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我們的教育遺忘了什麼(1 / 3)

教育在今天而言,並不是一個新生的事物,早在·兩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提出了許多科學的教育理念,直到今天都有其可取之處,比如“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等,這些思想至今仍熠熠生輝。

雖然早在孔子時代我們的教育就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而且我們的民族承載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曆史,倒是在今天,當我們反觀我們的教育的時候,總是感覺我們遺忘了什麼。

為什麼我們的孩子越來越不懂得家長的苦心?為什麼我們的孩子越來越鍾愛另類和個性?為什麼我們的孩子越來越……這些問題困擾著家長和老師,當我們發出這樣或那樣的感慨時,是否想過是我們的教育的漏洞造成了現在的無奈?下麵讓我們共同來關注一下我們的教育遺忘了什麼。

一、青春期教育青春期教育,無論對於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顯得那麼無力。我們的民族是一個含蓄的民族,家長和老師有時候對於這方麵的教育總感覺是難以啟齒的。但是隨著高科技的發展和普及,我們的孩子們所接觸到的信息也在增多,他們的心智還沒有完全成熟,不具備抵製某些精神垃圾的汙染。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的好奇心被激發,而與此同時,我們的教育就明顯地滯後於他們的需要,這就導致教育與需要的嚴重脫節,孩子們隻好從別的渠道獲得他們想要知道的。這對於孩子的成長和教育的發展都是不利的。

青春期教育的不完善是其重要性的另一個表現。麵對孩子們對異性的好感,麵對他們純真的感情,我們的家長和老師該怎麼辦呢?這裏有兩事例可供家長和老師參考。

如果你的孩子在中學階段發生了早戀的問題怎麼辦呢?‘有一位母親的“放任法”很值得我們這些家長深思。

林的兒子今年16歲,讀高中,正值學習的大好時光,然而他卻有了一個21歲的女朋友。林從一開始就不喜歡這位女孩子,她竭力反對他們的交往,認為兒子還不到談戀愛的年齡,更不懂得什麼是愛。

林不是沒有想過要把他們分開,但是兒子對自己的這一做法很任性。

對於林來說,這是一場注定要失敗的.鬥爭。麵對這樣的情形,林選擇了“安於現狀”,但是林也告誡兒子這將不會有什麼結果。

這樣的態度起初是沒有效果的。

當林的兒子沒有足夠的錢帶她上餐館時,他就帶她來家裏吃飯。這也的確讓林很惱火,’有時她真想讓他們離自己遠一點,但她從沒有這樣說過。林的兒子也明白她的態度,她不喜歡他們之間的交往。但這個年齡段的男孩兒卻是你說得越多,他越聽不進去,如果家長老是說反對意見,他們就越與自己喜歡的女孩子形影不離。這時候也許順其自然會更好。

當然家長也不可以從此完全不管,要做到心中有數。林有時會問她的兒子,他們在一起幹什麼,沒有批評,即使聽到他們去過不該去的酒吧,林也不說一聲反對,隻是堅持自己的原則。

後來,她的兒子主動告知她與那女孩兒分手了,並且說彼此不成熟,現在也不是談戀愛的時機。她非常高興,終於打贏了這場仗。看到兒子眼中含著淚水,她幾乎要情不自禁地笑出來。當兒子上學走了以後,林急不可待地把此事告訴了丈夫,他們都如釋重負,感到從來沒有這樣開心地笑了。

林最後深有感觸地說:“他們這個階段的愛情就像是在一起做遊戲,也同樣在不斷地學習。應該有把握的是,等他長大後,他將懂得他要找的是什麼樣的人,並且能找到與他較般配的另一半。這種經曆可以看做是他們對未來的準備,有過這樣的經曆,在以後的生活中他能有所比較,最終知道什麼是次要的,什麼是最重要的,這也同樣使他能從容地去麵對今後的各種挫折和打擊。”

