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柒 電視專題(1)(3 / 3)

由計算機應用、電力係統及自動化、軍事物資流通工程等組成的軍隊後勤指揮自動化學科專業群,具有工程技術與指揮管理雙重優勢,屬軍隊高技術戰爭必不可少的專業技術領域。

油品應用化學、石油天然氣儲運工程、岩土工程等主幹學科已達到國內軍內領先水平。

學院學科建設連續跨上新台階。1982年開辦研究生班,1986年獲得碩士學位授權,1990年10月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確定為博士學位授權單位,1996年設立了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今天的後勤工程學院,作為全國重點院校和軍隊重點建設院校之一,已經成為全軍油料、營房、自動化工程人才成長的搖籃和發展科學技術的重要基地。

學院現有基礎部和建築工程、營房管理工程、後勤自動化工程、油品應用化學和油料機械工程5個係,28個大專、本科專業,15個學科有碩士學位授予權,3個學科有博士學位授予權,1個學科設立了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學科授權層次和數量列全軍工科院校第3位,居全國院校第9位。學院行成多層次人才同校合訓的嶄新辦學格局。

學院科學研究蓬勃發展。已形成以後勤科技裝備研究為重點,以基礎研究為支撐的9個穩定的研究領域。

學院承擔的科研項目有35%是國家、軍隊科技攻關項目。

“八五”以來,完成項目315項,獲獎248項,其中獲國家、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以上42項,相當部分達到軍隊領先水平。“潤滑油添加劑摩擦化學——非活性抗摩劑研究”“自力式自動開關閥”“微機動態測樁係統”獲全軍後勤科技大會重大成果獎。

科學研究成果獲獎數量和層次居總後同類院校和科研所的前列。

目前,在研項目134項,經費達到760萬元。“九五”期間將分別承擔全軍營房和油料重大科技項目中的54%和44%。學院成為發展後勤科技、開展後勤科技裝備研究的重要基地。

學院學術園地這片沃土,繁花似錦,碩果累累。先後在國內外學術會議或刊物上發表論文2000餘篇,其中250餘篇在國際上交流並獲得較高評價。

學院已同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建立了橫向聯係,優質優惠完成了5000多個服務項目,為地方培訓各類技術人才5000餘名。

大批的科研成果,給社會、給軍隊帶來了巨大的效益,又進一步提高了學院的辦學水平,也贏得了軍委總部首長的好評。

英才茁壯

建院35年來,學院始終堅持用紅岩精神育人,保證了學員的政治質量。

一批又一批畢業學員,愉快奔赴祖國和軍隊建設最需要的地方,服從組織分配率年年達100%。

人才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院黨委一班人心齊、風正,幹事業,抓大事,講廉潔,比奉獻。在實踐紅岩精神中率先垂範,在學院精神文明建設中一馬當先。

院黨委書記田立延政委為了摸準新時期學員思想脈搏,經常深入各學員隊,與各層次學員傾心交談。

老院長楊耿光為了學院建設,孜孜以求,殫心竭慮。他的人生準則是:蠟燭成灰淚始幹。

學院形成了以弘揚紅岩精神為主導,以三個育人為重點,以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教育、共產主義思想品德教育、現實思想教育為內容,以政工幹部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逐步摸索出了一條院校與社會相結合、經常與重點相結合的政治教育新路子。

政治部圍繞“練內功、重服務、樹形象”的目標,編印了《政治部人員職責及工作程序》,規範了各項業務工作,提高了工作質量和效率,在講政治中,有力地發揮了“一線指揮部”的作用。

教務部從抓考風入手,嚴考風,促學風,帶教風,保證了教學質量。近年來學員參加全國大學四級英語統考,平均通過率達到92.1%,遠遠超過了全國重點大學的平均通過率,名列四川高校前茅。

總務處、軍務處在學院“封閉式”管理中,堅持疏堵並舉、標本兼治,有了抵製了社會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蝕。

優美的營院,良好的服務,為學員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條件。

課堂上,結合專業教書育人,課堂外,結合行政管理服務育人,發動學員家長和社會力量育人,大家都做學員的思想工作,校園內形成一個齊抓共管合力育人的小氣候。

博士生導師董浚修,被學員譽為“人生的一麵鏡子”。他在40多年的教學生涯中,把真摯的愛無私地奉獻給了學生,把滿腔的赤誠無悔地奉獻給了軍隊後勤。

嘔心瀝血育人才,身體力行做表率。為的是不出一個次品,為的是培養跨世紀高質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