管理自己學習的方方麵麵。希望家長從一年級開始不要替孩子管理書包,不要替孩子收拾作業、課本及在桌子上攤的一切東西。一定要慢慢誘導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東西,並且用你的欣賞、誇獎使得他樂於管理,善於管理。

我們總習慣於用傳統的或者說用我們的父母輩培養和教育我們的方式來培養教育獨生子女這一代人,甚至還要把我們這一代沒有實現的理想強加到孩子身上,以期由他們來實現。這是多麼不切實際,而且是危險的想法!社會在前進,事物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中,社會中的自然人隻有主動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才能夠求得生存發展的機會。盡管自然狀態下的樹木不可避免地要經曆風霜雪雨,但它總是朝著太陽的方向生長發育,絕不會背向鑽人黑暗潮濕的地下,隻要適時地修剪斜芽歪權就會茁壯成長為棟梁之才;而按照他人意願被強迫長成各種各樣、形狀各異的盆中之景,是無論如何也無法長成參天大樹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所要學的內容越來越多,人才競爭也導致人才標準水漲船高,於是我們生活在壓力麵前,存在一種速成心理,老是想學好這門課有什麼“捷徑”。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我們必須知道三點:

1.古語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每個人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立自己的成才目標、學習目標和理想,製訂學習計劃、讀書計劃。

2.根據自己的成才目標,確立學習重點,廣博與專深兼顧,基礎與專業兼顧,學習與科研兼顧。

3.堅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但不可能速成,是要講方法和技巧,要腳踏實地,也隻有腳踏實地地去學習,才能發現這些“方法和技巧”。

有10%~15%的學生對考試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焦慮,特別是學習基礎比較差、性格比較內向、學習方法不夠靈活的學生最容易產生考試焦慮症狀,有的學生還伴有失眠和神經衰弱等症狀。

焦慮無助的孩子認為學習失敗是必然的,是自己能力低導致的,他們的內心很孤獨、很自卑。要改變他們的學習狀況,最重要的是幫助他們恢複自信。當然,自信是在成功經驗積累的基礎上產生的,而不會憑空自生。因此,教師要為他們設置適當的目標,讓他們能夠獲得成功的體驗。首先,設置的目標要求是具體、可行的近期目標。這是因為,如果短時間內他們看不到自己的進步,他們可能就不願再繼續努力下去了,他們會認為再努力也沒用。其次,設置目標後,還要提供具體的指導,如幫助孩子製訂詳細的計劃,提供良好的學習方法,支持他們堅持努力直到成功。隻有當他們發現自己的進步,親身體驗到自己成功的喜悅時,才會逐漸改變其消極的態度,增強自信,激發學習動力。

二、與孩子一起製訂一張時間表孩子的年齡還不足以讓他有足夠的能力去協調自己的生活,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時間,即使有了時間安排,孩子也未必有足夠的毅力去實現和遵守,畢竟孩子的心智還未發育完全,其自製能力也是有限的。如何讓孩子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呢?如何為孩子製定一份合乎孩子發展需要的作息表呢?如何讓孩子在執行自己的作息計劃時有充分的積極性?讓我們各位家長一起規劃,各顯神通吧。

在暑假期間,孩子們不用按時到校上課,於是顯得輕鬆了很多。

不少孩子在沒有父母監管的情況下,可以連續看七八個小時的電視。如何讓孩子在假期中仍保持學習的積極性,並且又可以充分地休息呢?

這就要求家長控製孩子看電視的時間,要把看電視的時間和全麵安排孩子的作息時間結合起來,要把父母控製和兒童自控結合起來。

首先讓我們來製定一張孩子的假期作息時間表,有了這個時間安排,就為孩子找到了一個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

有的家長可能會想,製訂一個計劃還不容易?一天就那麼幾個小時,於是大筆一揮,孩子的學習計劃就出來了。通常情況下,家長首先考慮的是孩子的學習問題,所以計劃的指導思想是:在保證孩子足夠的學習時間的前提下,發展孩子的興趣愛好,適當控製看電視的時間,每天不超過兩個小時。上午頭腦清醒,所以安排做暑假作業和讀課外書;下午到少年宮參加舞蹈初級培訓班;從培訓班回來後學書法;晚上看電視。孩子的一天安排得滿滿的,但是我們做的安排孩子是否願意執行呢?暫且不說是否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