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平和的女人最可愛(2)(1 / 3)

2.善良代表了女人的生活態度

善良代表了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尤其是一個女人的生活態度。與身邊人的關係是有親疏遠近的,那麼你的態度和方式就應該隨之而不同。越是親密的關係越容易被不經意的忽略而傷害,你要懂得善待這種微妙的關係,讓所有的人都感到和你相處有一種溫暖的感覺。這樣在陌生人眼裏你很善,在朋友眼裏你很親,在親人眼裏你很乖。

善良同時也是一把大保護傘。一個被公認為善良的人,會獲得更多的理解、庇護和同情。在激烈競爭的社會環境中,能獲得這樣的認可,你就會獲得更多的機會。

3.善良是一種修養

善良是一種不帶功利性的人性原則,是一種內在修養,這種修養不是與生俱來的,它要靠後天修行得來。女人一定要學會善良,因為善良中蘊涵著寬容與大度,善良中蘊涵著理解與尊重,善良中包含著仁愛友善,善良中包含著慈悲為懷。

也許你不能如佛家弟子一樣慈悲,也許你不能像基督徒一樣寬容,也許你不能同伊斯蘭教徒一樣虔誠,但是,隻要你的心中有著一種向善的信念,你就可以在滾滾紅塵中按照自己的人生方向大踏步地前進。這是人生的原則,也是正直之人的人格。像德蘭修女曾經說過的那樣,“我們都不是偉大的人,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來做生活中每一件最平凡的事”。

平和對待婆媳關係

常言道:“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其中一本就叫“婆媳經”。在家庭中,兩代人之間的矛盾和衝突,最明顯和最常見的,是出現在婆媳關係上。婆媳不合,是使不少人提起就搖頭歎息的問題。

怎樣念好這本“難念的經”,使得婆媳和睦呢?這當然不會有什麼“標準答案”。這裏有幾點意見: 首先,做媳婦的要尊重、關心婆婆。據有關方麵調查,現在多數家庭是媳婦“執政”,因而在解決婆媳矛盾中, 媳婦負有首要的責任。做媳婦的要注意尊重、關心婆婆,遇事多和老人商量,盡量做到“經濟公開”,並定期或不定期地給婆婆一些零用錢。每逢時節,或婆婆生日,要記著給婆婆準備點禮物。平時媳婦給自己的母親送吃的、用的,最好同時給婆婆準備一份。要照顧到老人的生理心理特點,經常做一些婆婆愛吃的食物,一家人同桌吃飯,要注意先把好菜給婆婆,不能隻顧自己的孩子和丈夫。要尊重、關心婆婆,還必須學會適應婆婆。婆婆大多是從舊社會過來的,思想上、生活上、習慣上有時難免帶些舊的痕跡。媳婦思想較新,常常不易理解婆婆的習慣,故一些舉動,常會引起婆婆的反感,從而引起婆媳不合。在這種情況下,媳婦要注意控製自己,盡量照顧老人的性情和習慣。

隻要不是什麼原則問題,就要盡可能地使自己的舉動適合老人心意。必要時,甚至迫使自己遷就老人的某些習慣。等得到婆婆的歡心,再將老人的一部分舊習慣,用巧妙的辦法漸漸改變過來。這樣,婆媳就會慢慢消除隔膜,使關係和諧融洽。

在處理婆媳關係當中,兒子的作用很重要。婆婆有了煩惱,就找兒子訴說;媳婦受了委屈,要向丈夫傾吐。在這種情況下,做兒子的倘若隻聽一麵詞,信一麵理,偏袒一方,指責另一方,那就火上澆油,使矛盾加劇。做兒子的隻有一碗水端平,既不使母親感到失望,也不讓妻子有苦無處訴,才能緩解婆媳矛盾。比如:遇到婆婆數落媳婦的不是時,做為兒子要盡量替妻子承擔責任,緩和對方氣氛。若是遇到妻子訴苦,則宜向她多做解釋和安慰,要她看在夫妻情分上,原諒老人,使她消去怨氣。由兒子充當調解人,作好緩衝工作,婆媳矛盾才能日益好轉,家庭和睦才可能實現。

俗話說:“婆媳親,全家和”。這話有雙重涵義。其一是說婆媳關係融洽與否直接影響著整個家庭中其他人際關係,如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兄弟姐妹關係以及祖孫關係。其二是指婆媳關係是家庭內部人際關係中最微妙、最難處的一種關係。

婆媳關係可以說是中國家庭內部人際關係中的一個傳統難題。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婆媳關係是一種不平等的人際關係,媳婦必須俯首聽命於婆母,沒有獨立、平等的人格尊嚴。“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是舊社會做媳婦艱難的生動寫照。同時,“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從而形成了一種婦女壓迫婦女的惡性循環。今天,這種婦女壓迫婦女的不良傳統已被廣大的新一代女性所擯棄了。現代家庭中媳婦有獨立的社會政治經濟地位,婆媳關係已基本成了一種平等的人際關係;但是也應看到,即使在今天,相處融洽的婆媳關係也並不十分普遍。那麼,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婆媳關係如此難以相處?應怎樣科學地處理好婆媳關係?

這裏提出幾點建議,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1.相互尊重與諒解

婆媳雙方要妥善處理彼此之間的關係,首先得對這種人際關係有正確的認識。婆媳雙方都要承認對方有獨立的人格和經濟地位,雙方之間的關係是一種平等的人際關係,而不是一種一方必須依從於另一方的支配與被支配的關係。認識到這一點很重要,如果雙方或一方對這種關係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為對方必須或應該聽從、服從自己,從而把這種平等的人際關係視為支配與服從的關係,則必然會在行動上、態度上表現出來。由此導致雙方關係的失調。婆媳之間的相互尊重要求雙方有事全家協商處理,如經濟開支、涉及全家的事務等要共同商量,養成民主家風;而屬於個人的“私事”,則應互不幹涉,個人享有“自主權”。作為媳婦,要多尊敬婆婆,因為婆婆年歲大,管家經驗豐富;做婆婆的也不要總是在媳婦麵前擺架子,要看到兒媳的長處,多尊重兒媳的意見。也就是說雙方要相互配合,彼此尊重。婆媳長年生活在一起,難免會發生一些不協調的事情,這時就更需要雙方相互諒解。所謂“諒解”,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去考慮問題。我們的先輩在處理人際關係中所提倡的“設身處地”,“以己度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原則,都包含著諒解的思想,是處理人際關係的“金玉良言”,也完全適合於處理婆媳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