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1 / 3)

服裝店賺取了金錢,如果不善於理財,不善於精打細算,那麼錢財會一點一點的流失。店鋪賺錢,首先要善於理財,理財在店鋪中占很重要的位置,隻有學會理財,學會計算利益平衡,才能讓服裝店的錢財積累的越來越多。

啟動資金巧利用

初始投資一般可分為兩大部分:一是一切開店前的資金,如租店麵所需的押金、保證金,以及先期租金、外部裝潢、內部裝潢、固定設施的費用及人員招聘的費用等等;二是營運中所需的費用,如采購費用、開業宣傳費用等等。

不同的地段,店麵的租金和押金差異非常之大,其金額會隨店麵所處的環境,如離鬧市的距離、建築物的結構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地處繁華地段,客流集中,自然租金十分昂貴,而偏僻一點的地段,租金自然就降下來了。在租到店麵後,裝潢的費用也會隨行業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像高級店鋪和大眾化商品店其所需裝潢費用就不同。高級店鋪就目前的行情看,每平方米要3000,一5000元,同時也和店鋪的規模大小、裝潢標準的高低有關。而在設備費用方麵,如果是商品店鋪,應該有專用於某種商品專門的配套設備,體現其專業化的銷售,像精品服務店,則主要設備有:商品專門配套的陳列架、POP、櫥窗、空調、燈光音響設備,需要3萬~10萬元。現在假設所開設店麵麵積是5平方米,租金每平方米每月1000元。裝潢費用每平方米3000元,設備費3萬~10萬元,那麼自己應準備多少資金,應有一個大致的計算。

同時,還要至少準備一個月的進貨資金和營運周轉金。特別是店鋪新開業,各種供貨渠道都是新開的,和供應商的合作關係剛剛形成,所以,一開始進賃打的折扣不會很高,而且不一定能享受到各種購貨的優惠,考慮到這方麵因素,運用資金要留有一定的餘地。開業的介紹,宣傳日行銷活動,可以通過報紙夾帶廣告、傳單等方式。需對各種方式進行評價,如果認為隻要把傳單遞到附近住戶就萬事大吉了,那無異於將錢丟到垃圾筒。實際上,為了達到預期的效果,每家店都有必要對各種顧客進行篩選,找出目標顧客,然後有針對性地傳遞給他們信息,這樣花費少效果反倒更好。當營運資金有限時,要獲得最大的利潤,就必須加快資金周轉速度。資金周轉速度的加快,就相應地要求物流速度也加快,各種調查的工作也必須跟上。

一般顧客都是以現金或信用卡支付,特別是用信用卡支付時,店鋪要及時把款項劃過采,加速資金回流。需要周轉金時,即使是掛賬,進貨之後開始銷售,如果回收貨款的期間,能和進貨到付款之間的期間一致,就不會產生付款困難的情況;當回收銷售貨款的期間長於進貨付款的期間時,這段相差的期間,就需要周轉金。一般來說,店鋪應該有一定的周轉金,以備不時之需。

如果實在已經沒有周轉金可供周轉了,但又想增加營業額時,那就得縮短庫存時間,將回收銷售貨款的時間提前,或是延長進貨貨款的支付的時間。在籌措資金方麵應該掌握什麼商品的周轉期較長,哪位顧客或進貨商較常用現金交易。最好是做一張資金籌措表(分預測、實際二種),才能避免周轉金不足的情況發生。

精打細算不浪費

俗話說,一分錢難倒英雄漢,不會珍惜小錢的人幹不了事業。在大的公司,也要精打細算,一分也不能浪費。

一分也不能浪費並不僅限於現金。原材料、燃料、勞動力都不能浪費。它們雖然沒有露著金錢的麵孔,但在公司的經營活動中與金錢相同。

勤與儉能讓人成功致富,可以使商店變成名店或老店。勤是比別人更加倍努力,隻要有恒心就不會比別人差,而儉並非一毛不拔,是要經過經營分析達到經費的控製。

每當我們與店老板探討經營管理問題時,就強調要每個月將經費做一份分析表,其內容包括:項目、預算、實支金額、差額、理由、店主意見(對策)等,並實施追蹤製度,這樣才能杜絕浪費。由每月經費分析來實施經費控製,應有6項基本觀念:

(1)店員薪資總額不得超過經費之~半。

(2)人事費用與銷售總額比例要小於6‰

(3)經費與銷售總額之比例要在15%以內。

(4)經費與銷售總利益之比例,要維持在80%以內。

(5)固定費用占經費之比例,應為85%以上。

(6)變動費用占總經費之比例應小於15%。

善於製定資金計劃

在籌備到足夠的資金之後,首先要有周密的資金運營計劃,當然資金運營計劃可能隨開店計劃的變動而發生變動,因此在實際實施時,應力求向計劃目標靠近,以免造成太大的出入,影響資金的運用。另外在製訂計劃時,也要考慮臨時應變措施。