家長的態度往往決定了事情的發展態勢,有時候我們要懂得“放任”。中學生談戀愛不是一種朋智之舉,因為他們還太小,不懂得愛的真正含義。但這方麵的體驗別人無法替代,也需要他們自己整理一下思緒,自行走出誤區。家長不要把這件事看得太重,即使心裏緊張,表現也不要過於激動和生氣,那樣孩子會更逆反。

這學期剛開學的一個下午,同學們都在靜靜地認真地上自習,隻有小王同學將頭抬得很高,正在聚精會神地看著一張字條,李老師走過去輕聲地說了句,可以給老師看看嗎?小王很不情願地將那首詩給了李老師,然後低下頭,輕聲嘀咕說:“這下可完了,老師一定會在班上公開批評的。”李老師看了一下字條的內容,上麵是一首詩:“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要在本班找,本來數量就不多,況且質量也不好。”老師沉思了片刻,什麼也沒有說,便將它放到了衣兜裏,繼續觀察同學們的自習情況。這下小王如坐針氈,他抬起頭偷偷地看著老師,看了幾次後,發現老師無動於衷,他便打開書,好像很專心地在學習。

終於下課了,老師把小王叫到了辦公室,小王忐忑不安地盯著自己的腳尖。老師讓他坐下,他邊哭邊說:“老師,我知道錯了,我不該寫這首詩,不該在自習課上傳字條,老師求您不要在班上批評我。”在老師的安慰和鼓勵之下,小王終於鼓起勇氣,詳細地敘述了他與班裏一名女同學友好相處到產生矛盾的經過,原來這首詩是他“失戀”後為了發泄內心的痛苦而寫的。老師並沒有批評他,而是因勢利導,以誠相待,對他進行了耐心細致的教育引導。

最後老師又將這首詩拿出來,和他一起做了改動。老師將“天涯何處無芳草”改為“天涯何時無芳草”,第二句改為“何必非要現在找”,緊接著他又改了後兩句:“本來學業就很緊,況且年齡又很小。”讀著這首詩他開心地笑了,仿佛內心的痛苦和哀怨全都忘了,笑得那樣輕鬆,笑得那樣自信,這正是青春期的孩子。隨後老師又說:“10年之後,你找不到女朋友,老師幫你找,怎麼樣?”他連聲說“謝謝老師”。

在學校教育中老師必須尊重學生,熱愛學生,理解學生,愛是教育的基石。教師的愛是一種高於友愛、異於母愛的特殊的愛。用淡化教育痕跡的方法處理學生問題,是一種無傷痛有結果的教育,避免和消除了被教育者的對立情緒和戒備心理,平複了內心的波瀾,從而使被教育者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了教育,學會了情感上的進退自如,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進而拉近了師生的距離,促使師生關係的和諧。

如果家長和老師發現孩子在偷偷地談戀愛,偷偷和喜歡的異性在約會,建議你采取下麵的方法:

1.不要輕舉妄動。不要發現孩子的異常之後就如臨大敵,使所有人都處於警戒狀態,這樣過度緊張對於解決問題沒有太大幫助,甚至還會激化你同孩子之間的矛盾,將問題打成了死結,使問題複雜化了。

2.和孩子進行一場開誠布公的談話,談話的內容包括你的態度,你的理由,你的經驗等,但不論同孩子說什麼,都不要試圖以強製或命令的手段達到目的。

3.傾聽孩子們的心裏話。聽聽他們的想法和態度有利於你掌握他們的動機。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同孩子鬥智鬥勇就要掌握技巧,做好溝通工作,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關心和理解。

4.如果你和孩子無法達成共識,也不要急於發脾氣或者動用家長的權威,如果你無法說服自己的孩子,不妨將這件事暫時放下,同時也要表明你的態度,讓時間來解決它吧。

總之,激化矛盾並不是一個好辦法,以柔克剛永遠不失其.魅力。

二、心理健康教育最近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消息:

