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拾 獲獎作品(2)(2 / 3)

以紅岩精神為主要內容的傳統教育形成製度。利用駐地位於紅岩精神發祥地優勢,堅持開展“紅岩精神育人,光榮傳統建校”活動,建立了紅岩教育基地,健全了院內、院外兩支教育隊伍,完善了“灌輸、熏陶、實踐”三個教育環節。在學員入學、畢業,戰士入伍、退役,黨團員宣誓以及重大節日,都組織到紅岩村、歌樂山等地接受傳統教育。學員4隊被重慶市授予“紅岩隊”,多名幹部、學員被重慶市評為“紅岩”好幹部、好學員。

以普及法律知識為主要內容的法紀教育常抓不懈。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宣傳法律知識,組織觀看《警鍾》《悔恨》等20餘部法紀教育片,先後舉辦了3次法律知識競賽,增強官兵學法、知法、守法的自覺性。

以先進典型事跡為主要內容的示範教育富有特色。深入開展了學雷鋒、蘇寧、徐洪剛、孔繁森、李國安活動,大力宣傳了我院敬業愛崗、勇攀科技高峰的二等功臣陳正漢教授,“撲滅一團火,救了一車人”的一等功臣、總後“十佳青年”楊勇學員,一等功臣、“搶險愛民模範”高建棟學員,總後“基層建設標兵單位”、榮立集體二等功的學員19隊,激勵了教職員工敬業愛崗,無私奉獻的熱情。

2.文化建設形成網絡,文藝體育活動豐富多彩。針對文化市場的負麵影響,院黨委把文化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近4年來,各級共拿318萬元用於添置文化器材和場地建設,基本滿足了教職員工對文化活動的需求。積極引進人才,為基層培訓各類文體骨幹,形成了院、係、隊三級文體骨幹隊伍。學院每年舉辦一次田徑運動會、歌詠比賽、文化藝術月活動、業餘文藝調演、2至3場文藝晚會,創作了一批反映軍校生活的文藝節目,其中26個節目在全國、全軍、總後及省市獲獎。

3.校園環境不斷優化,以利拴心留人。依據條令條例,結合實際,先後製定了《幹部政治思想作風道德行為規範》等30多項規章製度,使學院的管理走上了製度化、規範化的軌道。自籌經費624萬元,新裝了1000門程控電話轉換機,完成了三個家屬區的部分電力擴容和全部線路改造。集資新建幹部住房158套,為500名教員更新了辦公桌椅,在家屬區建立了生活服務中心,開展了優質服務活動,營造了一個拴心留人的良好環境。

4.堅持開展軍民共建活動,軍政軍民關係有了進一步加強。兩年多來,我們發揮優勢,科技助民,有效支援了地方建設。先進向地方推廣、轉讓科技成果70餘項,承擔地方工程設計項目近100項,支援地方技改項目11項,開展技術服務、科技谘詢1000餘次,為地方培養建築、油料、自動化管理、汽車駕駛等專業技術人才4586人。還先後派出官兵4796人次、動用車輛機械433台次,參加搶險救災13次,植樹1萬餘株、植草200平方米,參加地方工程項目55項。全院63個學雷鋒小組,利用業餘時間到附近學校、鄉村、街道、車站、碼頭、工廠義務服務達3萬人次,共做好事3萬餘件。學院與駐地地方單位建立了28個共建點,積極開展共建活動,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我院為定點扶貧、支援社會公益事業也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二、學院精神文明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原因

根據調查分析,盡管學院在精神文明建設上取得了比較突出的成績,但也程度不同地存在著一些問題。

1.政治觀念弱化在少數人員中有所表現。從調查看,有17%的科技幹部對政治學習不感興趣,有5%的學員認為政治教育可有可無,6名同誌表示入不入黨無所謂,兩名同誌在組織上征求其對入黨的態度時明確表示不考慮入黨。

2.思想道德在少數人員中有所滑坡。表現在:價值取向出現偏差,個別教員對教學不熱心,50%的學員表示上軍校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個人價值。18%的學員追求高消費,浪費現象在部分學員中比較嚴重。有的青年教員利用正課時間經商、炒股、做生意,違反規定擅自搞“第二職業”。離婚率呈上升趨勢,主要是以不負責的態度來處理離婚問題。團結協作精神減弱,在科研中項目搞壟斷,資料搞封鎖,排名爭先後。機關工作存在著通氣不夠、辦事推諉、缺乏主動協同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