資金運營計劃可以分成收支計劃、利益分配計劃、資金計劃三個部分。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開店前可能需要大量的資金,而在開店後收支的情況對資金的運營也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對於經營環境、業內動向和公司本'身的經營狀況等,在製訂收支資金計劃時,均要多方麵地予以考慮,並慎重地擬訂計劃。此外,需擬訂開店後5年乃至10年的中、長期計劃。

1.收支計劃

營業額估算。開店的第一個年度的營業額,需依照市場調查、賣場構成、商店實際條件、經營能力與同行加以比較後進行估算。次年度以後則根據收入所得與消費支出成長狀況,配合已設商店的年度變化情形予以估算。中途若再有擴建計劃時,對於營業額的預估亦要予以計入。

2.收入估算

毛利額計算。一般依據毛利率及營業額進行估計,其他收入方麵如利息收入、租賃收入等。則依可能發生情況予以列入。經費支出計算。按照經營之需,分為變動費用與固定費用。變動費用是依營業額的高低比例所確定,如包裝費、廣告費、營業稅等。固定費用則包括人事費、水電費、郵電費、日常用品費及其他各項管理費等。固定費用內也有部分費用與營業額的高低有連帶關係。固定資產等折舊的提列及開辦費的攤提等,應列入經營費用。

3.利益分配計劃

公司的利益分配,除了繳納各項稅款外,可依營運的需要提取公積金,或是作為股東、員工的股利分配之用。

資金計劃。資金計劃,可以分為資金使用計劃和資金調配計劃。資金使用計劃。資金使用計劃分為開店前計劃和開店後計劃兩部分。開店前計劃費用有店鋪租金、裝潢費、硬件設備及設備費、保證金、入股金及商品準備金等。開店後計劃費用則可包括經營運轉資金、商品采購費、貸款利息或擴建、維修等各種費用等。在資金的運營計劃上,需針對各費用必需時期、金額內容等作明確的界定。

4.資金調配計劃

資金調配計劃同樣分開店前計劃和開店後計劃。開店前調配計劃是配合開店前資金使用之需而準備,若能調配得當,對於投資成本的降低有很大作用。開店後調配計劃是根據營業活動情形,扣除經營費用後的剩餘金、折舊額以及各項應收、應付費用等作統一調配,以求靈活運用資金。

如何籌備與運用資金,是每位經營者應當深入了解的,隻要能參照以上重點。朝原定目標的額度,確實謹慎執行,一定能順頁剩完成開店的目標。

計算損益平衡點

1.什麼是損益平衡點

不論是想開店或已經開店,計算精確的損益平衡點(以下簡稱損平可以幫助店鋪有效地開展銷售計劃及控製成本。所謂損平點就是成本點)。回收對應的營業額,每個月的營業額隻有超過損平點,店鋪才能贏利。以免虧損,損平點是店鋪的營業額的底線。

但很多人在計算損益平衡點的固定成本時,常常未將裝潢的折舊算進去。如果是自有房屋或無租期限製,可以5年計算;但如果有租期限製,就要以實際租期作為攤限年限。但單純以損平點仍無法準確估計應達到的營業額。店鋪常隻從成本去估計營業額,而忽略當地商圈的消費實力,造成“~廂情願”的經營盲點。例如依據成本算出每個月的營業額要20萬元才能打平,但如果當地商圈根本不可能有20萬元的消費能力,則必須千方百計地把固定成本降下來,使損平點盡可能與實際的消費能力相適應,否則,虧損將不可避免。

2.損益平衡點的計算損益平筏點=固定成本÷(1一毛利率)由於店鋪經營的服飾有很多種類,因此,毛利率的估算通常是依銷售經驗取約略值。如售價100元的商品,成本80元,則其毛利率為20%。例:李先生和3個朋友合開了一家茶藝館。

每月固定成本6萬元水電費1.2萬元薪水(每個合夥人3.5萬元,未雇其他員工)14萬元裝潢折舊(裝潢費租期12個月)1.7萬元合計22.9萬元毛利率50%。損平點為22.9萬÷(1-50%)=45.8萬元所以李先生的店每個月的營業額至少要達45.8萬元,收支才能平衡。損平點隻能預估不賠錢的營業標準,如果想要有更多利潤,就得計算投資報酬率。每年營業淨利如果未達到開店總資本的85%,可將資金投向其他領域以獲取更高的報酬。