東北網雞西10月27日電記者(顧曉梅)一名17歲高二女生因期中考試成績不佳,從宿舍5樓跳下,頭部和內髒受到重傷,生命垂危。她在遺書中寫道:“這次考試,我又考砸了,我不想看到父親您紅著臉參加家長會,您就當沒有我這個女兒吧……”

我們的孩子麵臨著多大的心理壓力,他們的心理健康恐怕很多家長都容易忽略。類似於上述遇到“問題”就想自殺的現象,被心理學家們稱為心理異常。這些異常現象正在越來越嚴重地影響著我們的孩子的成長和發展。

一項全國中小學生心理抽樣檢測結果表明,約有30%的學生存在心理異常現象。有的地區調查,發現小學生的心理素質達到優秀的僅占8.6%。這些數據觸目驚心,我們的孩子需要心理健康,我們家長需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社會壓力的增加,就業形勢的嚴峻等因素在影響著社會的各個階層,青少年心理敏感,正處於獨立意識增強、人格要求獨立的階段,他們麵臨著更多困惑:升學的壓力,親子關係的緊張,不良環境的影響,感情的困惑,自身的性格缺陷……都容易給孩子帶來心理上的波動和影響。同時青少年的心理和心智發育尚未成熟,麵對生活中的種種問題,會產生不知所措的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時正確的引導,就會形成心理障礙。這些心理問題不僅影響了孩子的情緒,也直接影響孩子的發展和成長。

目前困擾青少年,妨礙其心理健康發展的主要有以下幾種問題:學習壓力大、自身適應能力欠佳、家庭關係不和諧、人際關係緊張以及青春期特有的煩惱等。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除了自身條件之外,也與社會環境、學校、家庭有密切關係,不良環境更是助長心理疾患的條件。這就要求家長和老師、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結合起來,加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為孩子的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學校是孩子學習和成長的重要環境,孩子大部分的時間都要在學校度過,因而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顯得格外重要。除了長期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以外,最好設置一個專門的心理谘詢室,由專業的老師來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谘詢工作,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在班級內部要多進行班級活動課,讓學生在集體活動中,在和同學的接觸中,學會與人和睦共處的能力,還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充實學生的課餘時間,在活動中培養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質。老師以及班主任都要多與學生談心,讓學生可以傾訴心裏的秘密,發泄心中的委屈,並輔導其如何調節情緒。也可建立心理檔案,了解學生心理狀態。還可以利用廣播以及內部刊物來進行心理疏導和教育;通過舉辦家長會以及定期家訪等形式,將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家庭。多管齊下,既保證學生的心理問題可以得到及時解決,也要防患未然,為學生提供健康的學習環境。

家是孩子從小生長的環境,與孩子的關係更加密切,對孩子的成長至為關鍵。但是很多對孩子的成長寄予厚望的父母隻重視子女的學業成績,隻關心子女的身體健康,在生活上可謂無微不至,但在心理健康的教育上卻很薄弱,存在著重智輕德、重身體鍛煉輕心理保健的誤區。這些誤區直接影響了孩子同父母的關係,造成孩子的心理壓力和陰影。個別家庭,在麵對子女的反常行為時往往采取粗暴簡單的教育方式;有的父母不能及時地指導和幫助孩子解決在成長中所麵臨的各種生理、心理問題。這些都是孩子產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

家長們是否聽到過孩子們這樣的心聲:

“不知道怎麼了,感覺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父母的關係反而不如以前那麼親了。我和我的父母總是說不到一塊兒去。在家裏,母親對我要求很嚴格,無論大事小事都要對我三番五次、反反複複地嘮叨,讓人簡直受不了;我的父親工作很忙,‘每天回來都很晚,周末就在家裏睡覺,隻偶爾問問我的學習,從不與我談心,也從不帶我出去玩。我有時想,我的父母怎麼不像其他同學的父母呢?但父母還總是口口聲聲說是為了我好,真讓人搞不懂……”

聽了這些,我們的家長應對照一下自己的做法,是否在無意中忽略了孩子的心理要求,是否在無意中傷害了孩子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