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以往一切人性論對抽象人的崇拜根本不同,馬克思主義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這一曆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前提出發,反對把抽象的人作為出發點,而主張研究社會,認為不應該用人去解釋一切社會現象,而應該通過對社會的解剖去解釋人本身,從人的社會關係和物質生活條件去解釋人。首先如實地認定人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物質實體,人類社會是物質運動的高級形式。因此,馬克思主義堅決反對脫離人的現實生活,從哲學家的頭腦裏去虛構人的本質。他指出:客觀存在的人,是“既定的、活生生的人”。可見,隻有從物質活動,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生活條件,從社會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的矛盾運動去考察人,才能真正認識和把握人的本質。這就是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理論的出發點。
前一陣有一種頗為流行的看法,認為人是馬克思主義的出發點,並且引經據典,用馬克思的原話作為論據。乍看起來,似乎不無道理。然而,如果我們不是停留在馬克思的個別詞句上,而是把它放在一定的曆史條件下采取嚴肅的科學態度,全麵地去考察和理解其精神實質的話,那就必須承認,說人是馬克思主義的出發點,是根本不符合馬克思主義革命理論的實質的。誠然,馬克思的早期著作中,把人作為出發點之類的話是經常出現的,而且在他和恩格斯合著的《神聖家族》中,還曾明確地把自己的學說稱作是“真正的人道主義”。但這並不能證明,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理論的出發點就是“人”。理由是:其一,早年的馬克思曾受到黑格爾唯心主義和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思想的影響,在早期著作中對人性和人的本質等問題的探索曾使用過一些不太嚴格的概念。但是,馬克思沒有停留在把人作為出發點這類空洞而籠統的提法上。而隨著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創立,就徹底拋棄了那些容易同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相混淆的概念。所以說,認為人是馬克思主義出發點的觀點是缺乏事實根據的。其二,認為人是馬克思主義出發點,在理論上是站不住腳的。關於人的理論,不過是馬克思主義科學體係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從屬於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而不是相反。馬克思主義所理解的人,是處在社會曆史發展過程中的具體的人,隻有用社會曆史的發展來說明。如果說人是馬克思主義的出發點,不僅不能劃清馬克思主義同其他形形色色的人道主義的界限,而且必然會導致把人從社會中割裂出來,把抽象的人作為曆史發展的獨立實體,從而陷入唯心史觀的錯誤。其三,認為人是馬克思主義出發點,在實踐上也是十分有害的。這種觀點的實質,是要把馬克思主義歸結為人道主義,也就是要用資產階級人道主義來代替馬克思主義。如果接受這種觀點,不僅不能科學地說明人性和人的本質,使這個問題重新回到一片混沌之中,而且勢必解除無產階級用以推翻資本主義,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精神武裝。
二、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理論的根本特征
曆史的和現代的資產階級人性論的一個根本缺陷就在於否認人的社會性。他們或者隻講人和自然的關係,不講人和人的社會關係,把人的本質歸結為所謂的自然性;或者也講人與人的關係,但是有的隻講人與人的政治思想關係、倫理道德關係,不講人們之間的物質經濟關係;有的講到經濟關係的,也隻講財產關係,不講生產關係;有的講生產關係的,也隻有強調產品的分配關係,根本不講生產資料占有關係是決定人們之間的物質關係,從而最終決定人們之間一切社會關係的最本質的原始關係,將人的本質仍然歸結為天生具有的抽象的“自由”“博愛”“平等”,否認人的社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