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將之至任,不可不察也:黃樸民說:“孫子的軍事地理學思想主要包括兩個方麵:一是對兵要地理(現今時髦的叫法是‘戰略地理’)的論述。他撰寫《九地篇》,對這一問題集中進行了探討,提出了軍隊在九種不同的戰略地理環境當中展開行動的指導原則。二是對戰術地理的論述,主要內容見於本篇以及前麵的《行軍篇》。概括地說,孫子本篇的中心思想是集中揭示了巧妙利用地形的重要性,列舉了戰術地形的主要類型和不同特點,提出了在不同地形條件下軍隊行軍作戰的若幹要領,辯證地分析了判斷敵情與利用地形之間的相互關係等。作為中國曆史上最早的軍事地形學的係統化、規範化理論,它的學術價值是怎麼評估也不為過的。”至任,重大的責任。
【譯文】孫子說:地形有通、掛、支、隘、險、遠六種。我軍可以前往,敵軍可以過來,這樣的地形叫做“通”。在“通形”地帶,應先占據地勢高、向陽的地方,有利於保持糧道的暢通,這樣對敵作戰才有利。可以前往,難以返回,這樣的地形叫做“掛”。在“掛形”地帶,敵人如果沒有防備,可以出擊戰勝它;敵人如果有防備,出擊就不會獲勝,難以返回,是不利的。我軍出擊而不能獲利,敵軍出擊也不能獲利,這樣的地形叫做“支”。在“支形”地帶,敵人即使用小利誘惑我,我軍也不要出擊;應引兵假裝撤退,讓敵人出擊一半後再出擊,這才有利。在“隘形”地帶,我軍應先占據,用重兵守住隘口以等待敵人;如果敵人先占據,隘口被敵人重兵守住,就不要與敵作戰,敵人如果沒有完全守住隘口,就可與之接戰。在“險形”地帶,我軍先占據,必須駐紮在地勢高、向陽的地方以等待敵人;如果敵人先占據,應該撤軍離開,不要與敵接戰。在“遠形”地帶,敵我雙方勢均力敵,難以向敵挑戰,與敵作戰則不利。以上六點,是利用地形的關鍵,這是將軍的重大責任,不可不認真研究。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亂者、有北者〔一〕。凡此六者,非天之災,將之過也〔二〕。夫勢均,以一擊十,曰走〔三〕;卒強吏弱,曰弛〔四〕;吏強卒弱,曰陷〔五〕;大吏怒而不服,遇敵懟而自戰,將不知其能,曰崩〔六〕;將弱不嚴,教道不明,吏卒無常,陳兵縱橫,曰亂〔七〕;將不能料敵,以少合眾,以弱擊強,兵無選鋒,曰北〔八〕。凡此六者,敗之道也〔九〕,將之至任,不可不察也〔一○〕。
〔一〕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亂者、有北者:賈林曰:“走、弛、陷、崩、亂、北,皆敗壞大小變易之名也。”
〔二〕凡此六者,非天之災,將之過也:張預曰:“凡此六敗,咎在人事。”
〔三〕夫勢均,以一擊十,曰走:張預曰:“勢均,謂將之智勇、兵之利鈍一切相敵也。夫體敵勢等,自不可輕戰,況奮寡以擊眾,能無走乎?”走,跑,潰逃,敗逃。
〔四〕卒強吏弱,曰弛:杜牧曰:“言卒伍豪強,將帥懦弱,不能驅率,故弛坼壞散也。國家長慶初,命田布帥魏以伐王廷湊。布長在魏,魏人輕易之,數萬人皆乘驢行營,布不能禁。居數月,欲合戰,兵士潰散,布自剄身死。”
〔五〕吏強卒弱,曰陷:張預曰:“將吏剛勇欲戰,而士卒素乏訓練,不能齊勇同奮,苟用之,必陷於亡敗。”
〔六〕“大吏怒而不服”四句:曹操曰:“大吏,小將也。大將怒之,心不厭服,忿而赴敵,不量輕重,則必崩壞。”趙本學曰:“此不能禦將之過也。……大吏忿怒不服主將之節製,遇敵輒以怨懟之心各自為政,此其人必賦性剛愎,恥受人言者;或必負狹怨望失誌僥功者;或必交惡不和謀議矛盾者,為其主將最宜體察而鈐束之。若不知其能否而聽其戰,崩之道也。”大吏,指偏將。懟,怨恨。
〔七〕“將弱不嚴”五句:張預曰:“將弱不嚴,謂將帥無威德也;教道不明,謂教閱無古法也;吏卒無常,謂將臣無久任也;陳兵縱橫,謂士卒無節製也。為將若此,自亂之道。”陳啟天曰:“《行軍篇》雲:令之以文,齊之以武,是以必取。今亂兵正與之相反。將弱不嚴,是不能齊之以武也。教道不明,是不能令之以文也。將帥不能令之以文,齊之以武,則是不知統禦之術。不知統禦之術,致吏卒無常,陳兵縱橫,自成亂狀,不可以戰,戰則必敗,亦無怪矣。”教道,指對士卒的約束教導。無常,指缺乏法規約束的無序狀態。陳,同“陣”。
〔八〕“將不能料敵”五句:張預曰:“設若奮寡以擊眾,驅弱以敵強,又不選驍勇之士,使為先鋒,兵必敗北也。凡戰,必用精銳為前鋒者,一則壯吾誌,一則挫敵威也。故《尉繚子》曰:‘武士不選,則眾不強。’”料敵,分析判斷敵情。選鋒,指選擇精銳,組成先鋒部隊。北,敗走。
〔九〕凡此六者,敗之道也:陳皞曰:“一曰不量眾寡,二曰本乏刑德,三曰失於訓練,四曰非理興怒,五曰法令不行,六曰不擇驍果,此名六敗也。”
〔一○〕將之至任,不可不察也:李零說:“這六種情況,似乎可以分為三組:‘走’、‘北’是一組,屬於指揮不當,造成士兵後撤、逃跑。指揮不當,當然是將軍的責任。‘弛’、‘陷’是一組,屬於管理不當,或者太鬆,或者太嚴,太強太弱都不好。這類問題雖然出在軍吏,但卒歸吏管,吏歸將管,歸根結底,責任還在將軍。‘崩’、‘亂’是一組,陣形亂,問題也是綜合性的。‘大吏怒而不服’,問題出在‘將不知其能’;‘吏卒無常,陳兵縱橫’,俗話說,‘兵一個,將一窩’,問題也出在‘將弱不嚴’。”
【譯文】軍隊一般有“走”、“弛”、“陷”、“崩”、“亂”、“北”六種失敗的情況。造成這六種情況的原因,不是天災,而是將領的過錯。在敵我雙方形勢均等的環境下,以一擊十而造成軍隊敗逃的,叫做“走”;士卒強悍而將吏懦弱,因此導致軍隊失敗的,叫做“弛”;將吏強橫而士卒懦弱,因此導致軍隊失敗的,叫做“陷”;偏將對主帥心懷憤怒,不服從指揮,遇到仇敵就擅自作戰,將領不了解他們的能力,以致最終造成軍隊的失敗,叫做“崩”;將帥懦弱,對部下管束不嚴,教導不善,官兵關係陷入無序狀態,出兵列陣雜亂無章,因此導致軍隊失敗的,叫做“亂”;將領不會分析判斷敵情,以少擊眾,以弱擊強,沒有選擇精銳組成先鋒部隊,因此導致軍隊失敗的,叫做“北”。以上六種情況,是軍隊失敗的原因所在,這是將軍的重大責任,不可不認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