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正因為出身貧賤,少年時沒有讀書學習的機會,所以後來痛感知識的重要。他認為:“治國以教化為先,教化以學校為本。”
學習,已被朱元璋這樣的傑出統治者納入了治國綱要。其立身之本的使命,可見非同一般。
學習,開創了一個又一個不同的時代。
學習 使人擁有力量
美國波士頓學院安迪?博因頓教授和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比爾?菲舍爾教授共同寫了一本書叫《思想獵人》。在書中,他們評選了有史以來最善於傾聽和學習他人思想的13位企業家和科學家。
他們是沃爾瑪的創始人山姆?沃爾頓、相對論的發明者愛因斯坦、Intuit公司的創始人斯科特?庫克,還有托馬斯?愛迪生、史蒂夫?喬布斯、傑克?韋爾奇等等。不用細數他們的事跡,人們隻要聽到他們的名字,就會感受到一種力量。
他們或者為人類科學的進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或者為世界經濟的繁榮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們的力量,在影響整個世界,影響世界上的幾代人。
但他們的一切,都是從學習開始的。
有一個叫庫爾特?巴納德的人,是著名的零售顧問。他是這樣談論他在1967年第一次遇到山姆?沃爾頓時的情景的:“當他遇到你時,他會看著你——頭歪向一邊,額頭略微皺起。他不斷地榨取你的每一點想法,而且常常停下來記下點什麼。他不斷地將談話向前推進,不知不覺中,兩個半小時過去了。最後,他走了,而我完全被掏空了。我不知道我剛剛遇見的是誰,但我相信我們會聽到更多關於他的事情。”
這就是沃爾頓,他的學習方法令人叫絕。難怪他的百年老店,現在還在這個領域裏獨占鼇頭。
至於愛因斯坦就不必多說了,他在全世界幾乎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偉大人物。可他是怎麼評價自己的呢?他說:“我沒有什麼特殊的才能,我隻是有極強的好奇心。”
愛因斯坦的好奇心,其實就是學習。
他進一步講道:“人隻有兩種方式來度過你的一生。一種是覺得世上沒有任何奇跡,另一種是覺得一切都是奇跡。”
愛因斯坦對學習的理解,就像他的相對論一樣,更有獨到之處。
事實上,每一個具有偉大力量的人,都會有自己非同一般的學習精神。
斯科特?庫克是在聽妻子抱怨賬單支付和平衡支票簿的麻煩後,才發明了財務管理軟件Quicken的。對此,作家邁克爾?S?霍普金斯是這樣描述他的:“他在聽著,似乎忘記了自己。他聽人說話時從不眨眼。他是一個學習者。”
很多人都說傑克?韋爾奇在成為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CEO後,改變了美國的企業。因為,在此之前,人們通常將競爭對手視為直接的威脅而加以排斥。但韋爾奇出現後,他帶來了合作精神,他把它叫做“整合性多元化”。
“某個人、某個地方,必定有一個更好的主意。”韋爾奇是這樣表述他的學習觀點的。他說:“從摩托羅拉公司發現一種質量管理方案,從惠普公司發現一種產品開發方法,從豐田公司發現一種資產管理係統,這對我來說都是一種榮譽。”
毋庸置疑,是學習造就了他們,他們的力量來自學習。
那麼,學習為什麼會有如此巨大的魔力,使人從弱小變得強大,從凡人變成偉人呢?答案恐怕會有許多,但我認為基本的原因隻有兩個。
一個是學習可以讓你比別人掌握更多的東西,使你始終能夠走在其他人的前麵。
學習力就是競爭力。
所以,隻要學習,你每天都會進步。長此以往,日積月累,你必然會脫穎而出,就是有人想擋,也擋不住。
另一個是學習可以改變你的心智,使你逐漸高尚起來。於是,你就會聚集許多人脈,有更多的幫手,逐漸形成自己的團隊。
一個好漢三個幫。任何一個人,要想走向成功,沒有貴人相助肯定是不行的。
同時,一個人的心智一旦獲得啟蒙,就會很快地不斷激發出新的靈感和激情,從而形成良性的智力循環。
1703年的一個暮春時節,隻有10歲的鄭板橋隨同私塾老師一起去郊遊。他們來到了一條小河邊,正準備坐在石頭上閑談時,鄭板橋突然發現水中有一個鼓鼓囊囊的東西,便隨口喊道:“先生,你看那是什麼?”
