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力屈、財殫,中原內虛於家:張預曰:“運糧則力屈,輸餉則財殫。原野之民,家產內虛,度其所費,十無其七也。”中原,指國中。
〔一○〕公家:指國家。
〔一一〕破車罷馬:戰車破損,馬匹疲病。罷,疲憊,疲病。
〔一二〕甲胄矢弩:甲,鎧甲。胄,頭盔。矢,箭。弩,一種用機械力量發箭的弓。
〔一三〕戟楯蔽櫓:戟,將戈與矛合二為一的兵器。楯,同“盾”,盾牌。蔽,遮掩。櫓,大盾牌。
〔一四〕丘牛大車:丘牛,指大牛。大車,指牛拉的輜重車。
【譯文】善用兵的人,不多次按照名冊征發兵役,也不多次運送軍糧。武器裝備從國內取用,糧草從敵國補充,這樣糧草供給就可充足。國家之所以因打仗而貧困,就在於糧草的長途運輸,長途運輸就影響百姓生活,使他們陷於貧困;駐軍附近會物價上漲,而物價上漲就會導致國家財力枯竭,財力枯竭,就會加緊征收軍賦。力量耗盡、財力衰竭,國中就會家室空虛。百姓的資產會耗去十分之七;國家的資產會因以下因素,包括戰車、馬匹的損耗,以及鎧甲、頭盔、箭、弓、戟、盾牌等武器裝備的消耗,還有大牛與輜重車的損耗,而費掉十分之六。
故智將務食於敵〔一〕,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稈一石,當吾二十石〔二〕。
〔一〕智將:明智的將領。
〔二〕“食敵一鍾”四句:張預曰:“千裏饋糧,則費二十鍾、石,而得一鍾、石到軍所。若越險阻,則猶不啻。故秦征匈奴,率三十鍾而致一石。此言能將必因糧於敵也。”鍾,容量單位,古代六十四鬥為一鍾。杆,泛指牛、馬等的飼料。稈,稻麥的莖。石,重量單位,古代一百二十斤為一石。
【譯文】明智的將領務求在敵國解決糧草問題,消耗敵人一鍾糧食,相當於從本國運輸二十鍾糧食;消耗敵人一石飼料,相當於從本國運輸二十石飼料。
故殺敵者,怒也〔一〕;取敵之利者,貨也〔二〕。故車戰,得車十乘已上,賞其先得者〔三〕,而更其旌旗〔四〕,車雜而乘之〔五〕,卒善而養之〔六〕,是謂勝敵而益強〔七〕。
〔一〕故殺敵者,怒也:杜牧曰:“萬人非能同心皆怒,在我激之以勢使然也。田單守即墨,使燕人劓降者,掘城中人墳墓之類是也。”
〔二〕取敵之利者,貨也:曹操曰:“軍無財,士不來;軍無賞,士不往。”利,指財貨。貨,指用財貨鼓勵。
〔三〕得車十乘已上,賞其先得者:曹操曰:“陳車之法:五車為隊,仆射一人;十車為官,卒長一人;車滿十乘,將吏二人。因而用之,故別言賜之,欲使將恩下及也。”已,同“以”。賞其先得者,意即賞賜那個先得戰車的人。
〔四〕更其旌旗:曹操曰:“與吾同也。”
〔五〕車雜而乘之:張預曰:“己車與敵車參雜而用之,不可獨任也。”雜,交錯編排。乘,駕,使用。
〔六〕卒善而養之:《司馬法·仁本第一》曰:“入罪人之地……見其老幼,奉歸無傷;雖遇壯者,不校勿敵;敵若傷之,醫藥歸之。”趙本學曰:“此言用師既久,不但當因糧於敵,若得車卒亦可有因之法也。即因人之車卒,益以見久師之不得已也。”郭化若說:“《孫子》以前,屠殺活埋俘虜,是常見的事,因為當時還不會使用俘虜。而《孫子》能提出‘卒善而養之’,實是難能可貴的主張,也是當時社會進步的一種表現。”善,善待。養,撫養。
〔七〕是謂勝敵而益強:陳啟天曰:“本節所論戰爭速勝之法,計有:因糧於敵,一也;鼓勵士卒之敵愾心以殺敵,二也;獎賞士卒爭先奪取敵之地利及戰利品也,三也;利用戰利品以增強我軍之戰鬥力,四也;優待俘虜,以潛消敵軍之鬥誌,五也。凡此五者,不惟古代戰爭宜用之,即近代戰爭亦須善用之,以求能獲速勝焉。”益,增加。
【譯文】要使士卒奮勇殺敵,就要激發他們的仇恨心理;要使士卒奪取敵人的財貨,就要給予他們物質鼓勵。所以車戰時,能夠繳獲敵人十乘戰車以上的,就要獎賞那個先繳獲戰車的人。此外,還要將繳獲戰車上的敵方旌旗更換成我方的,將繳獲的戰車與我方戰車交錯編排使用,使俘虜的士卒得到善待和撫養,這就叫做戰勝了敵人,自己也更加強大。
故兵貴勝,不貴久〔一〕。故知兵之將,生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二〕。
〔一〕故兵貴勝,不貴久:陳啟天曰:“本篇所謂貴勝不貴久者,蓋專就攻勢戰爭言之。若夫守勢戰爭,乃出於不得已而應戰者,必須久而後能勝,未可輕於速戰速決,適中敵人之計。故孫子又於他篇雲:諸侯自戰其地為散地,散地則無以戰,散地吾將一其誌(均見《九地篇》)。此即謂守勢戰爭,應與攻勢戰爭稍有差異也。凡攻勢戰爭,自當力求速戰速決;而守勢戰爭則須逆用之,力求其能持久。”勝,指速勝。
〔二〕故知兵之將,生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黃鞏曰:“孫子首尾言兵不可久,謂深知用兵之害,然後不敢輕用兵,不敢久玩兵。故曰: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蓋好兵者無不危,不好兵者乃能安耳。由此觀之,孫子雖兵家言,深得孔子慎戰之義,非戰國善戰者之流也。”錢基博曰:“知兵之將之‘知’何知也?曰:知兵之貴勝不貴久也。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故曰‘民之司命’,曰‘國家安危之主’,蓋反複丁寧而鄭重言之也。正與上《計篇》起語‘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雲雲,一脈相承。倘但知‘勝’之利,而不睹‘久’之害,屈力殫貨,鈍兵挫銳,則失於所以為之計,而不可謂‘知’,民以之死,國以之亡矣,可不慎其所為‘知’哉!”生民,指民眾。司命,星宿名,主死亡,此處喻指對生命的主宰。主,主宰。
【譯文】戰爭以速勝為貴,不宜久拖不決。懂得用兵規律的將領,他們既是百姓生死的掌控者,也是國家安危的主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