巧妙的預收貨款

對於單件價值高,或者批量大的產品,生產企業可以向商品購買者預收一定數量的購貨款,這也是企業籌集資金的一條渠道。預收貨款在我國有其存在的客觀基礎。從消費者方麵看,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手中的積蓄不斷多起來,現在全國城鄉儲蓄總額已達到1萬億元以上,這部分資金暫處於閑置狀態,是一部分潛在的購買力,人們一旦有自己喜愛的產品出現,就會去購買,他們需要物美價廉的商品來改善生活水平。在這種形勢下,對一些供不應求的商品,如果生產企業能夠保證在一定時間內,保質保量地向消費者提供,並在價格上給予相當於存款利息的優惠,則消費者就會樂於將存款取出來,作為購買商品的預付款項,預付給企業,從而使社會閑置資金投入生產。從生產企業來看,企業為了取得緊缺原材料以及設備的供應,有時也樂於向供貨企業預付一定的購貨款項。預收貨款對於周轉資金不足,或要進行擴大再生產而沒有足夠資金的企業來說,有利於解決資金緊缺的矛盾。

企業要順利地采取預收貨款的方式籌集資金,必須具備如下條件:要通過經營取得較好的商業信譽,使客戶有—種依賴感。

做好產品的生產計劃。以產品產量作為預收貨款的上限數額,保證向預訂客戶按期如數提供產品。

原材料、燃料、動力等有充足保證,不能由於材料不足而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影響預定產品訂貨。製作產品樣品。購貨者是要看樣訂貨的,要有供用戶鑒賞的樣品。樣品的質量應與未來生產的大批產品相一致,不能“掛羊頭,賣狗肉”。交貨時的產品樣式、規格型號、質量與樣品不符,應允許客戶退貨,並退回預收的款項。賠償經濟損失。有出證機關簽證,使預收活動合法化,從法律上保護購銷雙方的合法權益,監督雙方履行合同條款。必須簽訂預購合同,以經濟合同的形式確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合同條款由銷售單位擬定,由出證機關鑒證。

財務狀況要實施監控

財務的狀況關係到賺錢的多少。在現代市場經濟下,任何企業要想順利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提高經濟效益,就必須加強財務管理工作。因為,作為企業管理主要內容之一的財務管理與企業整體生存及其整個運營活動息息相關,存在著固有的內在聯係。但我們也必須看到,“財務管理”對小資本經營的商店來說,一直是個遙遠且過於專業的名詞,大部分小店總是憑經驗處理資金和賬目。這是很危險的事情。

據相關報道,國內個人自行創業開店存活2年以上的不足30%,也就是說?70%的個人企業或個人商店會在2年內倒閉。而在這些失敗的例子中,有一大部分的原因即來自財務上的問題。而且,在私營企業中,商業和服務業者至少有近1/3麵臨資金周轉困難。事實上,財務管理已經成為個人開店不得不麵對的問題。有些小店的經營者沒有對此給予足夠的重視,仍然是疏於作財務整體的規劃,至於預估營業額、擬訂年度預算和銷售計劃,更是無從談起。我們暫且以下麵這個小花店為例,看看其結果如何。

自從投資開花店以來,店主一直覺得花店生意很好,每天都有現金盈餘,所以每個月都慷慨地發獎金給員工。但年終一結算,卻發現虧損不少,究其原因,原來是未將當初投入的設備和人力(老板本身的薪資)費用算進成本。可見,不善做財務管理是會造成店鋪財務失衡的。由於各個店鋪的具體情況不一樣,所以其失利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但歸結起來,也無外乎這樣三種原因:一是資金不足(無足夠的啟動資金);二是現金流通狀況不佳;三是支出控製不力。

既然了解了店鋪失利的原因,那麼到底該如何規避這種失利呢?要想做到這一點並不困難,需要在店鋪經營的過程中,懂得給店鋪請一個健康醫生。隨時監控店鋪財務的健康狀況,歸根結底也就是需要真正地建立和健全財務管理製度。隻有不斷加強和健全財務管理製度,才能使店鋪在市場經濟中經得起風浪,穩步發展。

但是建立健全財務管理製度也並非易事,它需要店主首先應了解財務管理的對象,不然的話即使建立起財務製度也僅是個擺設而已。那麼什麼是財務管理的對象呢?實際上,財務管理的對象也並不複雜,隻需要掌握兩個方麵即可:一是店鋪的資金流動,二是財務關係。資金是用來開展經營並創造財富的前提。當然,資金絕對不能死躺在那兒,它需要流動,需要不斷地增值,隻有這樣才能創造最大價值。而且店鋪的資金,從貨幣開始運動,經過若幹階段後,又將會回到貨幣資金形態的運動過程,這就是資金的循環。店鋪的資金周而複始的不間斷的循環過程,叫做資金的周轉。

