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國外教育經驗啟示我們什麼(1 / 3)

我們的家長在教育中總感覺自己力不從心,甚至其結果也是南轅北轍,而我們的媒體也一再向我們的家長展示傳統教育的弊端,另一方麵也向我們展示著外國教育的成功事例和經驗。

你在使用和吸取這些經驗上最好遵守這樣一個原則: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適合自己,說破天來,也是不能試驗的,要知道我們的孩子不是試驗田,種錯了換茬接著來,您的教育手段一定要慎重,一定要因材施教。不見得外國的就是好的,也不見得別人成功了的對自己的孩子同樣可以應用。總之,要有選擇,要結合實際。

一、遵循傳統(紳士教育)的教育理念我們都知道英國“盛產”紳士,我們也都喜歡看到紳士。每當我們看見一個人優雅、自信而又謙遜、彬彬有禮時,總是在心裏偷偷地感慨——真有紳士風度,真是風度翩翩,這無疑已經成為一種成功的教育典範。英國的媽媽們是如何培養自己的孩子的?那就讓我們來看看英國媽媽的紳士教育吧。

英國家庭教育在西方各國中是較有特色的,也是很傳統的。

英國媽媽們的教育主要集中在兩個特色上,一個是允許在尊重孩子的人格的前提下,對孩子進行體罰,另一個就是絕不嬌慣孩子,不惜讓孩子吃苦。

英國人普遍認為,對孩子的溺愛和嬌寵是孩子獨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礙。要使孩子在日後能適應社會的需求,獨立地去生活、工作,就必須從小培養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讓他們學會尊重他人和自我克製,知道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所以在英國家庭中,絕對看不到對兒童的沒有理由的嬌寵,無論家庭條件貧困還是富足,也無論孩子的年齡和個性。犯了錯誤的孩子會受到糾正甚至懲罰,這是和其他很多國家不同的一點,也值得我們這些比較信賴“棍棒”的父母們借鑒。父母們往往在尊重孩子獨立人格的前提下,對孩子進行嚴格的管束,讓他們明白,他們的行為不是沒有邊際的,不可以為所欲為。英國的法律明確規定允許父母體罰孩子,至今許多學校仍保留著體罰學生的規矩。體罰成為讓孩子們明白自己錯誤後果的有效途徑。

英國家長們對孩子的要求一般比較嚴格,這主要是指在孩子的道德品質的培養上和在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的養成上。而我們的父母,往往把嚴格要求放在了孩子的學習上,而在孩子的素質培養方麵往往疏於教導,放任自流。在英國一般的家庭當中,5歲以下的孩子都不準與大人同桌吃飯,不允許挑吃挑穿,到了該做什麼的時候一律按規矩辦事,故意犯錯誤和欺負弱小,都將受到嚴厲的懲罰。不管是對什麼人,孩子必須懂禮貌,說話客氣,對父母兄弟姐妹也不例外。反之,孩子將受到父母的訓斥,包括身體的懲罰。隻有懂事而有禮貌的孩子才會受到父母的誇獎。言談舉止符合標準,對人彬彬有禮是對每一個孩子的基本要求。想要培養孩子的翩翩風度,需要先讓孩子吃苦而不是養尊處優,恐怕這一點已大大出乎我們家長的意料。

我們的教育首先麵對的是孩子的成績,是孩子能上什麼學校,這既不是對孩子學到的知識負責,也不是對孩子的生存能力負責。單純注重孩子的成績,隻能說是對孩子和家長的虛榮心負責。而英國人認為教育應該為孩子日後的獨立生活負責,現實原則是第一位的,而親情是第二位的。所謂“子不教,父之過”,這也是英國人的觀點。而這個傳統的教育理念在我們的國度裏已經異化或被遺忘。父母應對孩子長大成人後的行為負責,如果孩子日後不能像其他人一樣適應社會,對社會有所貢獻,作為父母就沒有盡到教育的職責,這樣的父母是不稱職的,他們應該感到愧疚,向社會檢討。這種教育理念首先是對孩子的成長負責,還有對社會的負責。

在我國,有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熱衷於將自己的孩子送到貴族學校進行學習。而在貴族學校的孩子們無一例外地穿著華麗、生活奢侈,貴族學校在我們的印象裏成了一個用金錢堆砌的花花世界,孩子們在揮霍父母的血汗的同時,向著紈絝子弟的方向下滑。而英國的貴族學校恐怕又要讓我們的家長大跌眼鏡了。

