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重視將帥素質、主張文武兼施的治軍理念。將帥作為軍隊的統領者,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要素之一。孫武非常重視將帥的素質問題,《計篇》把此與“道”、“天”、“地”、“法”並列為“五事”,並將“智、信、仁、勇、嚴”視為將帥所必備。在《地形篇》中,他要求將帥應具有忠君愛民、不求功名的品質,所謂“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於主,國之寶也”。在為將帥設置了各項素質指標的同時,他在《九變篇》中還指出了將帥容易產生的五種致命缺陷,也即“五危”:“必死,可殺也;必生,可虜也;忿速,可侮也;廉潔,可辱也;愛民,可煩也。……覆軍殺將,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用兵者自當時刻戒懼“五危”,以避免“覆軍殺將”的可悲命運。

如何對待士卒,也是檢驗將帥素質的重要指標。孫武主張文武兼施的治兵原則。《行軍篇》說:“卒未親附而罰之,則不服,不服,則難用也;卒已親附而罰不行,則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則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則民不服。令素行者,與眾相得也。”既要有嚴肅的軍紀法規,士卒一旦違逆便應懲罰;同時又要用懷柔策略使士卒親附,以教育手段提高士卒能力。孫武提醒用兵者在士卒未親附前,不宜進行懲罰,要做到恩威並施,把握合適時機。在《地形篇》中,他還提出了“愛兵”但不可“慣兵”的主張,即“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谿;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將領既要關心愛護士卒,“視卒如嬰兒”、“視卒如愛子”,但又不能過分寬鬆,不能驕縱放任,以免陷入“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的窘境。

《孫子兵法》的思想精華當然不止以上四個方麵,但僅此已足以顯示其內涵的博大精深。此外還需說明的是,孫武具備令人歎服的縝密高妙的思維能力。書中的許多表述早已超越了兵家領域,而進入極具概括、抽象、辯證的哲學天地。特別是他對“形”、“勢”、“虛實”、“奇正”、“專分”、“多寡”等眾多範疇的闡釋,使這部書的哲理成分大放光芒。這大概正是《孫子兵法》被兵家以外的眾多人士所崇奉的原因所在吧。

陳曦

2014年7月寫於軍藝南樓翕然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