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曾說:“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際關係。”一般來說,你的人脈越廣,你成功的機會也就越大。
成功學大師卡耐基說:“專業知識在一個人成功中的作用隻占15%,而其餘的85%則取決於人際關係。”
美國著名的人際關係專家哈維·麥凱曾經問過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淩晨兩點,你急需70萬元,你有多少個朋友會不問理由、二話不說、迅速到銀行彙錢給你?”也許我們周圍還沒有那麼有錢的人,你可以設想一下,相同的場景下,你需要1000元或者1萬元,你有多少個朋友會這樣做?
這就要靠你平時積攢的人脈了。人脈即人際關係、人際網絡,體現人的人緣和社會關係。不論做什麼行業,不論是誰都需要人脈關係。特別是貿易人士更需要拓展人脈來獲得更多的貿易機會。
人脈如同金錢一般,也需要管理、儲蓄和增值。美國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曾說:“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際關係。”一般來說,你的人脈越廣,你成功的機會也就越大。
朋友可能是你的“貴人”。
一個人的人脈圈子可以分為三層:最近的圈子是親情圈子,這是你一出生就擁有的,幾乎固定不變;中間的圈子是我們經常接觸的鄰居、朋友、同學、同事等,關係相對穩定;最外圍的圈子是廣泛的社會交際,合作過一兩次的客戶、參加某個活動多聊了幾句的某個人,等等。這其中有的人你可能會把他們發展成為朋友,有的人則是一輩子再也不會遇到。
在這些人脈中,對我們最有幫助的往往是第一層和第二層,因為熟悉和了解,他們往往是最牢固可靠的圈子。這些親戚、朋友、同學、同事,都可能成為你人生中的“貴人”。而第三層的人,都是我們可以發展為第二層的備選對象。一個人的人脈越多,你可能的“貴人”就越多,你成功的機會也就越大。
就像馬雲,在他創建阿裏巴巴時,啟動資金就是來自他的親戚、同學和朋友。其中有幾個人曾經跟他從杭州到北京,再從北京回杭州,共同經曆了幾次失敗,都不離不棄。
所以說,拓展你的人脈圈子很重要。首先要善待你周圍所有的親人和朋友,再從他們那裏去逐漸挖掘和積累人脈。也就是說要先善待你的親人、朋友、老師、同學等,然後讓他們介紹他們的親人、朋友、老師、同學給你認識,慢慢地擴大你的交際圈。現在同學之中很多人已經在各自的行業裏逐漸進入角色,這個同學網絡就成了非常寶貴的人脈資源。
有一個熟悉的人在中間介紹,就會很容易產生一種親近感,可以讓人打消很多顧慮,更快地相互信任。很多人的成功都是得到了朋友的幫助。
閻焱——軟銀亞洲信息基礎投資基金CEO。作為軟銀亞洲信息基礎投資基金團隊的領頭人,閻焱曾給投資人帶來97%的年回報率,是全世界投資回報最高的基金之一。
閻焱屬於非常聰明的那種人,中學時期成績就非常優秀,原本計劃報考北京大學,不過那一年安徽隻有一個考古專業的名額;他另一個願望是做導演,但那一年北京影電影學院導演係恰好沒有招生。於是,他以安徽省總分第二的成績進入南京航空學院,就讀於飛機設計專業。
大學畢業後,他於1984年報考了北京大學社會學專業的研究生。也正是在北大的一次機會,讓他可以赴美留學,從而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那一次,普林斯頓大學的一位訪問學者RogerMichiner教授到北大講課,閻焱給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RogerMichiner很欣賞閻焱,兩人經常一起聊天。有一次他主動說:“你應該去美國讀書,我可以幫你寫推薦信。”
1986年的時候,可能是出國留學最理想的時期,推薦信加上閻焱撰寫的幾份體製改革的報告,再加上托福成績,普林斯頓大學很快錄取了他,並且給予了4年獎學金,以攻讀國際政治經濟學博士學位。RogerMichiner又在生活上給予了閻焱很大的幫助。閻焱回憶說:“我到美國的第一天晚上,就住在Michiner教授家裏,他的家也在普林斯頓。Michiner教授待我非常好,在普林斯頓,他仍然是我的專業教授。我畢業多年以後,他也離開了普林斯頓大學。我們的友誼一直到現在。”
所以,處理好你身邊的人際關係,善對你周圍的親友,就是擴展人脈最好的起點。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一些人脈。有些是先天的,例如家人和親戚;有些是我們後天交往的,例如同事、同學、朋友等。而這些都屬於我們的“一度人脈”,也就是和我們直接相關的,在生活中了解與信賴的人。另外,我們還有很多“二度人脈”,也就是我們“一度人脈”的親戚、朋友、同學、同事等。這些“朋友的朋友”是你最容易找到並結識的。
以認識朋友的朋友為基礎,利用網絡的特性,我們可以無限地擴展我們現實生活中的社交圈,在需要的時候得到該人脈的幫助。你根本無法清楚地了解你擁有的人際網絡到底有多大。你或許會與那些可能對你一生有益的朋友、機會失之交臂,而那個人可能就是你朋友的朋友。
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米爾格倫提出了一個“六度理論”。要結識任何一位陌生的朋友,這中間最多隻要通過六個朋友就能達到目的。即使另外一個人是美國總統,你也一樣可以最多隻需要六個朋友就能與他發生聯係。
所以千萬不要小看你的人脈網絡,盡量多地去結交一些朋友的朋友,你會有讓你受益終生的良師益友。
結識眾多良師益友。
董思陽,鳳博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關心下一代大學生發展基金秘書長,被媒體評為“80後美女總裁”“中國十大美女企業家”。20歲前曾留學新加坡,21歲回國創業。22歲時,董思陽出版了自己的個人傳記《21歲當總裁》,23歲時,她捐出了《21歲當總裁》一書60萬冊的版稅100萬元,並倡導成立了國內首個專注於大學生自己的基金——“關心下一代大學生發展基金”。
在董思陽很小的時候,她就在新加坡參加了成功學的課程,在那些成功學大師身上學到了很多。她總是會抓住各種機會去結識眾多良師益友,當自己創業遇到困難時,想盡辦法向這些業內的前輩和專家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