公學是英國的貴族學校,有些公學舉世聞名。在這些名牌公學裏上學的學生,都是富家子弟。公學學費昂貴,強調品學兼優。然而,在公學裏讀書的富家子弟卻生活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中。這裏的生活讓我們做父母的都感到新奇,然而這就是為培養貴族而進行的教育,而不是為了貴族而進行的教育。在學校裏,校方故意將夥食弄得很差,又缺少取暖設備。學校要求每個學生必須在惡劣的天氣裏穿短褲出現在操場上、課堂上,堅持冷水浴,不準蓋過暖的被子,冬天也要開窗就寢。這樣做是為了除去孩子的嬌氣,養成堅強的意誌,提高其身體素質。在公學裏,人們以吃苦為榮,以意誌堅定為高尚,樹立一種合乎自然的價值觀。在英國人的眼裏,這是一種模擬的生活環境,目的是讓學生通過這一環境的磨煉,掌握許多實際生活的本領,以增強在艱難的環境下生活的能力。這讓我們的一些父母汗顏,為什麼我們的孩子在激烈的競爭中總是處於劣勢,因為我們的孩子缺乏在艱苦的環境裏鍛煉和生存的能力,我們在用培養溫室裏的花朵的方式養孩子,而英國的媽媽在用培養獵豹的方式教育孩子。

每個國家的媽媽都愛自己的孩子,都會對孩子精心照顧,然而培養的結果卻大相徑庭,其原因主要在於,我們的愛是以什麼樣的方式給予的。是將孩子用愛包裹起來,還是用愛培養起來。

英國的年輕父母很少將孩子抱在懷裏,而是讓他們隨便爬、隨意玩。總之,父母應該是孩子的人生指導者,而不是孩子無微不至的保護神,所以當孩子不慎摔倒在地時,英國的父母絕不會扶起他,而是讓他自己站起來,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去訓練孩子的獨立能力,使他們明白,他們每一個人都不能依靠父母去生活,而完全要靠自己。所以,在英國的家庭裏,孩子永遠不是中心。這一點西方大部分國家的觀念是一致的。再反觀我們的教育,孩子是家裏的小皇帝,集“萬寵”於一身,所以我們的孩子才柔弱。

英國的家長除了給孩子適應艱苦環境的生存能力,還要求孩子懂得忍耐。相對於適應的能力,忍耐似乎是被動的,但也同樣是必須的,幾乎所有的英國人都認為孩子應該懂得忍耐,因為現實的成人社會裏有太多的需要忍耐的事情。他們認為,作為一個紳士,如缺乏忍耐和自我克製是最令人瞧不起、最沒有修養的,即使是孩子,如果不能學會忍耐,將來也不會有大的作為。基於這個原則,英國的家長有時候看起來是有些狠心的。在家庭中,如果孩子受到傷害,即使他們大哭也絕不會在父母那裏得到安慰和同情,相反,對那些不能忍受疼痛而肆意大哭的孩子。父母會給予嚴厲的訓斥,這樣,日子久了,孩子漸漸地就會明白,他是生活在一個隻能依靠自己的環境當中,不管是哪種痛苦,都不必求助別人,要自己去忍耐。

看過了英國媽媽的育兒經,你是否明白了,紳士不是風度翩翩就足夠了,他更多的是在生活中的一種內斂而含蓄、從容而優雅的生活態度,而這樣的態度需要艱難的磨煉。

二、合理理財的教育原則說到孩子的教育不可避免地要說到錢的問題。孩子的零花錢怎麼得到、怎麼支配、怎樣理財等,在這些問題上,我國的教育方式和西方一些國家是有明顯的不同的。在中國我們普遍采用的是孩子得高分、父母發獎金的做法,而且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是不用承擔任何家務的,他們的最大任務就是學習,就是考出好成績。而與此不同的是,美國的家庭是孩子做家務,父母付報酬,孩子不會沒有勞動就能得到錢的,而且他們從小就要受到理財教育,為自己以後的獨立生活做好準備。

在美國的家庭教育中,孩子勞動、家長付工資的方式也許會讓我們覺得少了很多溫情,將親子的關係都利益化了。其實這隻是我們想當然的一種認識罷了,這種教育方式對我們的教育還是有一些借鑒的。美國的家長們在孩子很小時,就把一些家務分給孩子,並與孩子一起討價還價,定好價錢,給多少錢幹多少活,當然,家務幹不好,也要扣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