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職後培訓是“全程育師”的最後一個環節,事關教師專業水平的可持續發展。在職教師要跟上時代的發展,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停地從時代中吸取營養,學習最新知識。

三、注重教師執教能力的培養

注重教師執教能力的培養,是德國教師教育的顯著特點。

第一,教育見習,培養師範生的感性認識。教育見習的主要任務是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聽課、評課,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和接觸課堂現場的能力。帶教老師從中小學選拔,他們具有雙重身份,既是中小學的教師,又是大學的講師。

第二,教育實習時間長、內容具體,著力培養師範生的執教能力。德國各州統一規定師範生教育實習時間為兩年。花兩年時間培養教師的執教能力,為全世界教師教育樹立了一麵旗幟,可見德國政府培養教師執教能力的堅定決心。

四、堅持四年一次的教師評價製度

德國政府規定,對中小學教師進行四年一次的綜合評價。完全中學、實科中學教師的評價者主要是學校校長,四年一次為每個教師作出翔實的考核報告。國民小學、主體中學教師的評價以督學為主、校長參與配合。對教師的評價客觀、公正,必須與教師本人見麵並簽字存檔備查。督學的任務是到校聽課,為每個教師建立一份“教師工作報告表”。內容分為兩部分:一是教師分管的班級及學生情況,所承擔的工作量等;二是教師的教學效果與工作態度等。教師的評定結果分為7個等級,1級最好。工作時間不長的教師一般為4~5級,能評上1級的教師較少,必須是教學效果好、科研成果突出者。

五、德國教師教育課程重視學科專業課程

德國早期的教師教育課程設置比較注重學科專業課程,除了學習教育科學課程外與其他大學生毫無二致。在教師教育改革中,德國越來越強調教育科學課程。他們認為隻有理論過硬的教師才能更加深入的認識教育教學規律,為教師以後的教育實踐水平的提高提供有力的保障。教育科學課程在教師教育的整個課程設置裏的比重增加了。他們開設的相關課程要比我國普遍的隻開設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和學科教學論要多很多。

德國北威爾教師培訓法規定中等教育第一階段教師的培訓中,教育學科要占課程設置的25%,學科教學和執教學科課程共占75%;中等教育第二階段教師的培訓中,教育科學課程要占20%,學科教學和執教學科課程共占80%。如洪堡大學開設了60門教育科學和學科科學課程,波鴻魯爾大學開設了德國教育政策等7門大課和40門學科課程。這也的確對提高教師德理論水平以及教育教學水平和能力很有利。

德國教師教育的三個階段對教師的培養各有側重。修業階段著力培養教師的基本能力;實習階段著力培養教師的執教能力;職後培訓階段著力培養教師適應社會變化的綜合能力。三個階段相輔相成,融為一體,凸顯出三個主要特點:注重教師的全程培養;注重教師執教能力的培養;堅持四年一次的教師評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應積極學習德國教師教育的先進經驗,引入“全程育師”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教師的職後培訓;強化教育實踐環節,努力提高教師的執教能力;建立健全教育評估機構,對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進行全麵評估。惟有如此,才能推動我國教師教育的全麵協調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何俐芳:《德國教育體製探析》,昆明大學學報,2003 第02期。

2.劉振漢、祝雯靜:《德國的教育體製及職業教育》,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4年第23期。

3.常立學:《德國的職業教育》,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1年 第01期。

4.趙琳琳、諶啟標:《德國教師培養麵臨的困境與變革趨勢探析》,北京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 第01期。

5.付麗和、張建彤:《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德國的基礎教育改革》 ,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年第02期。

6.龐輝、張曉菲:《20世紀70年代德國職業教育政策探析》,衛生職業教育,2006年第05期。

7.戴淩雲:《德國的繼續教育體製及對我們的啟示》 ,北京教育(高教版),2002年第07期。

8.陳爐山:《德國“雙元製”職業教育模式新探》,當代教育論壇,2005年第17期。

9.壽祖平:《解析德國“雙元製”及其對我國職業教育的啟示》 ,職業技術教育(教學版),2005年第35期。

10.盧常源:《德國“雙元製”職業教育模式探微》,繼續教育研究,2007年 第06期。

11.林震、莫秋樹:《借鑒德國雙元製模式探索我國職教新路》,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7年 第24期。

12.常立學:《德國的職業教育》,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1年 第01期。

13.李美輝:《德國中等職業教育對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的啟示》,職業教育研究,2006年第01期。

14.李亞民:《德國中等職業教育對我國職業教育的啟示》,學術論壇A,2005年第07期。

15.天津市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考察團:《赴德國教育考察印象》,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03年 第03期。

16.張坤:《德國特色價值教育——對一種隱性公民教育的探析及啟示》,現代教育論叢,2008年第07期。

17.張婧:《淺談當代德國中學的思想道德教育》,外國中小學教育,2000年第04期。

18.傅小芳、周儷:《德國基礎教育中的勞動技術教育》,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第02期

19.付麗和、張建彤:《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德國的基礎教育改革》,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年第02期。

20.李恒興:《德國教育見聞--初識德國基礎教育的“分流” 》,外國中小學教育,2005年 第01期。

21.黃亞妮:《嚴格的教師職業教育——德國的師資培養和教師進修評介》,漢中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 第02期。

22.王廷山:《德國基礎教育的特點與政策動向》,社會科學論壇,2003年 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