財務關係則是指在資金的籌集、使用和分配中,與社會各個方麵所形成的相互關係。由於這些經濟關係是通過店鋪資金運動所形成的,所以又稱為財務關係。店鋪的財務關係主要表現在這樣幾個方麵:店鋪與國家財政之間的財務關係;店鋪與銀行之間的財務關係;店鋪與其他店鋪或其他經濟組織之間的財務關係;店鋪內部的財務關係;店鋪同店員之間的財務關係。

財務管理的內容是店鋪資金運動的具體化,也反映了財務管理對象的主要內容。根據資金運動規律,作為店鋪經營者,應該建立健全以下各項財務管理製度:1.資金籌集的管理製度即對籌集生產經營所需資金的渠道和方法、籌集風險預測、計劃、控製與考核的管理製度。2.資金運用的管理製度即對固定資產、流動資產、無形資產及其他資產進行計劃、監督、控秈等的管理製度。3.資金耗量的管理製度即對成本、費用所進行的預測、計劃、決策、控製和考核的管理製度。4.資金收回的管理製度即對店鋪營業收入進行管理的管理製度。5.資金分配的管理製度即對店鋪實現的利潤和對利潤分配進行控製的管理製度。6.資產評估與店鋪清算的管理製度即對店鋪的資產進行評估和對破產、解散店鋪進行清算的管理製度。毫無疑問,以上這些條目對店鋪的生存與發展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對此,必須給予高度重視,而不能以任何理由敷衍、搪塞。

另外,在貫徹財務管理製度時,要使製度始終為自己的管理目標服務。具體來說,實現以下目標,製度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第一,能合理籌集資金,滿足生產經營活動的需要。

第二,使資金有道,用得其所。

第三,實現增收節支,即降低成本費用,增加贏利。第四,正確分配利潤,確保贏利,順利完成納稅任務。

合理避稅的技巧

合理避稅,又稱稅收籌劃,它來源於1935年英國的“稅務局長訴溫斯特大公”案。當時,英國上議院議員湯姆林爵士在參與此案時曾對稅收籌劃作了這樣的表述:“任何一個人都有權安排自己的事業。如果依據法律所作的某些安排可以少繳稅,那就不能強迫他多繳稅收。”這一觀點得到了法律界的認同。

接下來,又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關於稅收籌劃的定義也逐漸地走向規範化,並逐步形成了一個公認的說法,即“在法律規定許可的範圍內,通過對經營、投資、理財活動的事先籌劃和安排,盡可能取得節稅的經濟利益”。

從合理避稅的定義中,我們也可以看出,避稅並不是逃稅漏稅,它是一種正常合法的活動。合理避稅也不僅僅是財務部門的事,還需要市場、商務等各個部門的合作,從合同簽訂、款項收付等各個方麵入手。避稅是企業在遵守稅法、依法納稅的前提下,以對法律和稅收的詳盡研究為基礎,對現有稅法規定的不同稅率、不同納稅方式的靈活利用,使企業創造的利潤有更多的部分合法留歸企業。避稅是合法的,是企業應有的經濟權利。

有些人開店隻一門心思地想著賺錢,他們精心經營店鋪,對成本斤斤計較,極力提高贏利,以為隻要有贏利就可以高枕無憂。然而在納稅上他們卻往往摔跟頭。

有一家店鋪因為實力不濟,不得不向銀行貸款18萬元購買一套必用的機器設備。若貸款期限為3年,除了利息之外,每個月就必須償還銀行5000元。但稅務機關如果規定折舊期限為15年,那每年需要償還的金額就降為12000元,然而實際上還銀行的錢卻是60000元。如此,這48000元的差額,稅務機關就會認定是店鋪盈餘。可事實上這48000元果真還給了銀行,又從哪裏來的盈餘呢9這就需要把這種實際情況向稅務機關講清楚。從上麵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避稅之道的重要性和現實性。但是。作為店鋪經營者,你也要明白,合理避稅固然是合法的。可一旦你超越了合理的範圍,甚至有偷稅、逃稅和漏稅的行為時,就會遭到嚴厲的懲罰和打擊。比如,如果某店鋪被發現有逃漏稅行為,罰款將是應繳稅額的5~20倍,有時50萬元的營業額,可能不得不補繳30萬~40萬元的稅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