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官聲(5)(1 / 3)

盛夏,在白狼河水日夜奔流和濰河岸柳的飄拂中,這片膠東半島心髒地帶平原上的作物,正如人們所期盼的,青青蔥蔥地茁壯起來。濰城的集市,也逐漸地恢複了往日的活躍。綠楊、酒幌、歌舞、笛聲,重新又裝點起這座古城的繁華。樹立在白狼河灘上的秋千架,不知何時,也經過了一番整飾。濰縣健美嬌柔的少女們,坐在煥然一新的秋千畫板上,像彩蝶一般地飄擺著裙裾。嬉戲中她們仰起蛾眉,羞澀而又大膽地笑迎那在秋千柱上敏捷攀升的少年。

城裏的人們並不知道縣城四周的田野裏,收獲並不似人們預計中那麼豐盛。災後容易滋生的蝗蟲、雨水和疫癘,仍然掠劫了不少的生命和食糧,隻是比起兩三年來的蹂躪與踐踏,已經算是微末之災了。

此日,鄭燮布衣麻履,獨自騎著一頭毛驢,出東門沿著壩崖北行,他是到北郊關帝廟訪友的。廟中的住持恒徹上人是鄭燮的摯友。一整天,他都與這位寬厚練達的高僧品茗交談,共用齋飯,一同對詩下棋。兩人情投意合、其樂融融。時值金秋,廟院中葡萄熟了,恒徹上人慷慨地讓小和尚摘來一大盤請鄭燮嚐鮮。葡萄很甜、很潤。含在嘴裏的感覺就像高僧的微笑和言談一樣甜蜜可人。鄭燮心中十分的愜意,所有的俗念與官場的苦悶統統消失了。他深知廟裏的葡萄,原本隻是獻給關老爺的供品。摘了來招待客人,這可是特殊的禮遇,可見他與高僧的關係非同一般。因此,他在北郊一待就是一整天,每次都是月上中天之時,才戀戀不舍地離去。

此一時,衙門裏的事務逐漸理順。災難麵前鑒真金,經過了連續的挑戰與考驗,人們顯然已經完全接受了新來的鄭縣令。他用與眾不同的行動與業績,征服了刁難與猜忌和那些不歡迎他的人們,更贏得了百姓的讚譽和信任。隨著災情的減退,憂心忡忡的鄭燮心情較前好了許多。特別是他看到逃往關外的人們,開始陸陸續續地回來了。有的還抱著新出生的孩子。劫後餘生,人們互相見了麵顯得格外的親熱。闖關東的人們無意間也帶回了那片遼闊大地上熱烈非常的人情味和墾荒者豪邁的胸襟。當然在那地老天荒的遠方,同時也留下許多親人的遺骨與魂靈,留下了人們無盡的思念與牽掛。這時候,詩人的板橋當然要比縣令的鄭燮更能體察出人們心靈的變化與難以愈合的創傷。從他這一時期寫下的詩詞來看,他似乎更加注重人們的心理狀況。這當然是一般的官人所不具備的人文情懷。

大地複興了。災害中洪水猛獸般的故鄉又顯現出溫情脈脈的柔情。渾黃色的大地又漸漸呈現一派充滿希望的迷人的蔥蘢。那些逃難異鄉的人們,紛紛聞訊而歸。綠色的田野,這是人們夢寐以求的景象,這種夢境般的色彩,就是故鄉親切的召喚。難民們急切歸來,一踏上故鄉的土地,見到那覆蓋著平原的墨綠,感動的淚水就模糊了眼睛……

十二

然而,當逃難歸來的人們走進那破敗的村落,踏入荒涼殘破的庭院瓦屋,竟驚異地發現灶膛、牆根與炕腳的孔洞,早已成了黃鼠狼與碩鼠公然出入的巢穴。敗破的門窗,在深秋的風中瑟縮抖顫,發出空落的聲響。四壁的牆土,也隨之簌簌跌落。這景象令人不寒而栗……

然而這些並不能絲毫減退人們還家的喜悅,人們開始夜以繼日地用雙手恢複著家園。等到屋子修葺一新,已是來年春暖花開時節。屋角的桃杏花又開了,招來滿園的蝴蝶蜜蜂,還有那舊日的燕子,在房梁上重新結巢,開始了新一年的繁衍生息。時常下鄉巡視的鄭燮看著這一切的變化,心中得到了極大的寬慰。他情不自禁地為人們的新光景而高興、喝彩。當他走進一戶農民煥然一新的家,就禁不住要吟詩填詞。他以詩人的眼光和思維麵對這一切的景象,咀嚼著生活的味道,構思著新的詩句。

新的春天,那忙著結巢的燕子,是不是還是從前的一對?蒲塘水暖,池裏的鴛鴦追逐嬉戲,然後走上岸去,在沙洲上一對對地依偎,可否象征著人們的新生活?這一切充滿生機的景象,激發了詩人的激情與無限的想象。夜來雨水的滴答聲,天空隱約的星辰,樹影的搖曳晃動,暗夜中的鳥鳴狗吠……點點滴滴,都好像充滿了溫情,完全替代和洗刷了災難中的飲泣與歎息。新的生活在人們勤勞的雙手中顯現出來。幸存的鄰居和親友們又重新相聚一起,相互寬慰聞訊、傳遞著各種各樣的好消息。

“聽說皇帝下詔啦,準許俺們贖回賣掉的妻兒……”

“那不就等於是破鏡重圓嗎?!”

人們欣喜地傳送著好消息。於是,收獲的季節,人們得到的就不僅僅是糧食,而且還有一家人團聚的指望和夫妻破鏡重圓的夢想。

收成,團聚!緊接著又是一個快樂的年節……樂觀的人們欣喜不已,奔走歡呼。然而,人們並沒有料到,還會有意想不到的苦果等待在那裏……在詩人的熱情、悲憫與敏銳的感受中,這種喜劇中包含的更加深刻的悲劇,又給人間造成如同撕裂肝肺的痛楚!