塾師順著他手指的方向一瞧,果然有一堆異物漂在水麵。經師徒仔細辨認,是一具女屍。老師見此慘景,心中便產生了一種痛惜之情,不覺隨口吟出一首詩來:“二八女多嬌,風吹落小橋。三魂隨浪轉,七魄泛波濤。”
塾師剛念完他的詩,鄭板橋就急著問:“先生,您認識這個少女嗎?”
塾師搖搖頭說:“不認識!”
鄭板橋又問:“那您怎麼知道這位少女剛好16歲呢?”
看到老師又搖頭,鄭板橋又接著問下去:“先生既然沒有親眼看見這位姑娘是怎樣落水身亡的,又怎麼能斷定她是‘風吹落小橋’呢?”
還沒等塾師回答,他又是一陣連珠炮似地追問:“您能看見她的三魂七魄隨波逐流嗎?即使在浪裏打轉,您又怎麼能看清呀?”
私塾先生盡管被鄭板橋問得啞口無言,但他覺得板橋的話很有道理,也很有趣。因此,並沒有生氣,而是和顏悅色地反問鄭板橋:“依你看,這詩應該怎麼個吟法?”
鄭板橋皺了皺眉頭,然後心情沉重地吟詠道:“誰家女多嬌,何故落小橋?青絲隨浪轉,粉麵泛波濤。”
私塾先生聽罷鄭板橋的詩,連聲稱讚:“改得好,改得好!很有獨到之處。”
可見,鄭板橋之所以能夠成為大家,與他從小就善於學習,而且在學習中勇於革新、不盲從他人的精神是密不可分的。
一個人的力量,更多的是體現在與眾不同上。
大家都知道嶽飛是個民族英雄,在杭州西湖畔有他的廟,每天前去祭奠他的人絡繹不絕。他有著精忠報國的意誌和傳奇。
可人們也許並不知道他是如何煉成的。這其中,還有一段耐人尋味的故事。
嶽飛小時候,家裏很貧窮。母親含辛茹苦,親自教他讀書。沒有錢買紙筆,就用樹枝作筆,沙地為紙,在地上練習寫字。他寡言少語,但學習十分用功,尤其喜歡讀《左氏春秋》、《孫子兵法》。他崇拜諸葛孔明等濟世名臣,曾寫下“諸葛大名垂宇宙,元戎小隊出郊圻”的詩句,表明了他將來要像諸葛武侯那樣報效國家、拯救人民、建功立業的決心。
他曾遊曆泰山,寫下“流水崇山懷作者,春蘭幽竹契風人”,來寄托他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和對名人誌士的仰慕。在那個內憂外患、民不聊生的年代,他深知國難當頭,匹夫有責。於是,他決心練好武藝,保家衛國。
在12歲那年,他投到了一位外號叫“搬不動”的老師門下。
可是,這位“搬不動”卻並不教他武藝,而是每天讓他手拿鎬钁、肩挑扁擔,在山上挖坑、擔水、栽樹。一幹就是兩個多月,山坡上已栽滿了樹。可“搬不動”還不說教習武藝的事。嶽飛心想:我為報效國家前來求師學武,不能光栽樹呀!
這時,“搬不動”看出了嶽飛的心事。笑笑說:“功夫誌中來,誌在耐中磨。”
轉眼間,又過了三個多月,樹栽完了。他又開始幫師傅幹雜活,師傅還是不提學武之事。於是,嶽飛提出要回家去看望老母。
“搬不動”卻說:“要學武藝,功在苦中練;要想衛國,須先舍小家。哪有學不到武藝,就中途退卻的道理?”
嶽飛一聽師傅的話,很有道理,就再也不提回家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