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發火有時,起火有日:梅堯臣曰:“不妄發也。”張預曰:“不可偶然,當伺時日。”
〔八〕時者,天之燥也:曹操曰:“燥者,旱也。”梅堯臣曰:“旱熯易燎。”
〔九〕月在箕、壁、翼、軫也,凡此四宿者,風起之日也:李筌曰:“《天文誌》:月宿此者多風。”郭化若說:“當時的天文學家都認為月亮行經箕、壁、冀、軫四個星宿時多風。他們說四星好風,月宿在此時必多風。《洪範》載有‘星有好風,星有好雨’。西方也有類似的傳說,如巴比倫就以‘軫’星為風星。”箕、壁、翼、軫,二十八宿中的四個。
【譯文】孫子說:一般說來火攻的方式有五種:一是燒殺敵軍人馬,二是焚燒敵軍糧草,三是焚燒敵軍的輜重,四是焚燒敵軍的物資倉庫,五是焚燒敵軍的糧道與運輸設施。運用火攻必須條件具備,火攻器材平常必須準備好。放火要選好天時和日子。有利於火攻的天時指的是天氣幹燥;有利於火攻的日子指的是月亮運行經過箕、壁、翼、軫四星位置的時候,凡是月亮運行到這四個星的位置時,就是起風的日子。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變而應之〔一〕。火發於內,則早應之於外〔二〕。火發兵靜者,待而勿攻〔三〕;極其火力,可從而從之,不可從而止〔四〕。火可發於外,無待於內,以時發之〔五〕。火發上風,無攻下風〔六〕。晝風久,夜風止〔七〕。凡軍必知有五火之變,以數守之〔八〕。
〔一〕凡火攻,必因五火之變而應之:梅堯臣曰:“因火為變,以兵應之。”應,根據,利用。五火,指上文提到的五種火攻方式。應,對付,應付。
〔二〕火發於內,則早應之於外:杜牧曰:“凡火,乃使敵人驚亂,因而擊之,非謂空以火敗敵人也。聞火初作即攻之;若火闌眾定而攻之,當無益,故曰早也。”張預曰:“火才發於內,則兵急擊於外,表裏齊攻,敵易驚亂。”
〔三〕火發兵靜者,待而勿攻:杜牧曰:“火作不驚,敵素有備,不可遽攻,須待其變者也。”何氏曰:“火作而敵不驚呼者,有備也。我往攻,則反或受害。”
〔四〕極其火力,可從而從之,不可從而止:曹操曰:“見可而進,知難而退。”杜牧曰:“俟火盡已來,若敵人擾亂,則攻之;若敵終靜不擾,則收兵而退也。”極其火力,意即大火燒盡。一說加強火勢。
〔五〕火可發於外,無待於內,以時發之:杜牧曰:“上文雲五火變須發於內,若敵居荒澤草穢,或營柵可焚之地,即須及時發火,不必更待內發作然後應之,恐敵人自燒野草,我起火無益。”張預曰:“火亦可發於外,不必須待作於內,但有便則應時而發。”以時發之,指在合適的天時、日子裏放火。
〔六〕火發上風,無攻下風:曹操曰:“不便也。”杜牧曰:“故無攻下風,則順風也。”
〔七〕晝風久,夜風止:杜牧曰:“老子曰:‘飄風不終朝。’”梅堯臣曰:“凡晝風必夜止,夜風必晝止,數當然也。”
〔八〕凡軍必知有五火之變,以數守之:張預曰:“不可止知以火攻人,亦當防人攻己。推四星之度數,知風起之日,則嚴備守之。”數,指箕、壁、翼、軫四星運行的度數,引申為適合火攻的天時或日子。
【譯文】凡是火攻,必須根據五種火攻所引起的變化而采取機動靈活的辦法對付敵人。火在敵營裏麵燒起來,就要預先在外麵接應。火燒起來敵兵安靜不亂,我方就要等待而不要進攻;等大火燒盡,可以進攻就進攻,不可進攻就停止。火可以在敵營外麵燃放,不必等待內應,隻要在合適的時候放火就行。要在上風口放火,不要在下風口進攻。白天風刮得久了,夜晚風就會停止。軍隊必須懂得五種火攻的變化,在適合火攻的時候要嚴加防守。
故以火佐攻者明〔一〕,以水佐攻者強〔二〕;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三〕。
〔一〕故以火佐攻者明:張預曰:“用火助攻,灼然可以取勝。”明,明顯。
〔二〕以水佐攻者強:張預曰:“水能分敵之軍;彼勢分,則我勢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